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晓利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20-3522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乳晕旁切口乳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乳晕切口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血肿发生率、畸形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畸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切口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畸形率较低,而经乳晕旁切口手术的费用低,手术器械常见,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房下皱襞单切口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25例乳腺多发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治疗的105例为对照组,同期接受乳房下皱襞单切口微创旋切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衡可比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切口美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低于对照组的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美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下皱襞单切口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肿块,不仅能达到传统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切口美观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5例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观察组65例则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乳房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确切,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乳腺肿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切除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局部血肿、瘢痕形成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44-46
目的对比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瘢痕长度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及外观美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风险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患者慢性伤口居家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清创换药术,研究组给予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与居家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91%(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慢性伤口家居护理中采用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提高治疗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术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3%(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48 h视觉模拟(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瘢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术式相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创伤小,方法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更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结节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小切口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结节,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以及手术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行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4例乳腺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疾病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乳腺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形体满意度为81.7%,对照组为5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外形影响较小,可作为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有效术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4例乳腺良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在乳腺良性单侧单发、单侧多发和双侧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在乳腺良性单侧单发、单侧多发和双侧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满意度、美容优良率在乳腺良性单侧单发、单侧多发和双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未发生乳房变形,对照组发生3例,占7.14%.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在单侧单发、单侧多发以及双侧安全性及有效性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探讨分析孕妇妊娠期的饮食习惯与婴儿湿疹发生间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产科就诊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减少其饮食中大分子食物的摄入,对照组则保持原习惯不变,比较两组的婴儿湿疹发生率、脐带血清及婴儿血清中的tIgE、ECP水平并分析喂养方式与湿疹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婴儿湿疹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53.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脐带血清及婴儿血清中的tIgE、ECP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中湿疹的发病率组间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孕妇妊娠期过多摄入大分子食物是导致婴儿出生后发生湿疹的重要原因之一,喂养方式的不同与婴儿湿疹的发生间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林宏  倪军  刘伟春 《西部医学》2014,(2):194-195,198
目的 观察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临床确诊合并自发性气胸,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传统引流方式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取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率为90.63%,对照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5±0.3)d,对照组为(6.8±2.2)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疼痛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荆 《黑龙江医学》2014,38(4):387-388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肝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输血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显著高于观察组(8.00%)(P<0.01).结论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勤 《西部医学》2013,(4):542-543,548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在减轻人流术后子宫收缩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100例ASAⅠ~Ⅱ级需行人流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经静脉先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对照组先给予生理盐水50ml,10min后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5mg/kg,静注丙泊酚速率200mg/min。评价两组在术前、术时的HR、BP和SPO2变化、麻醉效果及VAS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前及术时的SBP、DBP、HR、SpO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术时较术前均有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即刻、15min、30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能有效减轻人流术后子宫收缩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6.2%,无效率为3.4%,对照组治愈率为91.7%,无效率为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快捷,创伤轻,副作用少,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控制血糖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生产次数及妊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院时妊娠周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成功控制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低血钙、先天畸形及死亡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刚 《中国病案》2014,(1):65-67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02例,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治疗3个疗程(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例数、治疗前后偏瘫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改变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发生抑郁症4例、焦虑症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6例、22例,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部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部分功能等级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展心理治疗,引导患者改变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面对残疾的现实,建立良好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剖宫产手术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取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术后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要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起效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官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更小,感觉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更好,麻醉恢复快,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