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决为艾滋病患者建立一条安全静脉输液途径,同时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方法总结应用22G直型安全型留置针穿刺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成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6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置管成功率98.33%(59/60),无1例发生职业暴露,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无血管超声引导的情况下,应用22G直型安全型留置针穿刺结合改良改良塞丁格技术为艾滋病患者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6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而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 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确保血管条件差、准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成功留置PICC的方法.方法:对肘部血管看不到、摸不到的29例乳腺癌患者及肉眼下置管失败的9例乳腺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结果:38例均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发生送管困难和异位0例.结论:B起引导可以帮助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成功留置 PICC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在重症婴幼儿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儿童重症病房64例婴幼儿经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入PICC,实施置管、置管维护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患儿均置管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92.1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50%,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为5~27 d。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并进行有效管理,可为重症婴幼儿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满足其静脉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在外周血管条件差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应用MST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PICC均获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28例,2次成功2例。结论根据肱动脉与两条肱静脉伴行的局部解剖结构,确定穿刺部位,应用MST技术进行PICC置管,使新技术在没有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的情况下,成功率高,经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胡美云  岳顺  陆军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32-2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惠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送管困难的原因,提高送管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12例患者置入PICC时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结果颈外静脉送管困难的原因在于颈外静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血管变异及放化疗造成的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对血管的评估是否充分、血管的条件等。结论经颈外静脉置管作为PICC静脉置管的补救措施,应充分评估置管可能存在的困难,排除置管困难的因素,评估置管过程,做好调整导管的准备,确保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穿刺部位与血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患者不同部位与不同静脉置入PICC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结果左上肢置管与右上肢置管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贵要静脉送导丝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肱静脉和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应以尊重患者意愿为原则,首选非惯用手及贵要静脉。使用无导引系统的超声仪时,准确选择进针点、掌握恰当的进针角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胡美云  岳顺  陆军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20-12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6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惠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观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观察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成功置入导丝后,纵切组90°扩皮即刀刃向上与皮肤垂直扩皮,横切组180°扩皮即刀刃与皮肤平行扩皮。结果纵切组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及7d出血量显著少于横切组,扩皮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横切组(均P0.01);纵切组一次送鞘成功率(100%)高于横切组(90.0%)。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扩皮时采用纵切法可有效减少扩皮后出血,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用盲穿法的230例肿瘤患者(盲穿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203/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27.436,P=0.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1%(209/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40.755,P=0.000).超声引导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 5%(1/212),显著低于盲穿组4.5%(9/202)(χ2=5.377,P=0.02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0.9%(2/212),显著低于盲穿组7.9%(16/202)(χ^2=12.109,P=0.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盲穿组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488).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肿瘤患者行PICC比盲穿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24例肾盏憩室结石。术中B超引导下穿刺肾盏憩室,采用Wolf 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探针或钬激光击碎结石后取出,钬激光烧灼开放肾盏流出道,术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及内支架管引流。术后7天拔除肾造瘘管,3个月后膀胱镜下拔除内支架管。结果 24例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手术时间55~110 min,(65.5±28.1)min。1例术中发现肾盏憩室感染积脓,术后发热38.5℃以上,积极抗感染,4 d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0.09~1.85 g/L(中位数0.15 g/L)。术后住院4~8 d,(5.7±2.5)d。24例随访18~36个月,(22.6±7.1)月,均未发现肾盏憩室内结石再发。结论 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对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治疗,CT引导下行腰椎间盘穿刺注射60μg/ml臭氧7~30ml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出现头晕2例、腹胀1例、双下肢无力1例,并发症发生率5.5%(4/73),经对症治疗均康复。按MacNab评价标准,治疗后3个月显效29例(39.7%),有效35例(48.0%),无效9例(12.3%);12个月显效32例(43.8%),有效33例(45.3%),无效8例(10.9%)。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改良导丝引导法留置Palindrome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透析中心拟行Palindrome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36例,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撕脱鞘组)和改良导丝引导组(导丝组),每组18例,辅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了解有无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狭窄等,并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如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在术前予以纠正.所有长期留置导管均在手术室完成,术中予以心电监护.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置管后观察24 h,主要终点为置管术中出血量,次要终点为整个置管术的操作时间和置管术后24 h置管伤口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撕脱鞘组共入组18例患者,导丝组共入组18例患者,2组基本一致.导丝组较撕脱鞘组在术中出血量[(4.0±2.1)ml vs (12.9±3.3)ml,P<0.01]、置管时间[(26.3±3.2)min vs(34.4±3.0)min,P<0.01]及术后24 h出血事件发生率(4.3% vs 27.3%,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导丝引导法留置导管,降低了误穿动脉、穿刺失败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辅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直接导丝导入法比撕脱鞘导入法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术后24 h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胆道难取性结石实施液电碎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STORZ LITHOTRIPS-Y27080型)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68例,其中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26例,胆道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42例。结果本组68例使用碎石仪击打结石216枚,全部击碎成泥沙样或5mm,碎石成功率为100%(216/216)。结石取净65例,取净率为95.6%(65/68)。结石残留3例。无胆道大出血、穿孔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5例结石取净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28个月,行B超复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种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384例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8例。A组采用微插管鞘中的扩张器与传统穿刺针的外鞘组装后直接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B组采用扩张器与导管鞘组件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C组采用扩皮刀扩张穿刺点后推进血管鞘的方法。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情况及置管术中疼痛评分。结果 A组和C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100%,B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95.31%。三组穿刺点渗血情况、局部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A组和B组术中疼痛评分低于C组。结论 采用微插管鞘中的扩张器与传统穿刺针的外鞘组装后直接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行PICC置管,不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且患者置管术中疼痛及术后穿刺点局部渗血渗液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