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0年3月~1990年4月用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70岁,平均42.5岁;病史最长者15年;26例有腹部手术史,占76.5%,其中6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曾行1~3次粘连松解术,3例附加肠切除术。本次均有典型的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腹部拍片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1.2 手术方法:本组计用肠壁间断缝合法7例,Noble改良式21例,肠系膜穿线法5例,肠系膜穿管法1例。排列范围,除小肠首末端各留5cm游离外,全部排列。各肠袢长度视患者腹腔横径而定,一般成人第一袢长10cm~12cm,以后每袢递增2cm~3cm,中间袢肠长20cm~22cm,之后再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 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 11天内。保守治疗 6例 ,梗阻缓解时间为 7~ 2 4天。手术治疗 3例 ,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 ,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 ,梗阻亦无缓解 ;1例行 1次肠切除术 ,梗阻无缓解 ,经保守治疗 ,分别于 4 3天和 2 8天梗阻缓解。 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 ,重度水肿 ,充血 ,粘连 ,无闭袢及坏死形成 ,未做进一步处理 ,保守治疗 30天缓解。 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 ,发生于术后 1月~ 10年不等 ,首先试行保守治疗 ,无缓解趋势 ,及时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 ,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 ,充血等症状 ,术后顺利恢复。结论 :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时间 1月左右 ,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 ,绞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 1~ 2天 ,症状无缓解趋势 ,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 ,使肠管发生坏死 ,重度的水肿 ,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梁跃  于雷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62-2662
我院2002年4月~2005年3月共收治87例肠梗阻患者,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7例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8个月~90岁,平均47.7岁。22例急诊手术中粘连性肠梗阻8例,肠肿瘤2例,肠扭转5例,肠套叠2例、嵌顿疝3例,肠蛔虫1例,胆囊穿孔1例。手术前病因明确5  相似文献   

4.
莫忆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32-213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3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行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手术的60例,1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13.3%;行粘连松解后肠排列术24例,1年内无复发,1例发生肠瘘;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19例,1年内无复发,1例因肠管间广泛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把握需要外科医生在如实掌握并迅速分析病人的发病资料、病史、辅助检查等资料做出综合判断;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仍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肠排列术复发率较低,可作为广泛性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作为新兴方法,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间腹腔镜探查治疗4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手术除3例小肠粘连成团中转小切口辅助肠切除吻合,其余均在镜下完成。开腹率6.25%,术后10~46h排气、排便,4~8d出院,盆腔积液1例,1例再次发生粘连,均保守治愈。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5年1月以来,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38例,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38例中,男性98例,女性40例。年龄2~69岁,平均35.5岁。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72例,死亡5例。手术治疗66例,死亡1例。总病死率为4.3%。入院24小时内手术34例,有肠绞窄者11例,死亡1例;入院24小时之后手术32例,有肠绞窄者8例,无死亡。手术组肠绞窄发生率为29%。本组病人既往有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者57例,总发作次数约210次,有腹部手术史者58例,其中有肠梗阻手术史者29例。我们6年6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再发梗阻就诊者2例,占3%。  相似文献   

7.
孔凡立  杨伟明 《贵州医药》2002,26(9):826-827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棘手 ,如何预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 ,减少复发 ,是腹部外科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科自 1 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对 2 4例粘连较重、屡次复发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采用小肠系膜缝合排列法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患者 ,男 1 5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者 2 2岁 ,最大者 6 8岁 ,平均 4 8 8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阑尾切除术 1 4例 ,肠破裂5例 ,脾切除术 3例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 2例。先后曾因粘连性肠梗阻而行松解术 1次者 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行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手术的60例,1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13.3%;行粘连松解后肠排列术24例,1年内无复发,发生1例术后肠瘘;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19例,1年内无复发,1例因肠管间广泛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把握需要外科医生在如实掌握并迅速分析患者的发病资料、病史、辅助检查等资料做出综合判断;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仍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肠排列术复发率较低,可作为广泛性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作为新兴方法,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简单方便,但是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重度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方法,避免肠梗阻术后复发。方法分析1994年至2004年8例重度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资料。结果8例病人经不同程度的肠切除吻合术后追踪观察1至8年无肠梗阻复发。结论重度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作粘连松解梗阻解除多有困难,且过份分离粘连易造成肠壁损伤,术后创面易再粘连。手术拟采取适当的肠切除吻合术。必要时行多段肠切除吻合,重新构建肠袢,以确保肠壁浆膜层的光滑完整及肠管的通畅。是术后防止肠梗阻复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较为常见。我们1987年以来收治的病人中19例经非手术治疗使梗阻缓解,临床护理配合也十分重要,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9例病人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3岁~67岁,平均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76h,平均28h;19例病人均诊断为急性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其中,阑尾炎术后8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卵巢肿瘤术3例,脾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术并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源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近40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胆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4%,5例肠节段性坏死行肠切除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例,其中再手术1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例,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胆囊切除6例.结论 应对胆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应注意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采用肠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肠切除手术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肠坏死情况,12例患者小肠粘连成团,10例患者形成缩窄环。经过肠切除手术后,治愈78例,占95.1%,有4例患者死亡,死因为中毒性休克。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腔感染3例,占3.7%,切口感染5例,占6.1%,切口裂开1例,占1.2%,肺部感染3例,占3.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1.2%,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要判断其是良性或恶性,临床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绞窄、肠缺血及坏死等情况,而肠切除是有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但个别患者若情况危急则可以采用其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13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3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年内。103例采取保守治疗,肠梗阻症状全部缓解,时间为1w至1个月,平均16.3d;35例转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26例,8例术后再发肠梗阻,保守治疗2w~4w治愈,平均18.8d,术后并发肠瘘1例。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常发生在术后1w~2a左右,应首选保守治疗,待症状无缓解、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时再行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型肠梗阻的20%~40%,其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93年2月,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为1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成功地施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1 一般情况: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0~52岁。既往手术史:阑尾穿孔术后4例,胃穿孔术后2例,肠切除术后2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盆腔术后1例。全组均有腹胀、腹  相似文献   

15.
肠粘连在分离术后,往往又会有新的粘连形成,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复发,有的患者因粘连性肠梗阻多次手术,多次切除坏死肠段造成短肠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找到一种解决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手术治疗方式显得十分重要。我院从1993年3月~2000年3月用小肠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3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秦辉远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14-2015
我院2001~2003年采用手术治疗5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现就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1~78岁。手术58例,治愈52例,死亡6例(其中60岁以上5例)。入院24院小时内手术45例,肠绞窄12例,死亡3例;入院24小时后手术13例,内科保守治疗缓解49例,其中多次(2次以上)反复发作42例。2讨论2.1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1)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有报道粘连性肠梗有10%~25%迟早会发生绞窄,病情急剧变化伴有肠坏死者其手术死亡率4.5%~30%。本组死亡6例全部为肠绞窄患者。(2)就诊时间及手术时…  相似文献   

17.
欧荣册  姜淮芜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30-1431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38例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小肠扭转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我们采用了经单纯减压复位术8例,行肠切除术30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术后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治愈)。治愈34例(占89.5%),死亡4例(占10.5%)。结论:小肠扭转为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要在扭转肠袢发生坏死之前手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1天内。保守治疗6例,梗阻缓解时间为7-24天。手术治疗3例,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梗阻亦无缓解;1例行1次肠切除术,梗阻无缓解,经保守治疗,分别于43天和28天梗阻缓解。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重度水肿,充血,粘连,无闭袢及坏死形成,未做进一步处理,保守治疗30天缓解。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月-10年不等,首先试行保守治疗,无缓解趋势,及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充血等症状,术后顺利恢复。结论: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时间1月左右,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狡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2天,症状无缓解趋势,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使肠管发生坏死,重度的水肿,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