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破裂出血的致死率达到40%,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达到75%~95%。笔者所在科从2004-07~2010-07收治动脉瘤患者100余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积极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1],导致SAH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003年2月-2005年5月,应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33例,通过认真细致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占脑卒中的5%,而其中75%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其中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占20%~30%。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至20%,死亡患者中超过90%为入院时的高分级动脉瘤患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患者应用弹簧圈介入栓塞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风险大,术后病残及病死率高,而且手术成功与否与麻醉处理好坏有密切关系。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处理有其特殊性。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03~2008-10共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5例,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姚惠  曾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14-915
颅内动脉瘤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大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多发生于30~60岁年龄组人群,居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三位.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24~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30%,且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再出血,将病死率提高到40%~60%[1].  相似文献   

6.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径≥ 2 5mm的颅内动脉瘤 ,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 3%~ 6 % ,手术治疗困难 ,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很大。现就我院手术治疗的 3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16~ 6 3岁。动脉瘤最大径 2 5~ 70mm。临床表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首发症状者 10例 ,出血后Hunt和Hess分级Ⅳ级 2例 ,Ⅲ级 1例 ,Ⅱ级 3例 ,Ⅰ级 4例。术前误诊 3例 ,2例误诊为颅内肿瘤 ,1例误诊为小脑出血。动脉瘤颈夹闭术 13例 ,动脉瘤孤立或孤立后切除 11例…  相似文献   

7.
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465-46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一旦破裂 ,将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的形成 ,患者病情多危重 ,且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 ,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动脉瘤再次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1年9月~20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2%~7.9%,发病率为0.5%~1%,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颅内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技术性强,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我科于2002~2003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重点探讨基层医院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危及生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占自发性蛛网膜出血患者52%~85%。开颅夹闭或切除动脉瘤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患者痛苦大。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和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却时有发生。本文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介入治疗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50%,而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病死率为1%~5%,因此宜早期治疗。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3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病人,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动脉瘤腔完全闭塞的26个, 占86.3%;95%闭塞的2个,占6.66%;90%闭塞的2个,占6.66%。C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2例;Ⅱ级3例;Ⅲ~Ⅳ2例;Ⅴ级3例。随访2个月~2年,13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同时防治并发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承基 《江苏医药》2000,26(11):838-83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医生常面对的一种急症。动脉瘤的体积一般都很小 ,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上 ,在破裂之前很少引起症状 ,一旦破裂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如何正确处理对神经内、外科医生仍然是一个挑战。根据国外的尸检统计 ,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 0 2 %~ 7 9% ) ,这可能与对动脉瘤认识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进步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的发生率为每年每 10万人口 15例左右 ,原因有多种 ,但最常见的原因 ( 51%~ 80 % )是动脉瘤破裂引起。由于一般医生对SAH的认识不足 ,常不做进一步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探寻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腔填塞程度100%69例,占74.2%;95%13例,占14.0%;90%8例,占8.6%;80%~90%3例,占3.2%。93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间〈3d)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GO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71例,占76.3%;中残21例,占22.6%;重残1例,占1.1%;死亡0例。结论对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致死率接近45%,再次破裂出血后的死亡率约为50%~75%。因此,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并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积极防治动脉瘤再次出血,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死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了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培英  王波  刘健  李兴  出良钊 《贵州医药》2012,36(2):182-184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1].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5%~85%[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多数病例是在40~6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3].动脉瘤一旦破裂,易于复发,其第一次出血的病死率约为12%,首次出血后的生存者中69%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病死率为72 %[4].再出血多发生于首次出血后1周内,是动脉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就如何能及时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做了大量研究,在此就有关CTA诊断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发生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其中病死率可达50%[1]。以往颅内动脉瘤多是破裂后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但DSA是有创操作,检查所需技术高,且对于医务人员存在放射性伤害,而CTA具有微创、迅速、可靠、可显示动脉瘤本身的形态及动脉瘤与颅底神经、血管、骨骼结构之间的关系等为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2]。  相似文献   

17.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实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手术不仅能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而且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2005-01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26例颅内动瘤破裂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其年发病率为(6~35.3)/10万人口[1],在脑血管病中发病率占第3位,及时确诊和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颅内动脉瘤多因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就诊于神经科,但破裂前仅有10%左右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出现症状,极易误诊、漏诊;其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位置,从患者出现症状到动脉瘤破裂的时间通常是1d至4个月。因此,早期诊断对预防动脉瘤破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瘤腔达100%闭塞率为83.3%,95%闭塞率为12.8%,90%闭塞率为3.8%;术后并发率6.4%,病死率为1.3%,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对保障栓塞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1]。动脉瘤性SAH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如何早期、安全、有效地引流蛛网膜下隙的积血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关键。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动脉瘤性SAH急性期术前脑脊液腰大池外引流不会增加再出血几率,相反患者能从中受益[2]。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