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敬云 《传染病信息》2012,25(6):325-327,338
检测HIV耐药毒株可采用基因型和表型方法。由于HIV及其准种的高度变异性、抗HIV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及HIV耐药检测方法的复杂性,目前,熟练运用HIV耐药检测方法并将检测结果整合到临床常规治疗的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制订合理的临床应用指南是耐药检测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针对常用的2种HIV耐药检测方法,分析解释检测结果使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介绍国际最新的HIV耐药检测临床使用规范,并提出未来HIV耐药检测及临床应用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目前无创中心动脉压和动脉弹性功能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如何合理选择及应用这些检测方法的建议,并指出其中有些检测方法目前仍限于研究阶段,但随着研究资料充实,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心血管危险分层及监测药物疗效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100例早期胸痛患者分别进行H-FABP检测和常规实验室方法检测cTnI和CK-MB,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的检测(P<0.05)。结论 H-F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本院就诊的及疾控中心收集的73例疟区发热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试剂条以及镜检进行疟原虫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镜检法、PCR法、快速检测试剂条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99%、38.36%和43.84%,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P0.05);镜检法及PCR法分别检测出1例卵形疟;将镜检法作为金标准,快速检测试剂条法检测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96%;将PCR法作为金标准,快速检测试剂条法检测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8.89%。结论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较为接近,而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法对恶性疟及间日疟的敏感度较高,可成为镜检法的有效补充,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一项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PCR-LDR-核酸检测试纸条法应用于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单碱基突变的检测。方法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单碱基突变的引物和探针,通过LDR反应,使用核酸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并与PCR-RFLP法及直接测序法相比较。结果成功区分各突变类型及野生型,与PCR-RFLP法及直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呈高度一致性,符合率分别为97.5%和100%。结论将为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单碱基突变的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廉价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几种重要的脑炎脑膜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尼帕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反应,对多种脑炎脑膜炎病毒同时进行检测,以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4种病原核酸评价其检测特异性,以体外转录的病毒RNA或扩增的PCR片段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并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脑炎脑膜炎病毒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技术。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的检测目的病原体,且与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不同靶标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3拷贝/μL,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建立的脑炎脑膜炎病毒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通量高,肉眼即可观察结果,在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史磊  曹秉振 《山东医药》2013,53(4):75-77
目的 联合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并初步验证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方法 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技术对6例散发CMT患者及6例正常对照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6例CMT患者及6例对照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未检测出PMP22基因的特异性连接片段,且所有病例及对照经MLPA技术检测结果亦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MLPA两种方法检测PMP22基因重复突变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学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相关性及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同一组标本分别用胶乳凝集抑制法和胶乳凝集反应法进行HbA1c%检测,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某些因素对检测的影响。结果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的情况下,两种方法检测HbA1c%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定范围内加样精度的偏差对使用直接混匀标本检测HbA1c%值影响不显著;而对离心法影响显著。结论使用离心标本检测HbA1c%的方法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在标本离心、使用加样器及吸取标本等环节均需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腺病毒(adenovirus, AdV)可引发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优化检测技术对该病毒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dV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从病毒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特异性抗体检测等5个方面分别介绍数种诊断方法,涉及科研、临床及养殖等多个领域,为该病毒的防控提供检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和气溶素基因aer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并结合常规PCR方法及分离培养鉴定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和对比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质粒标准品的敏感性为10拷贝/反应,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方法检测12种其他种属细菌时未出现假阳性;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其敏感性同样高于普通PCR,定量检测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与样品中目的菌的分离率成正比。结论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用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诊断、疾病防控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技术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的简单、快速、敏感且特异的诊断方法, 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度、特异性及实际应用评价。方法 根据单增李斯特菌的种特异性基因lmo0733设计引物,采用荧光染料颜色变化、实时浊度检测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三种方法确认MCDA产物,对MCDA引物进行最佳反应条件、敏感度、特异性评估,并对实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MCD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1 ℃。单增李斯特菌MCDA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为10 fg/反应,分别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PA)技术的25倍和250倍。对153份鼠粪便标本2次增菌培养物的检测结果证实,本研究建立的单增李斯特菌MCDA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与分离培养方法(ISO 11290-1)相同,且优于LAMP、CPA和PCR方法。结论 MCDA方法作为一种快速、敏感和高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行业及临床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FD)联合应用,建立一种快速、可视化的HPV16、HPV58检测方法。方法运用LAMP在线引物设计软件,针对HPV16E6基因及HPV58L1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生物素标记LF,荧光基团FAM和淬灭基团BHQ-1标记探针,LFD进行目视检测,建立HPV16和HPV58的LAMP-LFD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实用性进行验证。将临床样品使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时LAMP扩增及qPCR结果相比较,计算符合率。结果优化的LAMP最佳反应温度为63℃,最佳反应时间为50min。LFD检测仅需5min,故完成检测耗时仅55min;建立的LAMP-LFD方法能特异性检出HPV16、HPV58,其他5种常见高危型HPV呈阴性反应;该方法针对HPV16和HPV58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拷贝/μl,5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实时LAMP和qPCR检测的符合率达100%。结论建立的HPV16、HPV58LAMP-LFD检测体系快速、简便,可视化。该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低,仅需恒温孵育器即可完成,结果易观察,适用于现场HPV检测,以及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地区的HPV筛查。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多种上胃肠道疾病及某些胃肠道外疾病密切相关,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Hp感染的检测,准确地检测和诊断及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利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治。本文主要介绍了Hp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根除判断标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5,(4)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鉴别检测是临床诊疗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疾患的重要依据,寻求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埃博拉病毒快速、现场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RT-RAA引物及crRNA,采用荧光法CRISPR检测技术筛选灵敏度高的crRNA;利用"消线法"CRISPR试纸读取CRISPR检测结果;通过检测梯度稀释的埃博拉病毒核酸及其他病原体核酸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从5条靶向埃博拉病毒NP基因保守序列的crRNA中筛选出1条检测灵敏度高的crRNA。利用该crRNA建立了基于"消线法"试纸的CRISPR-Cas13a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其灵敏度为1拷贝/μL,与荧光法CRISPR和RT-qPCR法一致,优于普通RT-PCR法(10~1拷贝/μl)和RT-RAA扩增法(10~2拷贝/μl)。采用该方法检测7种其他病原体核酸,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试纸法CRISPR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快速、灵敏、特异,且无需专业核酸检测设备,为实现痕量埃博拉病毒核酸的现场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已日益完善,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尿素酶活性测定,血清抗Hp抗体测定、细胞DNA检测及粪便Hp抗原检测[1].毋庸置疑,经内镜取材的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Hp感染的常用方法.但侵入性诊断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因此血清学检测和尿素呼吸试验等无创性检测方法也具广泛用途,而血清学检测被视为流行病学调查的首选方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诊断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AMD患者73例(106只眼),对所有患眼分别进行OCT、共焦激光断层扫描(HRT)、视网膜厚度分析(RTA)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3种检测方法对几种病因的阳性检出率,发现相对RTA和HRT检测方法,OCT对AMD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其中对玻璃膜疣、脉络膜新生血管、地图状萎缩病变症状检出效率均显著高于RTA和HRT检测方法(P<0.05)。结论对AMD的检查中,相对其他检测方法,OCT技术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且具有非接触性及对机体伤害小的特点,在目前的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的检查中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猪链球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实现对猪链球菌种、致病血清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同步检测和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链球菌的相关序列,设计并合成探针,采用点样法制备芯片;检测样本基因组DNA标记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激光扫描检测信号。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针对猪链球菌种、主要致病血清型及主要毒力相关基因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可特异地识别对应靶基因,重复性好;而针对不同菌株设计的株特异性探针未获得预期检测效果。结论初步建立猪链球菌基因芯片检测体系,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对于高通量鉴定猪链球菌菌种及其毒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球耐药结核病疫情依旧严峻,我国尤甚,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表型检测在耐药结核病的诊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本综述论述了近年来多种表型药敏检测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汇总了各种药敏试验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各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及实验室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药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FD)联合应用,建立一种快速、可视化的HPV16、HPV58检测方法。方法运用LAMP在线引物设计软件,针对HPV16E6基因及HPV58L1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生物素标记LF,荧光基团FAM和淬灭基团BHQ-1标记探针,LFD进行目视检测,建立HPV16和HPV58的LAMP-LFD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实用性进行验证。将临床样品使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时LAMP扩增及qPCR结果相比较,计算符合率。结果优化的LAMP最佳反应温度为63℃,最佳反应时间为50min。LFD检测仅需5min,故完成检测耗时仅55min;建立的LAMP-LFD方法能特异性检出HPV16、HPV58,其他5种常见高危型HPV呈阴性反应;该方法针对HPV16和HPV58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拷贝/μl,5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实时LAMP和qPCR检测的符合率达100%。结论建立的HPV16、HPV58LAMP-LFD检测体系快速、简便,可视化。该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低,仅需恒温孵育器即可完成,结果易观察,适用于现场HPV检测,以及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地区的HPV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