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促进冠心病病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26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与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行为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均优于管理前.[结论]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与行为干预,可促进其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如雄  周润贵 《家庭护士》2008,6(5):1399-1400
[目的]促进冠心病病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26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与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行为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均优于管理前.[结论]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与行为干预,可促进其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群组管理教育模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10月住院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1月住院的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管理模式,干预组每周进行2次群组管理活动讲解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每位患者至少参加4次),出院时指导填写抗凝监测记录表,出院后均定期随访;结果3个月后行问卷调查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正确服药、按时监测INR凝血功能、膳食均衡、戒烟、戒酒、其他等方面)和抗凝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群组管理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抗凝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对预防肺栓塞的复发和降低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但患者的抗凝依从性及INR达标率整体偏低,亟需进一步加强肺栓塞患者抗凝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本社区所管辖的4个居委年龄在40~80岁,自愿报名参加社区慢性病群组管理项目的 400例志愿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干预组接受群组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三级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志愿者在项目实施一年前后的血压、体重指数变化值,生活方式行为变化的情况[1]。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项目实施一年后,干预组生活方式行为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血压、体重降低值明显多于对照组。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较常规的三级管理模式在改善生活方式行为、降低血压、降低体重等方面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7年1~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9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孕妇接受常规健康宣教,B组孕妇接受群组管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负性情绪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12 w,在收缩压、舒张压、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方面,两组孕妇均优于干预前,且B组下降更明显;B组母婴结局也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中应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产妇的血压、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也能显著改善其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产科治疗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群组管理组。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负性情绪和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3个月,群组管理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管理组(P <0. 05),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P <0. 05)。结论群组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能够控制其血糖,改善负性情绪和母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7.
姚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389-2389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的应用效果。选取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严格完善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96.0%,对照组为8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为94.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的应用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群组管理方式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群组管理的几种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研究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群组管理的应用。结果群组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良好,既能够发挥资源优势,还能够使医护人员主动性大大增加。结论尽管群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研发出科学、可行、持续的管理模式仍旧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9.
赵春艳 《家庭护士》2009,7(1):33-3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减轻冠心病病人焦虑的效果.[方法]85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知行为干预.在入院3 d 病情稳定后和入院1周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冠心病病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总结18例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结果 较好地掌握病人病情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其病情恶化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的控制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了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结论 护理人员要从整体护理的基础出发,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全面地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过程,及时准确地为病人解决问题,及时给予心身及社会支持等全方位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对冠心病病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林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258-1260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住院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对冠心病病因、病情及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从而降低冠心病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猝死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237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病人仅采用以往常规的功能制护理,未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对128例观察组病人在冠心病病因、病情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认知程度进行了护理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猝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病人的认知程度,缩短住院日,改善病人的预后,延长病人的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冠心病健康宣教;干预组46例,在常规冠心病健康宣教的同时进行家庭干预,时间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HRV值改善更为明显,其中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的均值、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均有改善,超低频(VLF)、低频(LF)和高频(HF)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5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8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等。比较2组不同时间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1d、3d、7d、14d,4次评定,显示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5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8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等。比较2组不同时间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1d、3d、7d、14d,4次评定,显示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20例,住院时和出院后1年内每次复诊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遵医行为进行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调查问卷,观察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患者情绪控制力、不合理饮食、吸烟、生活规律、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下降,遵医行为上升,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明显下降,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不遵医行为,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延缓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10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指导、运动锻炼、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以缓解患者介入术前焦虑情绪,为临床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20例首次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单双日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210)和实验组(n=210),对照组采取个体式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集体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焦虑发生率及SAS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64.8%对照组患者及65.7%实验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焦虑发生率均较教育前降低且实验组焦虑发生率(17.1%)低于对照组(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3,P〈0.05);健康教育前对照组SAS评分为(53.85±3.78)分,与实验组(53.57±4.8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评分(45.65±0.94),(42.18±1.29)分均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24,7.76;P〈0.05);并且健康教育后实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焦虑情绪,集体式健康教育在减少焦虑人数及缓解患者焦虑程度上优于个体式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3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和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38例.分别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之上的心理干预.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接受SDS、SAS量表的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 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首次评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3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的依据。方法:将7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护士指导进行心理支持疗法、渐进性放松等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5d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焦虑程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或消除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