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中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方法及兴奋性与肌肉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治疗3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并对L2~S1感觉根小束进行兴奋阈值测定。结果:脊神经背根切断术组术后肌痉挛明显缓解,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各节段脊小束兴奋阈高低不均,但传导潜伏期值在正常范围。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是脑性瘫痪最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通过减少背根传入纤维的异常兴奋性而缓解肌痉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FSPR手术联合矫形术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 本次随机抽取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采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unctionality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FSPR)辅以足部矫形术(FSPR组,n=32),并随机抽取既往2年28例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传统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n=28),疗效参照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 经90d治疗,FSPR组半年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半年总有效率为71.4%,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腰骶部FSPR联合足部矫形对脑瘫足的疗效持久,较其他传统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也称Little病,是指从妊娠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1999年12月~2005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对84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进步的21世纪,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脑性瘫痪的患病率却有所升高。目前尚不能控制其发生,不能对其行病因学治疗,传统的康复、药物、矫形手术等治疗均不能有效解除痉挛,且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由徐林引入我国后,不断完善。近年来,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后行康复等治疗逐渐成为国内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首选方案。SPR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完善给广大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肢体功能、血清TORCH抗体水平、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低于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V-IgM、TOX-IgM、HSV2-IgM、RV-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NSE、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降低TORCH抗体水平,平衡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6.
痉挛型脑性瘫痪约占脑性瘫痪的60%,以往常采用矫形外科手术和物理康复训练治疗,长期疗效不满意,问题是痉挛不能得到缓解。随着电生理技术及显微外科的发展,国外70年代末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束枝切断术治疗脑瘫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ior rhizotomy,SPR)治疗儿童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SPR手术治疗26例儿童痉挛性脑瘫患儿手术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肌张力下降,痉挛解除率达100%,部分患儿同时伴有上肢痉挛、流涎、斜视、癫痫及言语障碍等症状有所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是治疗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CP)是一种儿童致残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障碍,临床以痉挛型为主,约占2/3。CP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近年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为其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我院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76例痉挛型CP患儿应用显微技术进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伤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中痉挛性占6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5月~2006年9月,我科采用选择性腰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ior Rhizotomy,SPY)治疗儿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既往常规采用肢体矫形手术和药物治疗,效果均不肯定。本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23例,平均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讨论了本手术的机理、方法、术中电刺激法及手术适应症和禁忌征。  相似文献   

11.
杨艳萍 《医学文选》2005,24(3):396-396
痉挛性脑瘫简称(SCP)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步态异常和肢体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SCP8例,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用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的脊神经束刺激电极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部分切断术(改良SPR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方法与途径。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2月间126例采用改良SPR术治疗的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者住院病历及随访资料,并做出系统评价。结果手术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1.2个月。患者术后痉挛状态不同程度缓解,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改善率83.3%,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提高率91.3%,术后12个月运动功能改善率96%。结论改良SPR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加强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指发生在发育期胎儿或婴儿大脑非进展性缺陷或损害所致的运动及姿势发育持久障碍而引起活动受限的一组综合征[1].痉挛型CP的主要症状就是痉挛,是由牵张反射过度兴奋所致[2].其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鞘内注射巴氯芬(intrathecal baclofen,ITB)、矫形术以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其中惟一可持久解痉的方法就是SPR[3].因此,本文就SPR的解痉机制、目前状况、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采取高选择性脊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瘫临床研究,方法:利用神经阈值测定仪,高选择L1-S2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限制性椎板切除,治疗痉挛性脑瘫31例。结果:下肢痉挛消除率100%,上肢功能,眼斜视,流涎及语言障碍等伴随症状也有改善,经疗效评定,优90%,良7%,一般3%,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术及改良手术方法疗效可靠,明显提高了脊神经后根切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痉挛性脑瘫简称(SCP)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步态异常和肢体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SCP 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作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旨在减少神经纤维过度的兴奋信号传到,降低肢体过高肌张力,以解除肢体痉挛状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接诊1例痉挛性狼疮性脑病后遗症患者,右上肢出现痉挛状态,功能丧失,在我科予行颈段SPR手术,切断部分颈段右侧脊神经后根,术后患者右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证明此类手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后的痉挛性瘫痪同样有效,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车善理  周南开  邓中锵  周波 《重庆医学》2007,36(12):1183-1184
目的 探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采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痉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脊柱滑脱或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畸形、双下肢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小儿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显微切断术。结果术后出院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 5年。48例患者,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患者44例,步态功能改善患者41例,生活质量提高患者37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失禁2例,一过性尿潴留3例。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结论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显微切断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SPR+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术后下肢部分挛缩畸形未能改善者同时行局部矫形手术。结果 临床应用 3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90 %。结论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局部矫形手术能成功的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