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带隐神经的足内侧复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解剖观测10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的足底内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长度和分布.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带隐神经肌腱的足内侧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缺损12例,7例以带隐神经的皮瓣修复皮肤缺损,5例同时携带隐神经和趾展肌腱修复部分跟腱以及皮肤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内侧动脉分为深支和浅支,其直径分别为(1.5±0.3)mm和(1.0±0.2)mm.18侧肢体深支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2侧肢体浅支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深支无大的分支.皮瓣供区有隐神经终支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分布.临床应用12例,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带隐神经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缺损,解剖恒定,手术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带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5年7月~2005年9月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外伤21例,跟骨骨髓炎6例,冻伤1例。缺损面积为3cm×3cm~7cm×6cm。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功能良好、外形美观,而且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后期软组织坏死缺损10例,其中跟骨外露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6.0 cm^11.0 cm×7.0 cm.均采用对侧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7.0 cm^12.0 cm×8.0 cm,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 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2 mm,感觉恢复满意,无摩擦破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外观满意,供瓣区植皮修复,均Ⅰ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质地接近,皮肤感觉恢复好,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4.
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解剖观察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的足弓顶皮支的解剖特点,并以此为蒂设计皮瓣应用于I临床。方法 解剖观察8只足标本及用Doppler仪探测50只足的结果,明确足弓顶皮支的解剖位置及体表投影,制定皮瓣设计方案。应用游离足弓顶皮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6例,并同时缝合皮瓣的隐神经蒂,以恢复皮瓣感觉。结果 6例皮瓣术后均完全成活,随访6~14个月,手部功能恢复较好,效果良好。结论 足弓顶皮支皮瓣设计合理,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8例,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4例前足底内侧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底内侧浅支在第一跖骨颈的穿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中部软组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外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外侧终末穿支或足底动脉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将坏死皮瓣清除后经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髂腰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植皮.有5例患者经4~6个月随访,皮瓣血供良好,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6~8mm,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另3例失访.结论 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跟腱及局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跟腱及局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6例。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个月~8年,局部无臃肿,外形满意,耐磨无溃疡,皮瓣感觉良好,踝关节及足趾活动良好。结论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是治疗跟腱及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 5 cm×3. 5 cm~10. 5 cm×4. 5 cm,皮瓣切取面积5. 0 cm×4. 0 cm~11. 0 cm×5. 0 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4例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全部成活,移植后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腕掌部皮肤匹配,外观逼真,不需要二期行皮瓣修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 mm。供区全厚皮片移植成活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上肢功能,4例均为优。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质地优良,供区不损伤源主干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足底内侧动脉各分支为蒂的皮瓣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以足底内侧动脉的深支和浅支为血管蒂,设计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5例手掌和6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0 cm×7 cm,最小3 cm×3 cm。供区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区1例植皮后少量坏死,换药后痂下愈合,其余均成活。10例成功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无明显臃肿,两点辨别觉7~9 mm。患手经功能康复训练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外形和质地良好,是修复手掌和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支与第 1跖骨底动脉、足底深动脉及足底深弓的吻合 ,设计逆行足底内侧血管及足内侧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 6例 ,皮瓣面积 4cm× 3cm~ 11cm× 9cm ,血管蒂长 6~ 11cm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2 4个月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本皮瓣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足部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皮瓣的点选择为内踝前缘与足底内侧交界处,从该点至第1、2跖骨头间引一直线为皮瓣轴心线,在轴心线两侧、跖骨头后面足底非负重区切取皮瓣.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或游离的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或手部皮肤缺损32例.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感觉良好,外观满意且耐磨,手足部活动功能良好.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是足跟或手掌部小创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胫后动脉穿支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二期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部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9岁,平均36.9岁。损伤缺损位置均位于足底内侧跖跗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 cm×5.0 cm^8.0 cm×14.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大腿全厚皮片游离植皮部分修复。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定期随访。定期随访,观察患肢功能、皮瓣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结果13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远端出现小面积坏死,部分拆线减压,经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皮瓣瘀紫及张力性水泡,手术探查、去除局部血肿、蒂部拆线减压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8个月予以皮瓣削薄整形。本组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患足行走无明显受限,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携带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可使皮瓣成活更可靠,血运更理想,将皮瓣所携带的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缝接,可以重建皮瓣的保护性感觉,是临床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5例老年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行局部扩大切除,切缘距病损2cm,深度达跟骨骨膜,足跟部软组织缺损Ф5~9cm,根据缺损大小,用带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的皮瓣移位修复,皮瓣面积8cm×6cm-10cm×8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年6个月~5年,患者均健在,肿瘤未见局部复发,皮瓣感觉功能良好,患足功能与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应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不小于2cm为宜,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应用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足底内侧动脉分支蒂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以足喊内侧动脉分支为蒂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解剖基础上以足底内侧动脉及其分支为血管蒂,设计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联合皮瓣及双叶皮瓣顺、逆行转位或游离移植修复53例于足部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53例,51例皮瓣完全成活。45例术后随访6~24个门,皮瓣质地优良,手、足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该类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厚薄适中,外形佳,足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双叶皮瓣及逆行皮瓣为临床提供了实用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应用以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为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端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0 cm×3.5 cm~5.5 cm×8.5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也愈合顺利.经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无溃疡发生,感觉获得一定恢复,两点辨别觉为7~10 mm,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也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扩大了切取面积和修复范围,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耐磨,色泽与受区一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修复,其中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足内侧软组织缺损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29例皮瓣完全成活,仅1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坏死,二次手术给予植皮。13例患者因皮瓣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2例患者因术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足跟部发生溃疡;其余患者皮瓣质地柔软,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并发症。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完全恢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感觉均部分恢复,5例吻合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患者于术后3~5个月感觉功能完全恢复,剩余患者感觉功能部分恢复。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皮瓣,以提高皮瓣成活率,重建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解剖观测10具成年人体标本(20侧下肢)的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的起源、走行、数目、管径和分布.10例同侧及对侧踝周皮肤缺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年龄20~50 岁,供区植皮.结果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发出肌间隙支2~7 支,其外径约0.4~1.8 mm,长度约0.3~4.5 cm.本组患者修复皮瓣大小为7 cm×6 cm~20 cm×8 cm,除1例皮瓣远端有约3 cm×1cm的坏死外,10例皮瓣完全成活,7例获随访2个月至3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修复范围广,不牺牲主要血管,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踝周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显微外科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2例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皮肤缺损范围3 cm×2 cm~18 cm×16 cm.伤后至手术时间8h~10年.足底内侧皮辫13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观察术后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3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术后残留窦道,经5~12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6年.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4~12 mm.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小于8 cm×6 cm选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术简单,疗效显著.足跟部缺损面积大于8 cm×6 cm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该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存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跖内侧筋膜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实用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足底内侧邻位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8个月-8年随访,患足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跖内侧邻位筋膜皮瓣转位可有效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本皮瓣是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29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5.0 cm×8.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2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及色泽良好,不臃肿,耐磨性好,恢复正常行走功能。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愈合较满意。结论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柔软、耐磨性好,是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