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体膜攻击复合体(MAC)在各种肾炎,尤其是Heymann肾炎(HN)肾损伤方面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重视。HN时,MAC不仅能够直接破坏肾小球上皮细胞(GEC),而且还能刺激Ca2+内流通道的开放及血栓素A2(TXA2)的升高,进而损伤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相似文献   

2.
Heymann肾炎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cDNA分子克隆及其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ymann肾炎是一种用于人类膜性肾病的自身免疫病模型。gp330糖蛋白和44kd受体相关蛋白(RAP)组成Heymann肾炎抗原复合物(HNAC),被证明是HN的主要致病原。本研究中,我们用RT-PCR技术,克隆了RAP基因,用Nested-PCR技术克隆了RAP羧基端118个氨基酸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克隆基因与RAP相同,原位杂交发现RAP mRNA在肾小球上皮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Dixon方法制造血清病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进而研究其发病机制,模型AESSR血清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MS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sIl-2R,IL-8,IFN,TNF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IC与CMSC呈高度负相关,r=-0.943(P〈0.05),CIC与IL-8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29(P〈0.05)。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方法:Heymann肾炎(HN)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膜性肾病的大鼠动物模型。用主动型HN模型大鼠的淋巴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针对HN致病原的单克隆抗体c3~6(McAbc3~6),并用它诱导大鼠被动型HN。结果:免疫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显示,McAbc3~6特异性识别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膜抗原并与其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Heymann肾炎是一种用于人类膜性肾病的自身免疫病模型。gp330糖蛋白和44kD受体相关蛋白(RAP组成Heymann肾炎抗原复合物(HNAC),被证明是HN的主要致病原。本研究中,我们用RT-PCR技术,克隆了RAP基因,用Nested-PCR技术克隆了RAP羧基端118个氨基酸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克隆基因与RAP相同,原位杂交发现RAPmRNA在肾小球上皮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25例狼疮性肾炎(LN)IV型及15例膜增殖性肾炎(MPGN)I型患者肾组织内ICAM-1和VCAM-1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MPGN及LN患者肾组织中ICAM-1及VCAM-1表达均显著增加,LN患者IcAM-1在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最强,且与内皮细胞增殖程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肾炎一家系1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张怡玲,贾长绪,张亚玲,严艳,尹永红遗传性肾炎又称Alport综合征(AS)是一种少见病,本文报告一家系11人发病。病例与家系先证者(Ⅲ22),女,26岁,于1990年体检时发现蛋白尿++,2年后出现双下肢浮肿,血...  相似文献   

8.
肾炎患者血中CIC、CH50及SC5b-9含量的变化江苏徐州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徐州221002)王迎伟刘晓梅周峰在一些肾脏疾病患者的体液中,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溶血总活性(CH50)及补体末端复合体(SC5b-9)含量常有异常变化。本实...  相似文献   

9.
在大鼠肾毒性血清性肾炎(NSN)的发病早期,肾小球合成的白三烯(LT)增高,伴有肾小球增殖性核抗原(PCNA)(+)细胞及肾小球增殖活性(GPA)升高。用花生四烯酸5-脂氧化酶抑制剂MK886处理肾炎大鼠,可抑制肾小球LTB4的合成及PCNA(+)细胞、GPA的升高。用X线照射去除外周血白细胞,也可抑制PCNA(+)细胞及GPA的升高。由于肾小球合成的LT来源于浸润的白细胞,本研究证实肾小球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肾毒血清肾炎(nephrotoixcnephritis,NIN)发病头7天肾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cellnuclearanigen,PCNA)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以及检测这些细胞之间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TN大鼠发病第1天,肾小球内未能检  相似文献   

11.
细胞粘附分子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粘附分子与肾小球肾炎周同,宋长玲,董德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200025)肾小球肾炎(下称肾炎)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已知与许多因素有关。最近,细胞粘附分子(Adhe-sinoMolecules,AMs)及其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3在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G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浓度、免疫抑制剂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尿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13的浓度。结果:GD患者血清IL-1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GD临床分型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GN)、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组(LGN)、紫癜性肾炎组(HSPN)、狼疮性肾炎组(LN)患者血清IL-13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各组之间的无显著差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IL-1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GD患者血清IL-13浓度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结论:GD患者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GD临床分型无关,提示IL-13参与GD的发病机制。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血清IL-13的水平。GD患者血清IL-13浓度与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提示其对肾脏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粘附分子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分子,在各种实验性肾炎模型,ICAM-1和VCAM-1表达增强,应用抗ICAM-1和VCAM-1单克隆抗体,可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白细胞与肾实质细胞的粘附、阻止蛋白尿的发展。另外,在系膜增殖性肾炎,细胞外基质增加的同时,整合素表达增强,提示肾炎的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与整合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地高辛标记HBV 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高辛标记HBV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马学玲,杜卫东,阎惠平,张月娥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以来[1],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对HBVDNA及其相关蛋白在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不断研究。近年有人推测...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观察Ia抗原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损害的关系,用兔肾小管基底膜(TBM)完全福氏佐剂及百白破疫苗,免疫雌性Wistar大鼠,成功地建立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模型。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TIN病变中单个核细胞的特征以及Ia抗原表达和TIN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TIN发生时,TBM上有线型IgG沉积,这表明有抗TBM抗体产生。肾小管间质中渗出的单个核细胞,大多数为T细胞,部分有肉芽肿形成。B细胞逐渐减少,而单核细胞由少变多。肾间质损害表现为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这些表明细胞免疫在TIN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型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和Bowman囊Ia抗原表达强度比对照组高(P<0.01),提示Ia抗原的表达可能影响TI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膜性肾炎的动物模型之一———被动型Heyman肾炎(pasiveHeymannnephritis,PHN),其病理过程中动态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少见报告。本实验在复制大鼠PHN模型后检测了大鼠血清及肾皮质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抗大鼠肾小管抗原的抗血甭免疫同种SD大鼠,成功地复制出被动型Heymann肾炎动物模型,此后,对PHN大鼠肾内免疫复合物的体积密度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进行立体定量测定,结果表明GBM上皮侧IC的形成由小到大呈逐渐累加过程,最终IC被GBM样物包绕,取代,导致GBM呈不规则性增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血清HBV标志物阴性肾炎患者肾组织进行HBV—DNA的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37份血清HBVAg阴性和18份血清HBVAg阳性的肾炎患者肾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HBV—DNA。结果 在血清HBVAg阳性的18例标本中HBV-DNA的检出率为88.9%(16/18),血清HBVAg阴性37例中检测出HBV—DNA5例(13.5%)。原位杂交显示两组检出的HBV-DNA均以肾小管上皮细胞质分布为主,与组织中HBVAg阳性颗粒的分布基本一致。结论 血清HBVAg阴性的HBV相关性肾炎临床上并非少见,应给予足够的关注。HBV—DNA在肾组织中的检出,表明HBV在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Heymann肾炎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Heymann肾炎致病原的病理表型和免疫复合物形成机理,应用DNA重组技术,将Heymann肾炎(HN)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RAP)的cDNA克隆到表达质粒pGE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R93,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DNA测序,鉴定插入子RAP-cDNA正确克隆到pGEX表达框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受体相关蛋白(GST-RAP)融合蛋白,蛋白产量占大肠杆菌总蛋白量的39.4%。经GST-Sephose4B亲和层析得到高度纯化的GST-RAP。免疫印迹分析证明,针对GST-RAP的抗血清能特异地识别肾皮质天然抗原44000α蛋白,免疫组化分析显示GST-RAP抗血清特异性识别大鼠肾近曲小管刷状缘抗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体外试验中证实:Tamm-Horsfall蛋(THP)刺激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IL-1的作用依赖其糖基组分的完整。为了探讨糖基组分在THP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炎(TI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给Wistar大鼠肾内直接注射THP制成TIN模型。该模型在发病第4d即有明显的肾间质巨噬细胞(MФ)浸润。用高碘酸氧化去除THP的糖基组分明显破坏了THP诱发TIN的能力。注射去糖基THP的动物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