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晓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60-206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对比MRI、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对损伤部位的检查情况。结果 MRI及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63/72)、72.22%(52/72),MRI诊断准确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损伤部位的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对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对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T比,MRI检查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更好显示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MRI诊断的颅脑外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合型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以及脑室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对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准确性较高,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患,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颅脑损伤部位诊断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4.19%(81/86)高于CT检查82.56%(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部位(枕叶、额颞叶、颞叶、顶叶、脑深部)检出率MRI明显高于CT,患者家属对检查方法满意度MRI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外损伤检出率MRI虽高于CT,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高,可准确判断损伤部位,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在实际检测时会对患者小脑、颞叶边缘部位及脑干产生一定损伤,医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适宜检查方法,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同时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CT诊断,观察两组诊断方式准确率、漏诊率及异常部位检查情况。结果 CT诊断准确率为85.00%,漏诊率为15.00%,MRI诊断准确率为95.00%,漏诊率为5.00%,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 0.05),蛛网膜下出血CT检出率高于MRI,脑叶挫裂伤与脑深部挫伤检出率比MRI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异常部位共计110处,MRI检出90例,检查准确率为81.82%,CT检出61例,检查准确率为55.45%;MRI异常部位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诊断中MRI检出率比CT高,但在蛛网膜下出血检出中CT更准确率更高,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方面MRI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CT检查、MRI检查的鉴别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MRI检查,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病灶诊断结果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来说,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显著,P0.05。对于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伤来说,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对于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来说,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CT检查和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MRI检查的准确性要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DAI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T、MRI技术为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数目和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MRI组阳性检出率与CT组阳性检出率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数目检出率比较上,MRI组高于CT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技术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与MRI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7d内完成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下敏感度、漏检率及病灶检出数。结果 CT检查敏感度低于MRI检查,漏检率高于MRI检查,病灶检出数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漏诊率较低,特别是脑深部挫裂伤及脑叶挫裂伤检出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靳炳琢 《求医问药》2014,(18):60-60
目的 :对比分析用CT增强扫描与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先对这40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再进行MRI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用这两种诊断技术扫描出的肿瘤的数目。结果:我院用MRI增强扫描对这4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共有198个转移肿瘤;用CT增强扫描对这4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共有127个转移肿瘤。用MRI增强扫描诊断出的转移肿瘤的数目明显多于用CT增强扫描诊断出的肿瘤数目,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CT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率。用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可早期、准确地发现患者颅内肿瘤的数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MRI、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MRI诊断准确率为95.89%(70/73),与CT检查80.82%(59/73)相比,相对更高,MRI在颞叶、额叶、顶叶等部位损伤判定与CT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MRI在1.5 mm的血肿判断中与CT检查相比,判断效果相对更好(P0.05)。结论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等,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CT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诊断,分析两种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 CT诊断颅内血肿符合率为93.10%,颅骨骨折符合率为100.00%,颅内血肿和颅骨骨折检出符合率显著高于MRI(P<0.05);MRI诊断颞叶损伤符合率为90.00%、额叶损伤符合率为92.86%、额颞叶损伤符合率为90.00%、顶枕叶损伤符合率100.00%,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中可直观观察患者颅内出血情况,做出初步诊断,MRI可进行断层分析,正确掌握患者颅脑损伤血管出血及血肿情况进行分型评级,两者优势互补,可采用CT联合MRI诊断方法用于急性颅脑损伤,使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可以有效缩短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断时间,为患者的及时诊治提供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断率、提高治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RI和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随机抽取双色球分组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MRI诊断、CT诊断,观察两组颅内损伤诊断情况、血肿厚度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颅内损伤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31%、69.23%,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脑干、小脑、轴索、枕叶、顶叶、额叶、颞叶检出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优势突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肿厚度小于1.5mm、1.5~5.0mm、5.0~8.0mm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血肿厚度8.0mm检出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MRI,检出率较高,值得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诊断,实验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比核磁共振与CT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的核磁共振诊断总检出率(92.00%)较CT诊断的总检出率(76.00%)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核磁共振诊断(92.00%)较CT诊断对血肿厚度情况的判断(76.00%)效果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核磁共振对损伤部位的判断以及对血肿厚度的判断其准确率要更高,在临床诊断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核磁共振、CT检查方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范围来自所在医院2017年间收治确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群体,从中随机抽取100例并对其数字编序,随机以各组50例分为共振组与CT组,对应接受核磁共振诊断、CT检查诊断。通过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前瞻性研究并归纳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振组与CT组诊断准确率对应为96.0%、84.0%,数据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方式下对血肿厚度的评估掌握程度优于CT检查方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核磁共振手段检测无论在准确率或者对病情的评估方面相对于CT检测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好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在本院术前行MRI与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术中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术后统计72例患者术中探查及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MRI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者符合率。比较MRI与CT对患者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出血情况及部位、原发性神经损伤等诊断效果,并分析两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70.83%,51/72)显著低于MRI诊断(86.11%,6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和MRI检查误诊率(14.28%、4.17%)和漏诊率(13.89%、9.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颅骨骨折类型中,CT对粉碎性骨折(96.88%)、线形骨折诊断(100.00%)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MRI(87.50%、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凹陷性骨折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CT对颅骨骨折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8.08%)均显著高于MRI(8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血部位中,MRI对硬膜内血肿(95.24%)、脑内出血(100.00%)和脑室内出血诊断(100.00%)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71.43%、83.33%、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硬膜外血肿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85.00%、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对颅脑原发性出血、原发性神经损伤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7.14%、87.50%)均显著高于CT(80.00%、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急性颅脑损伤引发的出血及神经损伤诊断准确性较高,而CT对颅骨骨折的诊断效果较为准确,但MRI总体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实际检查中可优先考虑,必要时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对颅脑损伤异常部位的检出率及影像特点,对比CT及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同时评价Rotterdam CT评分在判断颅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MRI共检出116处部位异常,CT检查显示87处部位异常,MRI对异常部位检出率80.0%高于CT60.0%(P0.05);CT检查显示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严重挫裂伤及脑水肿肿胀,见外侧裂及脑池积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右侧额颞少量硬膜下血肿及左侧脑室后角积血,MRI显示颅板骨质断裂者在T2WI线处见信号影,头皮损伤检查中显示等T1、长T2信号影,脑部受力同侧或对侧发生挫伤者MRI显示皮质下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见低信号影,T2WI为高信号影,信号均匀;CT诊断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准确度61.90%低于MRI 79.37%(P0.05);Rotterdam CT评分为轻、中、重型患者的死亡、中残及重残人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MRI在准确性方面占优势,Rotterdam CT评分可用于预后评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MRI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病灶检出情况以评价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MRI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CT、MRI检查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92例患者影像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出血病灶、非出血病灶、脑皮层下病灶、脑深部病灶检查率。结果 MRI检查方法不同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建议采用MRI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该课题选取的4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接收时间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回顾分析和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由检查结果可知,MRI诊断阳性率为95.56%,CT诊断阳性率为82.22%,组间阳性率对比差异明显,就CT而言,其对亚急性和慢性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P0.05),两种检查呈现出特定的影像学表现,且MRI和CT在脑静脉窦血栓位置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诊断价值均较高,颅脑CT检查操作更加简便,但比较适用于急性患者,MRI检查影像学特征更加明显,适用范围更广,在临床上需根据实际病情合理选用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小微 《当代医学》2021,27(36):143-1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于DAI患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MRI检查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24 h,CT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在MRI检查下可见胼胝体后部及侧脑室、双侧顶叶周围白质点片状等,存在明显多发散在轴索损伤.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病灶类型及准确位置,且与CT检查相比,更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为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内10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MRI表现。90例有CT检查资料,其中19例CT检查无阳性发现。结果104例患者MRI检查表现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53例,硬膜外/碡E膜下血肿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5例。19例CT检查无阳性发现患者中MRI显示脑挫裂伤倔内血肿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2例。结合CT检查,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11例在MRI显示不佳。结论MRI在重症颅脑损伤诊断中与CT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CT的重要补充,尤其要重视CT检查无阳性发现或表现轻微而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的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