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刮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因子宫异常出血行B超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分别行宫腔镜及单纯诊刮,比较两种诊刮的诊断与诊刮标本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宫腔镜下诊刮者并行宫腔镜手术,术后口服妇康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2.5%,单纯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6.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月经恢复正常182例,有效率为97.3%。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分析诊刮与宫腔镜对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阴道超声检查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诊刮组(66例)和宫腔镜组(66例),均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诊刮、官腔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孕激素治疗3~6个月。结果诊刮检查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75%,官腔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6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及术后随访的手段;诊刮作为传统获取子宫内膜的方法,因其操作相对盲目,可能造成漏诊;官腔镜检查更准确、直观、全面,是目前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配合孕激素治疗可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治绝经后宫腔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38例应用宫腔镜诊治的绝经后宫腔占位性病变妇女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阴道出血情况分为阴道出血组(60例)及无阴道出血组(78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及宫腔镜诊断病变的病理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后宫腔占位性病变以子宫内膜息肉最多见,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符合率为91.1%(82/90),黏膜下肌瘤病理符合率为100.0%(18/18),癌前病变的病理符合率为70.0%(7/10)。34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前已行诊刮术,发现诊刮术漏诊率达94.1%(32/34)。无阴道出血组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检出率高于出血组,而阴道出血组癌前病变及内膜癌检出率高于非出血组。结论宫腔镜能对宫腔直接、近距离及全面观察,能定位取材,提高了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超声诊断高度疑似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患者行宫腔镜诊治术;对照组54例,患者行宫腔诊刮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两组符合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0.00%(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24.6±9.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8±2.2)mL少于对照组,随访时息肉复发(3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98.15%)显著高于诊刮(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高,总体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伟芳  张江宇  毛玲芝 《广东医学》2004,25(12):1419-1420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诊治子宫内膜息肉 (E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 8例宫腔镜下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术前B超宫腔内异常回声术后病理证实为EP 15例 ,诊断符合率为 2 3% ,镜下诊断EP 6 8例 ,病理证实为EP 6 4例 ,诊断符合率为 94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对 6 8例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者 ,经宫腔镜定位后用刮匙对准息肉部位进行刮取 ,诊刮不能摘除息肉者 ,及术后药物治疗欠佳者 3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随访总有效率达 10 0 %。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卫华 《当代医学》2010,16(2):50-5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854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74例)与B超诊断6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155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08%,B超诊断符合率为38.71%。174例中,单纯息肉切除68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45例,息肉切除同时诊刮6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内膜,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息肉应手术治疗,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TCRP);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诊刮术(TCRP+D&C)。  相似文献   

7.
张志英  刘莉 《新疆医学》2013,43(3):19-20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4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官腔镜检查经病理确诊子宫内膜增生症符合率86.4%,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86.9%,阴道超声符合率29.7%。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视下活检或诊刮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闫泗云 《当代医学》2011,17(12):98-99
目的 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来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择有完整资料的108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与诊刮或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0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98例,黏膜下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诊断98例,误诊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0.74%.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是明确的,诊断符合率90.74%.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5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历580例,分为三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组)200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220例(简称:摘除术组);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简称:诊刮术)160例。观察手术后3个月、1年的临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症状改善:TCRP组197例(98.5%);摘除术组215例(97.72%);诊刮组156例(97.5%)。复发:TCRP组0例;摘除术组12例(5.45%);诊刮术组126例(7.5%)。术后一年症状改善:TCRP组192例(96%);摘除术组175例(72.2%);诊刮术组100例(62.5%)。复发:TCRP组5例(2.5%);摘除术组50例(22.7%);诊刮术组42例(26.2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力军 《当代医学》2009,15(36):38-3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10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427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87例与B超诊断3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8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66%,B超诊断符合率为38.46%。87例中,单纯息肉切除3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22例,息肉切除同时诊刮3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内膜,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息肉应手术治疗,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TCRP);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诊刮术(TCRP+D&amp;C)。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4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7.4%,全部检查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在宫腔镜指导下进行息肉摘除或诊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9月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6例,术后随机分为孕激素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孕激素组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治疗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5年对照组自然妊娠35例,妊娠率为67.3%(35/52);孕激素组自然妊娠40例,妊娠率为74.1%(40/54).术后1.5年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孕激素组(17.3%与3.7%,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诊断及治疗效果明确,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完全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根据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决定术后是否配合孕激素治疗。结果:16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95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8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术后给予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周期性治疗3个月~6个月(安宫黄体酮片6mg1次/d口服),经随访观察(12例失访),84例无复发;有5例因未按正规方案口服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14个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予宫腔镜复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36例随访观察(6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的29例患者中,输卵管开口附近息肉者21例,术后成功妊娠2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盲目辅助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没有必要;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26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诊断并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126例,与组织病理学比较的符合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26例中120例宫腔镜诊断和组织病理学均为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95.2%,另6例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理仅报告为增殖期子宫内膜并间质水肿。镜下诊断后直接予以定位刮宫,术后视病情加用孕激素治疗,不孕者妊娠率为67.9%(38/56),非不孕者有效率为72.9%(51/70)。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直观、准确率高的优点。镜下诊断后即行定位刮宫配合孕激素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对不孕的患者能尽可能地减少内膜损伤,可及早妊娠。  相似文献   

15.
钱月芳 《中外医疗》2014,(32):22-2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术,并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经病理学诊断,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宫腔镜检查符合率(90.6%)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8.8%)(P〈0.05);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符合率(85.0%)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检查与治疗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72-7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电切术或行宫腔镜下诊刮术后进行联合用药或未用药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4组。1组:单纯的宫腔镜下诊刮术;2组:宫腔镜下诊刮术术后地屈孕酮治疗3个月;3组:单纯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4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地屈孕酮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的月经情况、异常子宫出血改善情况、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术后6个月内妊娠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各组的月经情况比较:4组月经情况改善率(95.42%)最高;异常子宫出血改善情况比较:4组异常子宫出血改善率(89.31%)最高;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情况比较:4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9.92%最低;子宫内膜的厚度情况比较:4组子宫内膜厚度最薄;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术后6个月内妊娠情况的比较:4组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10.69%最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比单纯宫腔镜下诊刮术疗效好,术后地屈孕酮治疗3个月组较无药物治疗组疗效好,治疗方案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地屈孕酮治疗3个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的121例绝经后妇女均进行宫腔镜及诊刮术,术中刮取的内膜送病理检查,对其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1例病人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发现106例有积液,其中10例为宫腔积脓;宫腔镜检查发现3例子宫内膜局部灰白色或黄色凸起,内膜糟脆,诊断为内膜癌,15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理检查结果回报:121例中,6例为子宫内膜癌,占4.96%;1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占10.74%;102例未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占84.3%。结论绝经后妇女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后应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以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58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8例,肌瘤或腺肌瘤10例,内膜癌2例,诊断符合率为74.36%;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7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肌瘤或腺肌瘤4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应先行阴道超声检查,再行宫腔镜检查,最后配合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吴逸  黄蕴思 《现代医学》2003,31(5):312-3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诊刮)联合的方法为93例绝经后出血的妇女进行检查,并根据镜下所见和诊刮的病检报告分别作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萎缩性子宫内膜31例、内膜息肉14例、粘膜下肌瘤8例、内膜增生(或过长)22例、宫内节育器10例、内膜癌8例。诊刮无组织物刮出者38例、内膜息肉8例、粘膜下肌瘤2例、内膜增生(或过长)24例、慢性炎症15例、内膜癌5例、子宫肉瘤1例。其中宫腔镜遗漏1例内膜癌被诊刮确诊。结论 宫腔镜和诊刮是互补的两种诊断方法,宫腔镜诊断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精确度高于诊刮;但这两种方法联合起来检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癌,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