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08-130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及感染状况,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DNA芯片技术,对其HPV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HPV阳性筛查率在20~39岁年龄段处于较高水平,其中20~29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26.92%,宫颈上皮内瘤变好发年龄组为30~59岁之间。2CIN I常见的HPV基因型为:16、58;CIN II为16、31;CIN III为16、52。结论:HPV易感与CIN高发为不同年龄组,在不同级别CIN中HPV基因亚型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16年1-4月选取重庆市万州区、永川区、巴南区、潼南区共20000例农村妇女,以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其进行宫颈癌的初筛.对HPV16、18型(+)者或其余12种HPV高危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定点活检.结果 重庆市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9.66%,不同年龄组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及不同高危型别HPV感染阳性率均有差异.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发生率为2.33%,CIN2、CIN3及AIS发生率为1.35%,宫颈癌发生率为0.31%,不同年龄组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高危型别HPV感染者中,HPV16阳性者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最高,而其余12型HPV高危型别阳性者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更适合在大规模人群中普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锡市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特点,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6月30日参加无锡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113 207名妇女,年龄35~64岁,根据常住地址分为城区和农村。113 207名妇女接受妇科、阴道分泌物检查和HPV检测,再选择性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113 207名妇女中,HPV检出率为12.98%,高危型HPV检出率为12.60%。不同地区(城区、农村)妇女HPV检出率、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农村高于城区。≥55岁年龄组HPV检出率为13.92%,位居第1位,且该年龄组妇女HPV检出率、高危型HPV检出率和HPV多重感染率与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一感染占77.52%,多重感染占22.48%。农村地区妇女单一感染、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城区(P<0.01)。感染HPV型别前5位分别是HPV52、HPV16、HPV58、HPV68、HPV18。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采用HPV检测作为初筛方法,再选择性进行宫颈TCT、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农村和绝经后妇女HPV感染问题需引起关注。HPV亚型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DNA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病理检查结果为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104例和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的患者1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HPV16,18 DNA检测,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HPV16,18 DNA检查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5.96%(79/104),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59.62%(62/104),HPV16,18 DNA检查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液基细胞学检查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 DNA检测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2%、83.22%,液基细胞学分别为99.31%、77.42%,HPV16,18 DNA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液基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的感染率显著比CIN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PV16,18 DNA检测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明显更高,而特异性则明显更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晓棠 《甘肃医药》2012,(12):896-898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进行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选的妇女共1845例,随机分成3组;A组,162例,进行TCT和HPV检查;B组,515例,进行TCT检查;C组1168例,仅行宫颈刮片检查。对任何一项阳性皆行阴道镜多点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A组162例中,共查出CINⅠ10例、CINⅡ~Ⅲ8例、宫颈癌1例;HPV16.18检测阳性6例中3例细胞学筛查为阴性。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Ⅲ2例,筛查阳性符合率94.6%。B组共查出CINⅠ16例、CINⅡ-Ⅲ8例,宫颈癌2例,筛查阳性符合率62.4%。C组共查出CINⅠ5例、CINⅡ-Ⅲ2例,筛查阳性符合率22.5%。A组与B,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联合HPV-DNA是理想的早期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靖江地区妇女的HPV感染情况,探讨HPV16、18亚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门诊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要求HPV检查的92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针对检测结果 为HPV16和/或18型阳性的妇女再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分析靖江地区HPV感染型别分布,探讨HPV16、18亚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门诊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结果本次体检对象中共检出210例妇女感染HPV,总阳性率22.83%(210/920),21种亚型中检出17种,其中HPV 52型感染率最高,共检出47例,占比为22.38%,感染率最低的为HPV 33型,为1.43%(3/210),其它常见型别包括HPV16型10.95%(23/210)、HPV58型8.57%(18/210)等;其余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51/39型、18/68型、66型、35型、56/31型、59型、82型、45型.其中高危型197例,比例为93.81%(197/210),余者13例为HPV6、11型,比例为6.19%(13/210).分析本组研究对象HPV感染模式可知,本次检出210例阳性者,单一感染156例(74.29%),双重感染49例(23.33%),三重感染4例(1.90%),四重感染1例(0.48%).对HPV16和/或18型阳性者应用电子阴道镜进行多点活检,35例HPV16、18型阳性者中无CIN病变者15例,占比为42.86%;CINⅠ级患者8例,占比21.05%;CINⅡ、CINⅢ级患者共11例,占比31.43%;宫颈癌1例,占比2.86%.结论 本组研究对象首先进行HPV分型检测,HPV52、16、58型是单一感染的主要基因亚型,然后对HPV16、18型感染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这样,既可以减少阴道镜检查的操作总数,提高阴道镜检查的阳性率,又可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细胞学阴性者中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宫颈细胞学阴性?HR-HPV阳性的患者412例,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HR-HPV型别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以上宫颈病变的可能性?结果:412例患者中,HPV16/18阳性组CINⅡ级以上宫颈病变患病风险是其他HR-HPV阳性组的3.2倍(95%CI:1.9~5.4),两组患病率分别为26.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PV16/18阳性的患者CINⅡ级以上病变在<30岁组和≥30岁患病率分别为15.3%?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HR-HPV分型在宫颈细胞学阴性的宫颈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宫颈细胞学阴性?HPV16/18阳性,建议立即行阴道镜检查,尤其是年龄≥30岁妇女?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7,(4):423-427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4个县区的宫颈癌筛查情况,探索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方法对广西20 005名农村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初筛,对HPV高危型和高危亚型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或18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可疑者以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异常/可疑者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检出宫颈癌前病变55例(275/10万)、宫颈癌8例(40/10万),癌前病变在45~54岁发病率最高,宫颈癌在55~64岁发病率最高,文化程度越低宫颈癌发病率越高,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主要发生在其他少数民族中。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联合HPV的筛查方法,能更有效地筛查出宫颈癌患者,同时应积极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且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及偏远地区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妇女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状况,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BC)检查及阴道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的感染状态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9 328例进行LBC检查,对其中1 211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并对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LBC阳性病例1 008例中有890例进行了活检,另有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而LBC阴性病例70例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共计960例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或慢性炎症807例(84.06%),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级61例(6.35%),CINⅡ级22例(2.29%),CINⅢ级25例(2.60%),宫颈癌45例(4.69%)。9 328例患者中,宫颈癌、CINⅢ、CINⅡ、CIN I检出率分别为0.48%、0.27%、0.24%、0.65%。1 211例患者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HPV16,18阳性214例(17.67%)。结论 LBC检查是一种相对准确、可靠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漏检率。如果能结合HPV16,18的检查,可以减少假阴性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0.
杨雪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64-65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3例宫颈疾病患者。HPV-DNA分型检测阳性为332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测阳性29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活检。比较HPV与TCT对宫颈细胞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HPV-DNA组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1.6%(271/332);TCT组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9.7%(232/291);TCT组检出率略低于与HPV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SCC中,主要以HPV高危型为主(100.0%),CIN1中,主要以HPV高危型为主(89.6%),在CIN2中,HPV高危型约占一半(55.9%),在CIN3中,HPV低危型为主,约占48.6%,HPV高危型约占21.6%。结论 HPV-DNA基因分型在进行宫颈癌筛查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对高危型宫颈癌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在江阴地区感染HPV16/18型患者直接转诊阴道镜下活检行病理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江阴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就诊的1 697例HPV16/18阳性患者直接转诊阴道镜。结果:在1 697例HPV16/18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者中,失访137例,实际研究1 560例。HPV16型感染率为67.31%,HPV18型感染率为32.69%,在HPV16/18型阳性患者中HPV16在轻度上皮内瘤变(CIN 1)、中度上皮内瘤变(CIN2)、重度上皮内瘤变(CIN3)和宫颈癌(CC)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2.48%、12.67%、10.95%和2.95%,HPV18感染率分别为4.9%、4.12%、5.69%和4.31%。宫颈组织病变程度与HPV16/18感染比例以及绝对危险度呈正相关。HPV16对CIN 2+(CIN3+)灵敏度为79.48%(74.11%),特异度为36.23%(33.67%), HPV18对CIN2+(CIN3+)灵敏度为20.52%(25.89%),特异度为63.77%(66.33%)。结论: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风险相关。在高级别宫颈病变诊断价值方面,HPV16/18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HPV16/18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是可行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刘玉  韦艳  杨萍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8):2223-2230
背景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宫颈癌防控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而了解各地宫颈癌筛查结果对制订有效的防治策略意义重大。 目的 对比2019年和2020年新疆石河子城区宫颈癌筛查结果,了解本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变化情况。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HPV为初筛的46 994例石河子城区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数据。2019年已行宫颈癌筛查妇女,2020年不再进行宫颈癌筛查。数据包括2019年和2020年HPV感染率及其亚型分布、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2019年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18 378例,2020年28 616例;最终完成宫颈癌筛查的妇女44 746例,2020年宫颈癌筛查完成率97.07%(27 779/28 616)高于2019年92.32%(16 967/18 378)(P<0.05)。2019年和2020年共检出HPV阳性5 992例(12.75%)。在HPV阳性人群中,HPV 16、18型阳性者占18.55%(1 112/5 992),其他亚型阳性者占81.45%(4 880/5 992)。2020年宫颈癌筛查HPV阳性率〔11.09%(3 176/28 616)〕低于2019年〔15.32%(2 816/18 378)〕(P<0.05)。2019年、2020年宫颈癌筛查HPV单一类型阳性率分别为11.38%(2 092/18 378)、7.45%(2 674/28 616),多种类型阳性率为3.94%(724/18 378)、1.75%(502/28 616);2020年宫颈癌筛查HPV单一类型阳性率、多种类型阳性率均低于2019年(P<0.05)。2年30~39、40~49、50~59、60~65岁宫颈癌筛查妇女HPV阳性率依次为10.37%(909/8 767)、12.22%(1 916/15 677)、13.71%(2 500/18 234)、15.45%(667/4 316),HPV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P<0.05)。相较于2019年,2020年30~39、40~49、50~59、60~65岁宫颈癌筛查妇女HPV阳性率均有下降(P<0.05)。2019年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类型前5位依次为HPV 52型(20.84%)、HPV 16型(14.48%)、HPV 53型(8.56%)、HPV 51型(7.93%)和HPV 39型(7.60%)/HPV 68型(7.60%),2020年为HPV 52型(15.07%)、HPV 16型(12.64%)、HPV 58型(12.30%)、HPV 53型(10.25%)和HPV 66型(4.75%),HPV 18型2年均排在第11位。2020年宫颈癌筛查中病理诊断为炎症/湿疣、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所占比例低于2019年(P<0.05)。2020年30~39、50~59岁进行阴道镜检查的妇女炎症/湿疣阳性率(47.83%、65.50%)低于2019年(74.36%、77.22%)(P<0.05)。2020年30~39、40~49、50~59岁进行阴道镜检查的妇女LSIL阳性率(31.30%、27.06%、23.64%)高于2019年(5.13%、16.07%、8.89%)(P<0.05)。 结论 新疆石河子城区2020年宫颈癌筛查完成情况较2019年明显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2020年宫颈癌筛查妇女HPV阳性率较2019年下降,且病毒感染主要类别发生变化。相较于2019年,2020年30~39、40~49、50~59岁进行阴道镜检查的妇女中LSIL阳性率上升,应加强该年龄段人群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东莞市塘厦镇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探讨宫颈癌普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塘厦镇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共5 368例35~59岁妇女采用妇科常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HPV-DNA检测,对TCT和(或)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必要的宫颈组织活检,比较各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人群筛查中HPV阳性率(7.94%)高于TCT阳性率(1.27%);但组织活检阳性率TCT(67.65%)高于HPV(3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及HPV均阳性患者组织活检阳性率83.72%。结论 TCT联合HPV-DNA检测能够明显提高CIN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CIN早期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宫颈HPV分型与TCT联合筛查在宫颈癌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癌筛查诊断的6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TCT检查进行筛查诊断,同时对TCT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根据TCT与HPV分型检测结果,两种检查均为阳性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对宫颈HPV分型与TCT联合筛查在宫颈癌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6000名接受宫颈癌筛查诊断的患者,TCT检查显示阳性患者367例,阳性率为6.1%;对367例TCT检查为阳性患者进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167例患者存在HPV感染,感染率为45.5%,并且宫颈细胞学病变级别越高患者,其HPV感染率也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HPV分型与TCT联合筛查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洪云 《当代医学》2014,(18):42-42
目的:探讨新柏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4月~2012年9月湖南溆浦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368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将1368位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n=684)和对照组(n=684),对照组用TCT进行宫颈癌筛查,试验组用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进行筛查,宫颈癌诊断标准以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依据,比较2组筛查结果是否和病理活检结果相同。结果对照组684位妇女TC T检查发现58例细胞异常表现,然后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CINⅠ级9例,CIN Ⅱ级14例,CIN Ⅲ级9例,宫颈原位癌1例,其余25例均为慢性炎症;试验组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发现0阳性患者72例,CINⅠ级19例,CIN Ⅱ级22例,CIN Ⅲ级16例,原位癌有2例,其余13例均为慢性炎症。结论在对宫颈癌的筛查中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比单用TCT检测率高,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妇科宫颈癌筛查的407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HPV检测,分析本地区妇女HPV感染率及基因亚型特点;对11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进行T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活检,比较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在4070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74例(共475例次),总检出率9.19%,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例次分别为382例次、93例次。高危型HPV亚型主要以HPV16、HPV52、HPV58、HPV51、HPV18为主。低危型HPV亚型主要以HPV42、HPV44、HPV54为主。疑似病例HPV联合TCT检查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疑似病例符合率均高于HPV、TCT单一检查(P<0.05)。结论:高危型HPV亚型前三位为16、52、58型,HPV联合TCT检查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的诊断效果与...  相似文献   

18.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比较,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TCT技术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达99.5%;宫颈病变≥CIN1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更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2):217-219
目的:比较三种筛查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1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以及高危HPV联合TCT检查,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其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91例患者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宫颈上皮正常59例,CIN Ⅰ 21例,CIN Ⅱ 38例,CIN Ⅲ 35例,宫颈癌阳性38例。各年龄组CIN及宫颈癌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年龄为26~35岁组和36~45岁组CIN及宫颈癌阳性率明显大于46~55岁组和>55岁组(P<0.05)。高危HPV检查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0%、79.66%、83.77%、90.40%和71.21%;TCT检查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9%、88.14%、85.34%、94.07%和71.23%;联合检查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93.22%、93.19%、96.85%和85.94%。结论:高危HPV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信效度。  相似文献   

20.
马丽莎  张雯  邓继红  谭露 《中外医疗》2013,32(9):125-126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少数民族妇女HPV感染及其型别特征。方法该院2004年6月—2005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别到昆明地区3个县各选取两个少数民族住宅村,同时前往住宅村对3种少数民族各800人次(共2400人次),年龄在25~60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行肉眼醋酸法初筛,进行HPV采样,所有HPV阳性的妇女行TCT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初筛出阳性病例189人次,其中在该院再用HPV分型法进行筛查的有176人次,176位少数民族妇女中HPV感染人次11例,感染率为7.63%,HPV感染率低于我院同期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的汉族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院同期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的汉族妇女以16型为主,其次为52型,且也以单一感染为主。结论昆明地区少数民族HPV感染率低于昆明汉族妇女。其HPV感染可能与民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