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音”是指嗓音斯哑,甚则不能发声的一种病证。在教师中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疾病。该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人卒然元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人之卒然忧恚而无音”。《景岳全书》也对失音有所记述,如“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不痦也;虚者其病在本,  相似文献   

2.
“失音”以声音不扬、音嘶不亮,甚至不能出声为主症,《内经》名日“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喉炎、声带麻痹、声带息肉、声带连结等可归其范围。笔者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本病,收效较著,现试探其诊治要点。一、金实窍闭,毋忘风寒痰阻《景岳全书》云::“瘖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用窍门而瘖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  相似文献   

3.
喉瘖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系指有言无声的病证。临床上常分为暴瘖、久瘖两类。本证类今之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古人对于喉瘖的辨证,主张以虚实为纲,以明标本。在治疗上,多主张从病因病机论治,景岳云:"暗哑之证,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暗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暗也"。  相似文献   

4.
予治喉科多年,对失音证深感《景岳全书》所论较实际,多采用并以示教。景岳云:“瘖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瘖也”。此为张氏辨别瘖哑虚实之大纲,故予在临床上将该证分作实证类和虚证类,用药常规如下: 一、实证类(一)外感风热突然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喉内干燥发热感,或微痛,咳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清热开音汤(薄荷、荆芥、甘  相似文献   

5.
失音证,类型有多种,有属风寒犯肺,音窍凝闭者;有属燥火伤津而音哑者;有属久病肺肾阴亏失音者……。笔者曾治愈三例失音证,即属风寒犯肺,音窍凝闭。经按中医辨证施治,用辛温散寒,宣肺开窍法,以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治瘖八法     
瘖者哑也,是指声音嘶哑的嗓音疾病。笔者根据几年来在临床上对瘖哑之病的治疗,谈谈如下几种常用的治法,供同道参考。一、疏风解表法《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也。”风邪常常兼挟寒、热之邪侵袭人体。若皮毛或肺脏受邪,可致肺窍闭塞,气机阻滞,声户肿胀充血,开合不利而致失音。此所谓“金实不鸣”。《灵枢》曰:“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至其开合不利故无音也”。治拟疏风解表,宣肺开音法(此法可用于治疗上感的急性喉炎)。例一:翁×女43岁技术员  相似文献   

7.
针灸补虚泻实治疗喉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喑是指由于喉部疾患引起的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等疾病。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祖国医学将其分为“暴喑”和“久喑”两大类,即所谓“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景岳全书》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由此可见,喉喑虽属喉咙、声带……  相似文献   

8.
失音证治     
失音,临床常见的一般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者指外因感邪“金实不鸣”;虚者即内因劳损“金破不鸣”。临证必细审病因、辨证论治。本文试举不同类型的失音二案进行讨论如下: 例一:吕××,男,20岁,福鼎县桐山公社透埕草湾人,1974年2月6日就诊。患者伤风咳嗽、声音嘶哑已五日。前医曾投玄参、地、冬等药。服至四剂,声哑益甚,几尽失音,因而就诊。证见:干咳无痰、声嘶音哑、舌苔薄白、脉浮。脉证合参,诊为风寒遏肺、机窍不利,凉润敛肺非其治也。遂拟疏散风邪、宣肺利窍。处方:麻黄钱半、杏仁二钱、荆芥二钱、防风二钱、蝉衣二钱、薄荷一  相似文献   

9.
《药性本草》载羌活“治贼风失音不语”。笔者临床常用其治疗音哑失音之症,效果颇佳。失音一症,有虚实两端,笔者每在辨证施治的处方内加用羌活,借该药苦辛通降之性,以开痹祛郁,从而增强失音症的治疗效果。举例如下。王某,女,44岁,外感后咽喉不适,继之发音嘶哑,口腔科检查,见声带水肿,含服多种喉片及服用消炎药不效,服中药桑菊饮加胖大海、桔梗、射干、玄参等亦不效。迁延20余日,于  相似文献   

10.
失音证治     
<正> 中医称失音为“喑”或“喉喑”。历代医家对失音一症有不少论述。如清·沈金鳌云:“音声病,肺家火热证也,盖声哑者,莫不由于肺热”;朱丹溪说:“风冷能令人卒失音”。在急性失音中,热邪、寒邪皆能令人失音,谓金实不鸣。热邪者,治宜清热泻火,润下通腑法;寒邪者,治宜疏风散寒,切忌误投苦寒。临床医者  相似文献   

11.
失音 ,或称喉喑 ,乃喉部疾患的常见症状 ,临床上以声音嘶哑 ,甚至语出无声为主要表现。在临床上按其发病情况有“暴喑”和“久喑”之别 ,前者多为实证 ,后者多为虚证。中医认为发音与五脏有关 ,如《灵枢·忧患无言篇》曰 :“肺为音所出 ,而肾为音之根。”以肺通会厌 ,而肾脉挟舌本也。大凡临床上失音分为“金实不鸣”、“金破不鸣”、“金疲不鸣”三大类 ,其临床证候各异 ,临证时需详查病情 ,审势利导 ,以免误治。本文报告之 1例 ,系属“金实”之范畴 ,患者因精神刺激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气郁化火 ,木火刑金 ,火气壅遏而窍闭不利之故而致…  相似文献   

12.
心肺同治疗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康明 《中医杂志》2000,41(1):19-20
鼻为肺之外窍,鼻腔之功能全赖清阳之温煦,阴血之濡养。经谓:“正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一个“利”字,包含了鼻腔的呼吸、温煦、嗅觉等诸多功能。笔者认为,在治疗鼻病的过程中,当根据全身和局部的不同见症及鼻腔的生理特点,注重心肺同治,气血双调,有形者去其实,无形者充其能,使清气升,阴血运,则鼻窍通利,诸症可解。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暴盲、暴聋、暴哑或由邪阻气逆窍闭而发,或由精亏血少窍失所养而生,绝大多数属实证。暴盲一般多责之肝经火郁气逆、血闭、血溢,采用疏肝清肝法治之,暴聋一般多责之六淫邪气阻滞,胆经气机窒塞,采用清利疏通少阳法治之;暴哑一般多责之六淫犯肺,肺失宣发,采用开宣肺气法治之。但对于大寒伤人之重证,则病深治浅,断难奏效。大寒袭人,往往长驱而入,直中三阴。伤太阴则吐、利不止,伤厥阴则挛痹、寒疝,伤少阴则目盲、耳聋、失音,以寒性收引凝固,闭入机窍故也。因而暴盲、暴聋、暴哑证中,属大寒直中少阴,上窒窍隧,下闭肾气,伤伐肾阳病机者最多。治此,当以开宣肺气,温通肾气为基本法则。肺气宣通则表里透达、窍隧顿开;肾气温通则真阳鼓动,阴寒自散。能充分体现这一治法的当首推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辛温发越,最能表散风寒,开宣肺气;附子辛热,最能壮元阳,补命火,搜逐深陷之寒邪;细辛大辛大温,最能入髓透骨,走经窜络,启闭开窍,  相似文献   

14.
“音哑”也称“音喑”,是指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寂然无声的症状。有些妇女,每到经潮前或经行期间便出现音哑,待经净后即自然恢复,每月如此,  相似文献   

15.
喉瘖即失音,系指声音不扬,或语声嘶哑,甚至不能发声而言。临床多见为暴瘖新病,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举验案二则如下。 例一:卿××,女,27岁。1984年7月23日诊,患者昨日因吵架哭泣,中午时突然音哑,不能言语。伴焦虑烦躁,嗳气不已,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此为暴怒气逆,音窍闭塞之失音证。治宜理气降逆,宁心开窍。乃针刺双侧翳风穴、通里穴,平补平泻,留针观察疗效刻  相似文献   

16.
失音为临床所常见。老中医刘益群博采众长,对失音的证治辨别外感、内伤,治验颇多。现将其治疗阴虚失音1例,报道如下。章××,男,42岁,1982年5月24日就诊。患者于1979年因“声带息肉”作过手术,术后声音不扬,近已音哑月余,伴有低热、咽干口燥。曾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乏效。检查:咽粘膜色淡而干,间接喉镜  相似文献   

17.
音哑可分为急喉疒音、慢喉疒音等症,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导致。祖国医学认为,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喉得血之濡润而能鸣,气虚不足,则无力鼓动声门,而致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为肥厚,亦成音哑之患。脾虚不运,气不化津,聚而成痰,痰湿聚于喉间,也可使声带水肿而肥厚,声音不扬。音哑又与情志变化有关,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木火刑金,金实不鸣,亦可发生音哑之症。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祖国医学之辨证论治,治愈该症…  相似文献   

18.
<正> 音哑与失音是喉部疾患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如演员、教员、营业员、公共汽车售票员等。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喉喑”的范围,临床以声音嘶哑,甚至语出无声为特点。所谓音哑是指发声不响亮,而失音是指发声不出。它们可以间断地出现,也可以持续地存在,两者虽有不同表现,但都属于同一病理过程,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因此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据本病特点,它包括西医所称的急性单纯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和喉癌等病。至于因脑血管意外而引起的舌强不利,语言蹇涩,称为舌暗,不属于喉喑的范围,两者应当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失音治验     
例1.徐某,女,26岁,1997年5月5日初诊。患者因感冒发热,咳嗽致失音4日,曾多方治疗无效。诊见干咳无痰,音哑,苔薄白,脉浮。此乃风寒遏肺,机窍不利所致。投以自拟麻杏疏风汤以疏散风邪、宣肺利窍。麻黄4.5g,杏仁、荆芥、防风、蝉衣各6g,薄荷3g,桔梗4.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  相似文献   

20.
失音证治     
失音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风邪外感和脏腑虚损两类。主张风邪外感者如《诸病源候论》说:“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风冷为阴,阴邪搏于阳气,使气道不调流,所以声嘶也。”又说:“风冷失声者,由风冷之气客于会厌,伤于悬壅之所为也。声气通发,事因关户,会厌是声音之户,悬壅是声音之关。风冷客于关户之间,所以失声也。”以后《医学纲目》、《景岳全书》、《类证治裁》等,皆谓感受外邪能致失音。此类失音,多是暴瘖或卒瘖,发病突然,病程短,常是实证,属金实不鸣。医治效果多半较佳。主张脏腑虚损者如《景岳全书·声瘖》说:“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