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匿式中毒诊断的研究Ⅱ隐匿式中毒诊断方法的探讨任引津,李武曾,张寿林,王佩丽,林瑞存,李忠,杨惠祖,王海石,李汇华,王金娥,张秀玲隐匿式中毒是特殊情况下所致的中毒,过去曾称之为“隐蔽性”中毒,后考虑这是中毒的一种特殊方式,故认为称隐匿式中毒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梳理我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与运行现况,探讨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为促进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发展以及制定中毒控制卫生应急政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整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方案,查阅分析突发中毒事件和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相关文献,结合2017—2018年全国突发中毒事件基本情况调查中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调查结果,阐述我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职责任务、建设运行、国家政策项目支持情况以及初步搭建中毒救治网络,结合国外中毒救治网络状况进而发现我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结果 已建设完成国家级、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立部分市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但尚未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化学中毒救治网络。结论 为有效提升化学中毒应急救治能力,应建立健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中毒事件能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化学中毒救治网络,加强对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开展多中心联合的化学中毒信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建立农村职业中毒控制快速响应网络的有效性。资料:来源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中毒响应的要求,象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中毒调查资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实践。结果:建立农村职业中毒控制快速响应网络,提高和改善了应急处置能力和条件,加快了中毒事件报告、处置响应速度,对中毒人员的现场医学急救和医院救治及时有效,中毒的监督监测、预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讨论:分析农村职业中毒控制快速响应体系建立的有效性,中毒快速响应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基层实施现场医学救治和医院专业治疗结合的重要性,预防性措施是防止中毒发生和减轻中毒危害的基础。结论:建立农村职业中毒控制快速响应网络可行、有效,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1979~1995年食物中毒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1979~1995年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呈波浪式下降,每隔2、3年有一个小高峰。中毒发生每年以2、3季度为主;个体摊贩及家庭性中毒占较大比例,集体食堂也占一定比例;中毒发生以农村为主,但有缩小差距趋势,中毒死亡仍以农村占绝大比例;中毒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中毒原因仍以微生物性为主,以沙门氏菌中毒占多数,化学性中毒以有机磷、亚硝酸盐为主,每年均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发生在连云港市20世纪90年代新的食源性中毒病因。方法:按食源性中毒病因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报告新发现食源性中毒病因,荔枝螺,泥螺的贝类毒素中毒,E型肉毒中毒,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食源性中毒。结论:该市食源性中毒呈现多病因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79—2018年长沙市急性职业病诊断记录、化学中毒事件报告与处理记录,核对职业病报告卡片和国家职业病网报系统补遗。结果显示,1979—2018年长沙市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85起,年均2.1起;中毒病例487例,年均12.2例,其中重度中毒占41.5%;死亡36例,年均0.9例;甲醇中毒事件最多(13起),一氧化碳中毒例数最多(181例),硫化氢中毒死亡例数最多(18例);单起事故中毒病例最多126例,中毒死亡最多7例;急性职业中毒高发期为20世纪80、90年代,每年的5—8月;长沙市周边地区小型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焰火与鞭炮产品制造的操作、造粒、检修工中毒事故多发。提示长沙市急性职业中毒危害严重,应加强化学中毒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培训,防止甲醇、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尊忠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55-1455
我们收治1起因四氯乙烯泄漏导致中毒患者共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3例中毒患者,男1例,年龄35岁,女2例,年龄均为44岁。中毒方式均为吸入性。中毒场所为干洗衣工作间,3例患者同时中毒。重度1例为女性,在灌装干洗剂四氯乙烯时不慎泄漏,直接吸人挥发气体而中毒。另2例中毒较轻,为吸入挥发到洗衣工作间内的四氯乙烯气体而中毒。3例患者中有1例在中毒时闻及似“六六六”药味,其他2例不能描述当时气体味觉。  相似文献   

9.
急诊中毒特点及中毒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诊中毒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制定中毒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在4家综合性医院急诊首诊的中毒病例进行调查。由接诊的医生亲自对病人进行询问,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 共调查2620份中毒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81:1。平均年龄33.51岁。生产、运输工人,农林牧渔劳动者,家务劳动者居职业前三位。不同中毒种类季节分布不同。药物、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食物中毒和其他化学品中毒主要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家中。男性以意外中毒(73.01%)、女性以服毒自杀为主(56.11%)。化学品中毒为第一位中毒类型。0~9岁以农药意外中毒为主。农药中毒以有机磷杀虫剂居首位。农药中毒病死率高于其他中毒类型,首位致死农药为敌敌畏。中毒病死率为8.78‰。中毒死亡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户籍、其他有机物中毒、苯及苯系物中毒、毒品中毒。结论 通过本研究了解急诊中毒病例的特点.为急诊中毒救治及中毒控制提供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1990—1997年河豚鱼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沿海、沿江地区开发利用河豚鱼的研究工作在逐步深人.对河豚鱼及其毒素的作用机理已基本明确,但河豚鱼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为掌握河豚鱼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便于研究和指导预防河豚鱼中毒工作,对我省1990—1997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和食物中毒实地调查报告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分析11河豚鱼中毒基本情况全省8年中共发生河豚鱼中毒32起,中毒150人,死亡46人,平均每起中毒5人.病死率为30.6%,与江苏省同期食物中毒总数相比,河豚鱼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所占构成比分别是47%、08%、484%。1.2河豚鱼中毒…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德阳市81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该次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抢救经验,以利于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预防和正确处理。方法 统计四川省德阳市2003年5~6月的108例毒蕈中毒患者,并测定了主要毒蕈的毒素含量。结果 在该次中毒事件中,共有108人食之,81人中毒,中毒率为75%,抢救成功率100%,引起中毒的主要毒菌为:格纹鹅膏、异味鹅膏。结论 中毒原因主要是食用者缺乏对毒菌的认识,中毒后抢救成功的经验是因为毒菌毒素含量较低,中毒后就诊及时及早期综合性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分析6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毒后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心肌酶学在急性期变化明显。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除了出现中毒性脑病以外,还有心肌受损情况。中毒越重,心电图ST—T改变越明显,心肌酶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对生产工人健康影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规律,观察结果:1.中毒途径,敌百虫、敌敌畏的空毒浓度与年中毒人次呈相关,表明上两毒物中毒可能主要与呼吸道吸入有关;乐果乳剂和精制乐果两者浓度相近,而皮肤污染后为前者的4倍,以致后者中毒发生,表明乐果中毒可能以经皮肤吸收为主。2中毒与季节,经统计发生中毒热天明显高于冷天,尤以6~9月最多。3.中毒与农药品种.不同品种农药发生中毒不完全决定于毒性大小,还与侵入体内的量有关.而后者取决于生产方式、设备、浓度、皮肤污染、劳防措施等。4.中毒与工种,总中毒人次中,包装工占93.8%.为重点预防工种,这与包装工的生产环境、浓度、污染有关。5.ChE活力的恢复,中毒后脱离接触体息,一般2~4周后,ChE可自然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通过一级预防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皮肤污染,同时对重点人群,在高温季节进行严密观察,就可以控制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老年人因甲酚混合液意外喷溅造成较大面积烧伤,并引起急性重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病,中毒性溶血,经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2年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2年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共发生43起职业中毒事故,中毒308人,死亡5人,病死率1.62%。引起职业中毒的毒物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29起,占总中毒起数的67.44%。职业中毒的行业分布以金属制品业为最多,其次为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事故原因主要为生产车间有毒物质浓度严重超标、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未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及超时加班等。结论 有机溶剂中毒已成为职业中毒发生的主要方面。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我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年间全国报告的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发生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92起,年均6.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4.5例,中毒死亡0.8人;单起事故最多中毒116例,最多中毒死亡7人。氯气的中毒起数、中毒病例数和中毒死亡例数均居前列;(2)中毒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7、8月份,化学工业的生产、检修和清洗岗位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多发。结论(1)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刺激性气体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毒物、行业和岗位分布集中趋势明显,要对重点毒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进行预防控制。(3)做好刺激性气体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与煤炭污染有关的烯煤型氟中毒是一种新的氟中毒类型,且有流行。伴随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患,硒中毒,砷中毒,铝中毒,心血管疾病等,本文将上述内容作一综评。  相似文献   

18.
宁德市1986~2005年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宁德市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为防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对宁德市1986-2005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5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309起,中毒3846人,死亡41人。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122起,中毒994人,死亡6人;细菌性食物中毒74起,中毒1983人,死亡1人;动物性食物中毒41起,中毒177人,死亡30人;植物性食物中毒43起,中毒336人,死亡4人;病因不明的29起,中毒356人。按食物中毒起数统计,细菌性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占73.0%,化学性中毒有机磷农药占79.5%,动物性中毒河豚鱼占56.1%,植物性中毒毒蘑菇占58.1%。[结论]1986-2005年宁德市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中,细菌性以副溶血性弧菌居首,化学性以农药最常见,动物性以河豚毒鱼居多,植物性以毒蘑菇为主。  相似文献   

19.
某市36起毒蕈中毒事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长沙市毒蕈中毒发生情况,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统计了湖南省从1994-2000年的36起毒蕈中毒事件,并测定了主要毒蕈的毒素含量。结果:在中毒事件中,共有210人食用,205人中毒,中毒率为962%,83人死亡,死亡率为39.52%,引起中毒的主要毒蕈为:灰花纹鹅膏,鳞柄白毒鹅膏,亚稀褶黑菇,中毒多发生在6月至8月。结论:中毒原因主要是食用者缺乏对毒蕈的认识,中毒后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因为毒蕈含毒素量高,中毒后就诊确诊太晚和缺乏特效解毒药物。  相似文献   

20.
近3年来,我们对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尿、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发现对判断肾损害程度、部位及中毒程度、预后有帮助。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5岁。生产性接触1605中毒6例,余均为口服吸收中毒,其中敌敌畏中毒17例,甲胺磷中毒14例,乐果中毒6例,辛硫磷、1605中毒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