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1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结果:10例病人死亡2例,其余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须将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心电图、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的动态监测,尽早作出诊断,才能予以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 ,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典型的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 ,不难诊断 ,但也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且常与其它疾病同时存在以致诊断失误。现将19 90~ 1996年误诊为其它疾病的 9例患者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其中男 7例 ,女 2例。年龄 2 5~ 76岁 ,平均年龄 64.5岁。所有病例均经过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气短 3例 ,晕厥、偏瘫 2例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4例。梗死…  相似文献   

3.
典型的心肌梗死诊断不难。但有些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漏诊误诊并不少见。现结合本院具体病例讨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出现不典型心肌梗死时用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诊治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第2天、第3天进行检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将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为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出12例正后壁心肌梗死,15例前臂心肌梗死,19例下壁心肌梗死,13例出现两处合并心肌梗死。检出率到达98.3%。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在患者入院检查心电图常规时,常表现出心电图不突出的异常改变,容易在诊断中被忽略,但仔细观察QRS向量变化及ST-T的动态变化,也能从中诊断出心肌梗死。对于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心电图检查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但必须做到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较易 ,但临床上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或其他系统症状表现突出 ,且心电图表现亦不典型时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 4a来误诊的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以供临床同道借鉴。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5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较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心肌梗死后相关的全身症状;特征性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升高;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但据统计,约32%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彳艮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因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疾病预后。为更好的早期识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降低误诊率,以便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现对我院的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供临床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12 月收治的 65 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 65 例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症状(无痛、不典型疼痛、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心电图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 8 例无痛,占 12.31 %;50 例不典型疼痛,占 76.92 %,其中 29 例剑突下痛、15 例不规则胸闷隐痛、10 例下颌痛、7 例肩痛、4 例腹部不适、2 例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58 例心电图不典型。对照组 65 例均为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5 例心电图不典型。两组患者无痛、不典型疼痛、典型胸背部+上腹部疼痛、心电图不典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电图确诊 63 例,占 96.92 %。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不典型心梗中的准确性较高,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患者具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典型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心电图报告、血清酶测定作出诊断,但有部分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收治6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现分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约75%表现为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心慌、气短、濒死感,部分患者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配合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老年人(AMI)发病时症状多,不典型发病率可为30%,无症状型达42%,而典型心绞痛者仅占20%,非Q波(AMI)及无ST段抬高(AMI)者的比例增高;易发生延迟就诊及漏诊,使梗死面积不断扩大,病情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1.
在社区的综合门诊中,没有明显的分科,检查设备有限,如何从纷杂的自行来诊的病患中,识别紧急的危重病人,需要社区医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外,还要不断地积累临床经验,认真的检查和鉴别.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区分出最紧急的患者,则很可能延误病情,造成救治不当,危及生命.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有典型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比较容易诊断,他们具有典型的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也有少数患者不以典型症状出现,表现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社区医生在众多的患者中细心甄别,及时处置,否则就会贻误诊断,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下面就我们社区门诊所遇到的心肌梗死非典型症状的病例的情况介绍给同行,提醒大家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及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典型的心肌梗死发作时,表现为心前区剧痛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但由于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缺乏上述表现,症状因人而异可表现为多种多样,而心电图改变也各有不同。由于症状及心电图均多为不典型表现,以致常不易作出早期诊断,甚至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引起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总结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方法:通过对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分析,总结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方法.结论: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常不典型,死亡率高,早期的正确诊治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不典型胸痛及典型胸痛急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本组 99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及心脏彩超确诊为AMI ,均未采取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 2组 :不典型组 35例 ,典型组 6 4例。急性期并发症 (住院 4周内发生 )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结果 不典型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典型组 (P <0 .0 5 ) ,而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2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典型胸痛AM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典型者 ,因此 ,对于不典型胸痛AMI应提高警惕 ,以免误诊 ,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后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所重视的问题。典型心肌梗死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疼痛性质及部位不典型或一开始就表现为无疼痛者,出现延误诊断的事例亦非罕见。近年本院急诊室收治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有典型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症状,结合特征性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谱的系列变化诊断不难.但在临床中也有表现不典型的,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早期会延误诊断和治疗.现就近几年来临床工作中所发现的有代表性的不典型AMI病例328例(其中男213例,女1115例;中年63例,老年265例),就其临床表现罗列如下,提高我们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与中年人比较有许多不同 ,临床观察到老年人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者较多 ,如早期疼痛部位不典型 ,无痛性病例较多 ,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源性脑缺血者较多 ,病死率高 ,5年存活率低。参考国内外文献 ,结合临床实践 ,重点讨论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1 分  型1.1 无痛型 :临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无疼痛表现 ,其年龄越高 ,患无痛性心肌梗死者越多。老年人症状不典型 ,乃至无痛性多见 ,发病率高达80 %以上 ,可能与老年人疼痛的感觉降低及心…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人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它发病急,预后差。在死亡的病人中有30%死于发病后的2小时以内,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抢救就死亡了。老年人心肌梗塞症状不典型,并发症状多,病死率高,故应引起警惕。研究认为,老年人心肌梗塞具有以下一些不同于一般中年人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不典型帕金森氏症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百生 《中国针灸》2002,22(11):41-49
吴×× ,女 ,65岁 ,2 0 0 1年 1 0月 1 7日就诊。主诉 :慌张步态伴抽搐 8个月。病史 :1年前因情绪低落而服农药 (药名不详 ) ,后被发现抢救还生 ,4个月后每次睡觉起床后都要原地行慌张步态 ,行走 1 5分钟后 ,才能正常行走 ,下肢偶有抽搐。先后经北京协和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等医院专家诊断为“帕金森氏症” ,经服多种中、西药物如美多巴、安坦等药物 ,症状略有好转。后经人介绍而来我院求治 ,经CT检查排除多系统萎缩症。现症 :每睡觉起床后原地行慌张步态1 5分钟后 ,才能正常开步行走 ,下肢偶有抽搐伴头晕 ,面色萎黄 ,颈部不灵活 ,右肩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60例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针对两组患儿进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儿中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与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