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诊断线索,达到尽早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等特点,并结合文献,对主动脉夹层的误诊误治原因、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做了初步探讨.结果:31例主动夹层临床表现各异,典型撕裂样疼痛24例(77.4%),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主动夹层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32.2%.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仔细完整采集病史,明确鉴别诊断,完善相关检查.急诊超声心动图、CT及MRI对该疾病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保守、介入及外科方法诊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7例,其中DebakeyⅠ型19例、Ⅱ型5例、Ⅲ型23例。经彩超确诊13例,普通CT确诊15例,MRI确诊12例,MSCT确诊7例。结果5例死亡,其中4例患者因夹层破裂、1例外科术后脑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结论AD的症状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积极的内科治疗可改善预后,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腔内隔绝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CTA的特点,通过CTA检查发现破裂口情况,主要血管分支真假腔供血情况,真假腔形态,壁间血肿,溃疡等信息,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41例中30例行胸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9例壁间血肿,2例主动脉溃疡先行非手术治疗。结论:CT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快速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67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床旁超声心动图、CTA及两者联合检测主动脉夹层的准确度以及主动脉夹层破裂口、血栓、心包积液检出情况。结果 67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47例经DSA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阳性),其他20例为阴性。两者联合检测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床旁超声心动图、CTA检查。床旁超声心动图、CTA及两者联合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2.09%、94.03%、100%,两者联合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的准确度均高于单纯床旁超声心动图及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示主动脉夹层破裂口67例,血栓35例,心包积液21例,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CTA对主动脉夹层破裂口、血栓、心包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在急性胸背痛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诊护士根据预先制定的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对2011~2013年来急诊科就诊的主诉为急性胸背痛251例患者进行分诊。将经过影像学确诊主动脉夹层患者95例作为确诊组,非主动脉夹层患者156例作为对照组,在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分布、危险因素评分结果基础上,采用ROC法评价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敏感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截断值。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在评分4分时达到最大,为0.923,95%CI为0.883~0.953,P0.01,Youden指数为0.833,评分4为截断值。评分4分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值分别为(91.58%,91.67%,10.99,0.092),具有分诊诊断价值。结论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评分4可以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分诊的辅助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弓部手术75例;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分支型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肿瘤侵及胸腹部大血管的外科治疗;无名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以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腹痛、下肢疼痛,高血压为其中4例的共同发病原因。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一定的误诊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采取正确积极的内科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临床分析;带支架人工血管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7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纵隔前肠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51例报告);  相似文献   

9.
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136例患主动脉疾病的病人术前经trueFISP3DCEMRA影像学检查,并与术中主动脉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研究。病人男1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5±12.2)岁。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108例,急诊发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76例,包括I型夹层动脉瘤41例,II型夹层动脉瘤9例,IIIA夹层动脉瘤1例,IIIB夹层动脉瘤57例;非夹层动脉瘤组28例,包括升主动脉瘤9例,马方根部瘤6例,降主动脉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瘤4例,升主动脉假动脉瘤、降主动脉缩窄、弓部瘤、弓部假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术前MRA诊断与术中所见对比显示,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累及范围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撕裂位置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头臂干受累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100%;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假腔内血流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结论trueFISP3DCEMRA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可靠,基本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被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其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结果30例按Debakey分型分为:Ⅰ型8例,Ⅱ型8例,Ⅲ型14例。30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内膜片,24例显示破裂口,16例显示有附壁血栓。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主动脉夹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1月经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的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采用传统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行分叉型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夹层均得到完全修复,未出现内脏动脉缺血、肾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CTA是诊断腹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手术治疗,腔内治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仅适用于解剖学条件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晚期)及产褥期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间上海长海医院7例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妊娠晚期、2例产褥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6例(85.7%)、B型1例(14.3%),年龄26~34(30.8±3.1)岁。患者发病时间为孕28周至产后18 d,其中5例孕妇发病时间平均(31.8±2.63)周。A型夹层患者心脏超声显示升主动脉最宽内径4.2~5.7(4.7±0.6)cm,2例合并主动脉窦瘤,3例为马方综合征(42.8%)。A型夹层患者主动脉处理方式为:Bentall手术1例,Bentall+Sun’s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2例。B型夹层患者先行剖宫产后再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51~129(85.5±22.9)min,体外循环时间75~196(159.0±44.0)min,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0~30(23.8±3.5)min。所有母体及胎儿均存活,其中先行主动脉修复而后期行剖宫产的1例胎儿经诊断为脑瘫。孕妇及新生儿随访9个月至4年,随访期内除脑瘫胎儿外其余婴幼儿均发育生长良好;7例孕妇均恢复良好;早期先行主动脉修复的孕妇(仅1例),在后期剖宫产时发现乙状结肠破裂同期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治疗;另1例A型夹层的产妇,出院2年后经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结论妊娠晚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多为A型夹层患者,马方综合征是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危因素。尽早手术并根据主动脉夹层类型及胎龄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都难以确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原因与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多样及各种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同有关。如何急诊诊断主动脉夹层,为其开发更加特异和敏感的检查提供帮助,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此笔者综述了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5—2018-09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进行覆膜支架植入术的48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加强术中神经、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观察和并发症处理。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植入术,术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加强对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管理,对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8月采用Hybrid技术治疗的12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胸腹主动脉瘤3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各种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支架近心端1型内漏,未予处理,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死于严重纵膈内感染,余患者术后康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均存活良好,未发现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Hybrid技术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一种合理的可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01间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42例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术后人工血管旁路均畅通,支架形态良好、无移位。结论对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别夹层真假腔。结果45例中,16层SCT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及内膜初始破口分别为45例(100%)、45例(100%)和44例(97.8%),33例显示再破口(73.3%)。夹层累及右髂总动脉21例(46.7%),假腔内形成血栓29例(64.4%)。与手术、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比较,16层SCT显示患者初始破口的部位、大小与手术、DSA结果一致(11/11,100%)。结论16层SCT能准确、全面诊断主动脉夹层,为血管外科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5~2005年超声诊断罕见的室间隔夹层瘤4例。超声主要取左室长轴、四腔心、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及非标准切面,观察主动脉窦的形态及结构:如扩张窦瘤的大小、窦壁厚度、窦瘤破口的部位、窦瘤破口与室间隔之间的关系,主动脉窦瘤与室间隔夹层瘤之间交通口的大小,测量形成室间隔夹层瘤的大小及夹层瘤左、右室面的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心动周期夹层瘤与主动脉窦瘤血流动态变化,频谱多普勒测量窦瘤与室间隔夹层瘤之间的血流速度。结果4例室间隔夹层瘤均为主动脉右窦破人室间隔基底段,且均行手术治疗证实超声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夹层瘤可直接做出诊断,超声诊断价值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并可为外科选择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图像经工作站行后处理,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重建显示图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临床与放射共同配合,严密监测病情,精心护理下,完成CT检查均获得确诊.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通过评估其临床疗效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连续3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弓置换术,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停循环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术式:行Bentall术4例,David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25例,Cabrol术8例;弓部处理均采用改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18.5±42.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2±32.4)min,停循环时间(4.9±2.3)min,手术时间(415.5±80.5)min,术后透析4例,短暂性神经并发症2例,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截瘫,住院期间无死亡。全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及主动脉全程CT。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性血栓化37例,部分性血栓化2例。结论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