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视网膜变性疾病,尽管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不同,但最终均以感光细胞的凋亡而引起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近年来,人们对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阐述了细胞凋亡的共同通路:Caspase 激活的酶促反应;同时分析了感光细胞凋亡与AP1 因子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感光细胞变性特点及bFGF、DHA 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波 《眼科学报》2020,(2):106-112
视网膜变性是导致眼睛永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是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丧失,而感光细胞的丧失主要通过凋亡途径。近年来,虽然感光细胞的凋亡机制研究已经引起了重视,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式来抑制感光细胞凋亡。因此,本文将从凋亡的进程、凋亡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凋亡通路以及凋亡和自噬的联系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感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Mechanisms of apoptosis i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体外发生凋亡的因素,以推测该细胞凋亡在体内发生的可能机理。方法培养的人RPE细胞分别给予低氧(3%),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及抗Fas抗体处理24~72h,同时也观察了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凋亡诱导因子所致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琼脂糖DNA电泳及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法决定Fas在RPE细胞的表达。结果所用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均可使RPE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DNA片段形成),bFGF具有较强的抑制RPE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3H胸腺嘧啶摄入表明,所有细胞凋亡诱导剂均能抑制RPE细胞的生长。结论不同的诱导因子可诱导RPE细胞在体外发生凋亡,其发生与多种凋亡信号系统调控和交互反应有关,因此,调节RPE细胞凋亡可能会给某些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老年黄斑变性中感光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G  Li W  Tso A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59-61,I00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老年黄斑病变性感光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对16只老年黄斑变性眼的黄斑部视网膜组织进行TUNEL技术(TDT-mediatedbiotin-dUTPnick-endlabelling)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 本组中6只眼的黄斑病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分散排列的感光细胞核DNA片断化。结论 细胞凋亡是老年黄斑变性中感光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胶质细胞活化与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关系。方法对出生后8、10、12、14、16及18d的rd小鼠及对照小鼠视网膜进行感光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及形态计量学分析。CD11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结果rd小鼠出生后10d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开始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第16d达到高峰。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在rd小鼠出生后10d开始活化,第14d达到高峰。小胶质细胞向感光细胞层的迁移与感光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紧密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结论rd小鼠视网膜变性以感光细胞凋亡为主。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在视网膜变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变性疾病累及感光细胞,以感光细胞的渐进性凋亡以及死亡为结局。对感光细胞进行药物干预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有保护感光细胞,延缓其凋亡的作用;牛磺酸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在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HA是唯一能减少感光细胞凋亡数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以及一些蛋白质也对感光细胞有保护作用。本就这些物质单独和/或联合干预感光细胞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制剂对rds小鼠感光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对先天性视网膜变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黄芪等药组成复方制剂1。对先天性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rds小鼠,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方法及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复方制剂1作用后,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数量及感光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仔鼠2周时,中药组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核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两组感光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及6.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周时中药组感光细胞核数目较对照组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感光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及8.5%,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复方制剂1可以延缓rds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凋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损伤后感光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以白色强光持续照射的方法制成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并采用常规HE染色与TUNEL技术对光损伤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病理学改变进行动态观察研究。结果白色强光照射后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生进行性的变性,TUNEL标记结果显示光损伤后视网膜外核层出现大量阳性着色细胞。结论持续高强度白光照射可选择性地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生进行性的变性而凋亡是感光细胞退行性变性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遗传、分子生化机制。着重讨论视网膜萎缩性病变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可望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为治疗视网膜变性开辟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近视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凋亡在病理性近视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9例病理性近视眼球被选作病理组织学和DNA断端标记即TUNEL技术研究。 结果:在其中的4个眼球,观察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分散性的视网膜感光细胞DNA的片断化。 结论:结果提示凋亡是病理性近视视网膜感光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44-146)  相似文献   

11.
孙保东  沈南 《深圳医学》1999,12(1):31-35
利用荧光标记RT-PCR半定量方法,对SLE患者,RA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sFas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SLE患者Faas、sFA表达高于正常人(P〈0.0001和P〈0.001),并且表达量与病情活动度相关,而RA患者仅sFas表达增高(P〈0.01),这提示凋亡基因表达异常在SLE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as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34例乙型肝炎肝细胞中Fas抗原表达强度和分布成凋亡细胞密度,以8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组织的凋亡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急性肝为(P〈0.01);重型肝炎高于慢性肝炎(P〈0.01)。正常肝组织末见Fas抗原表达;慢性肝炎Fas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急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良好模型,研究发现凋亡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光化学损伤以及其它视网膜变性疾病感光细胞丢失的主要机制。本文阐述了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体系,arrestin蛋白家族,AP-1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等调控感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96-398)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类疾病是人类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阻止病变进展和恢复视网膜功能的治疗方法.此类疾病的最后结果是感光细胞不可逆的凋亡.阻断感光细胞走向凋亡的进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大量的体内外实验中发现,很多神经生长因子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类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保护感光细胞、延缓感光细胞凋亡的作用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中感光细胞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与眼科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与眼科疾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110001)白禹诗喻晓兵综述吴景天审校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主要见于生理性细胞死亡。近来发现细胞凋亡与肿瘤、神经组织变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获得性免疫...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药物治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发现:(1)不同基因突变引发的RP存在某些共同生化代谢异常;(2)感光细胞凋亡是各型RP最终通路;(3)在cGMP磷酸二酯酶β亚单位基因突变导致的RP中,钙离子变化与感光细胞变性的密切关系。通过药物干预上述病理过程,可以缓解病程进展。本文就近年来维生素A、牛磺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神经营养因子、钙离子拮抗剂等物质对RP的治疗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bas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fibroblasts,BCAFs)及眼睑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fibroblasts,NFs)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研究BCAFs与NFs细胞形态、生长增殖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方法 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获得原代眼睑BCAFs和眼睑NFs,通过胰蛋白酶差速消化法和反复传代法进行细胞的分离、纯化;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照观察BCAFs和NFs细胞形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蛋白鉴定BCAF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特性。结果 在接种后3d便可见原代BCAFs从组织块爬出,呈放射状生长,约7d铺满瓶底。NFs生长缓慢,接种后4d才见稀疏的NFs在组织块周围生长,约11d铺满瓶底。传代后的BCAFs在形态上未发生明显改变,但生长速度增快,与NFs在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方式上存在差异;眼睑BCAFs和NFs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前者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呈阳性,细胞角蛋白呈阴性,后者仅波形蛋白呈阳性,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均呈阴性;与NFs相比,眼睑BCAFs生长增殖较快,倍增时间较短。结论 与眼睑NFs相比,BCAFs在形态结构、蛋白表达、生长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且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层粘连蛋白对体外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静  徐锦堂 《眼科研究》2000,18(2):112-113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LN)对离体角膜上皮细胞存亡的影响,以寻找预防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tar^phis)检测凋亡细胞的亚2倍体DNA的方法,对基础培养的与LN共育的以及阻断LN受体的后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及分析。结果 基础培养的第6代角膜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与LN共育的角膜上皮细胞凋亡不明显;阻断LN受体后,角膜上皮细胞显著的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趋化因子主要的受体之一β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视网膜变性模型小鼠(rd小鼠)的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感光细胞凋亡中的病理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出生后8、10、12、14、16及18天的rd小鼠各10只(共60只)及同龄C57BL/6N对照小鼠各10只(共60只)。方法小鼠断颈处死,取双眼眼球制作冰冻切片或分离新鲜视网膜组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鼠龄rd小鼠及对照鼠视网膜CCR1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CR1蛋白在各鼠龄rd小鼠视网膜的定位表达。CCR1在感光细胞及凋亡细胞中的表达由免疫荧光双标法确定。主要指标视网膜CCR1mRNA及蛋白的表达、CCR1的细胞定位及与凋亡细胞的关系。结果CCR1mRNA在对照组及各鼠龄rd小鼠视网膜中均有表达,但在出生后12、14天rd小鼠视网膜中表达明显升高(光密度值分别为0.986±0.17和1.152+0.22,P=0.010和0.008)。CCR1阳性染色细胞开始出现于出生后8天的rd视网膜外核层,并于12及14天达到高峰。对照组视网膜外核层无CCRl阳性染色。CCR1与视紫红质、CD11b或TUNEL染色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CR1表达于感光细胞而非小胶质细胞中,部分CCR1表达于凋亡的感光细胞中。结论在rd小鼠视网膜中CCR1表达于感光细胞并随其变性程度加重表达升高。CCR1的活化可能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细胞保护作用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具有神经营养和促进轴突生长的双重效应,近年来已较多应用于神经科和眼科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外节变性和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NGF或许可用于视网膜脱离后视细胞凋亡的治疗。综述了NGF在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的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及应用方面的进展,为其进一步用于视网膜脱离后抗视细胞凋亡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