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晶  吴江  杨弋  杨薇 《吉林医学》2007,28(7):880-882
目的:针对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内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妊娠期1例,产后13例,口服避孕药史者3例,服用减肥药史者1例,以头疼、癫痫、视力障碍为主要症状。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稳定。结论: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等所致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滞流有关。抗凝、溶栓治疗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或颈内动脉溶栓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7例患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2例颈内动脉溶栓术。术后无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出院时,9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溶栓联合长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3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12月,随访12~24月,平均18月.结果 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或...  相似文献   

4.
马可 《吉林医学》2012,33(19):4082-4083
目的:观察4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对症治疗安全有效。结论:了解CVST的临床特征并能进行MRI+MRV检查来早诊断、早治疗最为关键,治疗主以抗凝、溶栓及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减少病史率。方法:对14例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中1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14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表现为静脉窦密度增高5例,脑出血4例,颅内低密度灶2例,CT未见异常3例;10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介入溶栓、碎栓及取栓治疗,1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姚静  王国平 《安徽医学》2014,(10):1404-140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病因复杂多样,患者早期多以头痛、呕吐、癫痫、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等为表现,影像学可见静脉窦显影不佳或不显影,给予抗凝、脱水、控制癫痫等治疗后,出院时21例患者好转,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在院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早期给予抗凝治疗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血管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相结合、静脉溶栓与静脉内机械碎栓相结合.术后积极消除病因,抗凝治疗3~6个月.结果:6例患者经治5例痊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病情危重者溶栓效果不佳死亡.4例DSA示浅表静脉扩张消失,静脉窦显影正常,1例浅表静脉扩张明显改善,静脉窦显影基本正常.结论: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男9例,女1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脑脊液结果及转归。结论:对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青壮年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时行腰穿、CT、MRI、MRV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给予静脉或颈动脉滴入尿激酶治疗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等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素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17例,显效率85%、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率90%;显效10例,显效率50%,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6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窦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疏通静脉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 )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孕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病历资料。结果32例患者分布为早期妊娠4例、中晚期妊娠5例、产褥期23例,剖宫产、感染因素和重度子痫前期是主要发病诱因;首发症状27例(84.4%);早期头颅C T 13例,5例未检出病变,29例头颅M RI+M RV检查确诊。确诊后给予积极治疗诱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11例病人介入微导管尿激酶局部灌注,死亡4例(12.5%),3例(9.4%)遗留轻偏瘫。结论孕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以产褥期多发,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头颅M RI+M RV 诊断符合率高,及早控制危险因素及抗凝、介入溶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华法林早期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MWH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颅内静脉窦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联合华法林早期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昱云  谷震  王磊  李亚捷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12):135-137,15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碎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取栓、溶栓及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至1a.结果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正常,2例症状好转.其中15例3~18月DSA或MRV随访,静脉窦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及侧支静脉回流增多3例,无1例血栓再形成.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56-158+163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对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术前积极降颅压、抗凝治疗,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抗凝治疗的控制和管理,预防再栓塞等并发症,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9例患者中7例闭塞静脉窦完全开通,症状明显减轻,顺利出院。2例造影显示静脉窦未完全再通,但术后症状有所改善。结论快速有效地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颅内压和意识的变化,术后做好抗凝治疗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影像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有原因占59.4%,其中感染占21.9%,原因不明占40.6%,几乎全部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合并糖尿病者12例,用降颅内压方法及抗凝治疗20例,显效75%,介入治疗7例,显效57.1%,中性治疗5%,显效50%。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治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凝和静脉窦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3年?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只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8例为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单纯颅高压者8例,合并局灶症状体征者11例,合并脑病2例,昏迷3例?2种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随访期末,17例(71%)患者完全恢复,3例(13%)遗留后遗症状,4例(17%)患者死亡?本研究显示,合并颅内出血并不是CVST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精神障碍?昏迷及多部位的静脉窦血栓仍是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单发部位的CVST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2种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出现颅内出血和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丽  李文辉 《当代医学》2014,(14):65-6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方法对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局部定位体征、癫痫;头部CT对其诊断阳性率低,头部MRI及MRV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接受性最高;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且并非颅内并发出血的禁忌症。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对急、慢性头痛,尤其慢性每日性头痛的产妇要想到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的颅内压均得到降低,其中,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查是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中7例正常,有6例异常,其中3例误诊。MRI、MRV及DSA确诊率高,本组13例均依据上述检查确诊,并明确了病变部位。本组13例均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3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影像,病灶明显减少,且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早预防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MRI、DSA确诊的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随机分成单纯肝素治疗组及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组较单纯肝素治疗组症状改善早且明显,脑脊液压力恢复明显(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维  王霞  张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36-113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影像学诊断为CVST的患者,行抗凝剂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出血,2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偏瘫。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例进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肝素抗凝治疗。治疗后7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明显好转。6例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疗效稳定,无一例复发。结论 CVST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应及时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协同抗凝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