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各30例)及3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加以比较.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及MPO水平均升高(P均<0.05),且在3组间有逐渐增高趋势,以子痫组患者IL-1β、TNF-α及MPO水平最高.(2)与对照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均降低,其中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妊娠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有关,IL-1β、IL-10、TNF-α及MPO可以作为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A组于CPB前10min静注盐酸戊乙奎醚3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PB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CPB后3h(T3)、24h(T4)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组内比较,B组TNF-α浓度于T3时点高于T0(P<0.01),而A组T1、T2时点TNF-α浓度较T0显著降低,其余时点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IL-6于T4时点高于A组(P<0.05),IL-10浓度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B组TNF-α浓度于T1~T4各时点均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部分抑制CPB导致的炎性反应,对CPB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多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45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45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的血清中AGT基因多态及胎盘组织中TNF-α、IL-6的表达。结果TNF-α、IL-6在两组胎盘中均有表达,而在子痫前期组中两因子表达均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子痫前期组AGT基因TT型患者其胎盘中TNF-α、IL-6表达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结论炎性因子TNF-α、IL6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携带有AGT基因TT型的妇女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10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5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0%,高于对照组50.0%(X2=3.9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IL-2、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115~2.754,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IL-2、IL-6含量高于对照组(t=2.315,t=2.431,P<0.05).结论 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可能对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发病中的作用,分析PIH致胎盘功能不良的原因。方法 35例PIH孕妇,其中妊娠高血压病1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例;35例正常足月无合并症孕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孕妇所产新生儿脐带血中TNF-α、IL-8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PIH组新生儿脐带血中TNF-α、IL-8含量较正常妊娠组新生儿脐带血中TNF-α、IL-8含量明显升高(P〈0.05)。②与妊娠高血压病组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脐带血中TNF-α、IL-8含量升高(P均〈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脐带血中TNF-α、IL-8含量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③随着PIH病情发展,TNF-α和IL-8的含量均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PIH孕妇所产新生儿脐带血中TNF-α、IL-8含量明显升高,与PIH病情相关。二者含量升高,使血管内皮受损,管腔狭窄,血液灌注量下降,影响胎盘血供,从而致胎盘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71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33例,Ⅳ级20例)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 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胸比值(HTR)显著相关(P<0.05);心功能Ⅳ级CHF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0的比值在心功能不同级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呈过度激活,并与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70例为HDP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亚组患者30例,轻度子痫前期亚组患者22例,重度子痫前期亚组患者18例,选择同期待产的正常孕妇(健康对照组)30例。2组孕妇均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组间和病例组内比较。结果 HDP组ET、TNF-α、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P组各亚组患者ET、TNF-α、IL-6、hs-CRP水平随着妊娠高血压病情的加重而逐步升高,且各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O随着妊娠高血压病情的加重而逐步降低,且各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P组ET与TNF-α、IL-6、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89,0.99,0.92,P<0.01),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妊娠期孕妇定期监测ET、NO、TNF-α、IL-6、hs-CRP,可早期发现、预测HDP的严重程度,对预防、治疗及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孕妇及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IL-10和IL-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无妊娠并发症的30例孕妇作为对照,检测2组孕妇血清中IL-12、IFN-γ、IL-10和IL-4含量并分析。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中的IL-12、IFN-γ蛋白水平及其mRN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 0.01),而IL-4、IL-10及其mRNA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 < 0.01)。结论:Th1型细胞因子表达增加,Th2型因子减少以及Th1/Th2比例失衡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患有过敏性紫癜(HSP)儿童急性期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变化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0例已确诊的HSP患儿的血清,其中有24例来自肾损害组,26例来自非肾损害组;取2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组血清样本中IL-10、IL-13、IL-15的含量。〔结果〕HSP患儿血清中IL-10、IL-13、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样本中IL-10、IL-1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损害组(P<0.01)。〔结论〕HSP患儿体内存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功能紊乱,血清IL-10、IL-13、IL-15的含量与紫癜性肾炎(HSPN)、HSP的发病过程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探讨二者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及4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在空腹时抽血3 ml,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L-18水平,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浆IL-18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P〈0.05),而C反应蛋白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子痫前期明显升高,IL-18与子痫前期疾病的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创伤出血病人IL-6、IL-8和TNF-α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出血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外伤30 min内急诊病人分为软组织挫伤伴出血组(A组)25例、锐器刺割伤致出血组(B组)25例,以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C组).取外周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组和B组IL-6水平均升高,且A组升高明显,3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50,q=3.559~6.994,P<0.01).A组IL-8水平明显升高,且与B、C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314,q=7.382、7.843,P<0.01).A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B、C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04,q=2.024、2.393,P<0.05).结论 急性挫伤伴出血比锐器刺割伤致出血更易引起IL-6、IL-8、TNF-α水平升高,提示创伤后急性失血时免疫细胞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加重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41-44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不同时期(急性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中性粒细胞(PMN)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弋矶山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8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稳定期各40例患者,并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的诱导痰中IL-8、IL-17、PMN以及血清IL-8、IL-17的水平,并将稳定期COPD患者的痰炎性因子与BODE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患者诱导痰IL-8、IL-17、PMN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急性期的痰炎性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的IL-8、IL-17、PMN水平和BODE指数均呈正相关性(r=0.804,r=0.742,r=0.637,P<0.001)。结论:IL-8、IL-17、PMN参与了COPD病程始终,检测诱导痰中的炎性因子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35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重度子痫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轻度子痫组),30例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孕妇血清和胎盘组织中IL-17和IL-35水平.结果 重度子痫组和轻度子痫组血清和胎盘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35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和胎盘组织中,IL-17与IL-35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557,P<0.05;rs=-0.280,P<0.05);血清IL-17、IL-35水平与胎盘组织IL-17、IL-35水平均呈正相关(rs=0.400,P<0.05;rs=0.311,P<0.05).结论 IL-17和IL-35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子痫前期-子痫患病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及52例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1.39±0.21)ng/L、IL-6(141.92±72.46)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参与了妊高征的血管内皮损伤过程,两种细胞因子的升高与妊高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健康人、西药治疗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IL-6较术前下降(P<0.01),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针灸配合西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P<0.05).结论 IC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显著,经治疗后细胞因子下降,针灸配合西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脐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早产孕妇及早产儿各93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母体炎症反应不同时期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胎儿炎症反应不同分型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不同早产预后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脐血细胞因子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母体炎症反应≥2期者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与1期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与1期者,而1期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者,IL-10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2型炎症反应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与1型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与1型者,而1型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的早产儿脐血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评价相关性可知,IL-1β、IL-6、IL-8及TNF-α分别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而IL-10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以及早产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脐血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呈正相关,而IL-10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健康人、西药治疗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IL-6较术前下降(P<0.01),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针灸配合西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P<0.05). 结论 IC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显著,经治疗后细胞因子下降,针灸配合西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分为三组,此外选择30例同期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冠脉综合征患者的IL-6、TNF-α及IL-10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之间对比也有不同的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异常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重要因素,也是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反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并与34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3种因子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恢复期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结论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6、IL-8和TNF-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IL-6、IL-8和TNF-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COPD患者68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非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呼吸衰竭组血清IL-6水平虽高于缓解组,但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结论:TNF-α、IL-6、IL-8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