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附2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8年收治的 2 2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第 1及第 2恶性肿瘤间隔时间及预后。 结果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占同期收治的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的 3 .2 % ,7例同时发病者存活时间平均 15个月 ;异时发生 15例中 3例存活 7个月~ 5年 ,12例在第 2癌治疗后 8个月至 15年仍存活。 结论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有增加趋势 ,第 1癌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及早发现和正确治疗第 2原发癌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MPN)的相关问题。方法:对15例泌尿生殖系MP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诊断标准、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预后进行了讨论。结果:第2癌切除术后生存1.5年者1例,2年者1例,3年以上者2例,5年者2例。结论:MPN的预后与转移癌不一样,鉴别多发癌是多原发癌还是转移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泌尿及男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原发恶性肿瘤 (multipleprimarymalignantneoplasms,MPMNs)是一种特殊的肿瘤表现形式 ,自 1 889年Billroth首次报道以来不断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在临床上 ,MPMNs易与恶性肿瘤晚期转移相混淆 ,造成误诊、误治。为提高对它的认识 ,现将与泌尿男生殖系相关的MPMNs综述如下。1  MPMNs的定义MPMNs是指宿主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及两个以上原发恶性肿瘤。按两个肿瘤发现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两种 ,多将间隔 6个月及以内者归为同时性 ,超过 6个月者归为异时性。2   流行病学MPMNs的发生率无国家级统计资料 ,文献中报道的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问题。方法对21例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MPMN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诊断标准、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癌切除术后生存1.5年者1例,2年者3例,3年以上者5例,5年者3例。结论MPMNs的预后明显优于单原发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鉴别多发癌是多原发癌还是转移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泌尿生殖系多原发性恶性肿瘤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 (multiple primarymalignant tumors,MPMT)国内外近年常有报道 ,但发生在泌尿生殖系的 MPMT报道甚少。我院1 963年 9月~ 1 998年 1 0月共收治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 1 1 56例 ,其中 MPMT 2 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男∶女为 3  相似文献   

7.
报告泌尿及男生殖系横纹肌肉瘤11例,男10例,女1例,发生于肾脏1例,膀胱6例,前列腺2例,睾丸、附睾各1例,其中10例经手术、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横纹肌肉瘤。经放射治疗或/和化学治疗,结果术后3年死亡3例,2年内死亡3例,1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存活2年,后失访,余各例已存活10月~18月,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6月至2006年8月间315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受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发病年龄、发生时间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和肿瘤的治疗方案等。结果在3150例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后共发生33例(发生率1.05%)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2例(发生率0.38%),占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36.4%。这1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8-66岁,平均(58.3±4.6)岁;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的平均时间为(62±18)个月;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为:6例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5例服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1例服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肿瘤发生后,12例患者中有11例施行了肿瘤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在根治术后不久因突发脑溢血死亡。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定期评估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早期发现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并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50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的变迁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的 探讨我国泌尿男生殖系肿瘤 5 0年发病情况的变迁。 方法 以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建所前后 5 0年间各时期泌尿男生殖系各器官肿瘤所占比例的变化为依据 ,对各种肿瘤发病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195 1~ 2 0 0 0年间泌尿外科住院病人 2 85 2 1例 ,其中肿瘤 73 3 5例。前后2 5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住院病人分别占住院病人的 19.5 %和 2 8.2 %。 80年代后肾肿瘤、前列腺癌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 ,肾肿瘤从 10 .4 %上升至 2 8.7% ,前列腺癌从 3 .3 %上升至 13 .4 %。 (可能和诊断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变化有关 ,前列腺癌和脂肪摄入量增加关系密切。)肾肿瘤及前列腺癌比例大幅上升。 结论 我国 2 0年的经济发展对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构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男性泌尿生殖系Paget's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9例男性泌尿生殖系Page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中17例为阴囊Paget's病,2例为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皮肤乳头Paget's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阴囊处皮肤潮红、红色丘疹及皮肤瘙痒症.病变通常表现为皮肤色素过渡沉着或色素沉着不足,也有的表现为溃疡和黏膜白斑症.结果 19例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距皮损处l ~2cm.16例随访者中,术后存活时间为12个月~158个月,目前存活8例.l例于术后13个月复发,仍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8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非肿瘤疾病,2例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1例死因不详.结论 Paget's病早期进行组织活检可以明确诊断,早期Paget's患者必要的手术切除范围是无病灶残留和减少复发的前提并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Methods: Second primary cancers constitute approximately 9–10% of malignancies diagno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aimed to show the risk and incidance of second primary tumor occuring associated to urologic tumors and show the distrubution of tumors in Tracia region. W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the patients' files with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disease between the years 1985–2000. Hazard func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risk of secondary malignancy occuring. Age, sex and tumor number were examined to find out if they affect on mortality rate. Results: A total number of 25 MPMNs were diagnosed. In 52 percent of the cases the second primary neoplasm developed within six months. The relative risk of development of a second neoplasm is found as increasing 1.111 times per month. The incidence of secondary malignancy occur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one tumor was found as 6.31%. Age (p < 0.001) and tumor number (p < 0.001) are found as statistically effective predictor on mortality rate where the sex is not. Conclus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tumor not only the metastasis must be investigated but also second primary tumors should be taken in to consider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癌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985-1995年间诊治的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癌11例,并结合文献重点强调多原发癌有别于晚期转移癌,它是人体内同时或异时存在的两种两种以上各自独立的原发癌。认为如能及早积极手术治疗并辅以其他疗法,其预后不比单比癌差。  相似文献   

13.
三个癌瘤以上的多原发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C  Zhao P  Wang J  Song D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02-904
目的:探讨3个癌瘤以上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2001年收治的125例患者的发病率、发病年龄、性别比、间隔时间、好发部位。结果:3个癌瘤以上的MPMNs的发病率为0.090%,其中3、4、5MPMNs的发病率分别为0.078%、0.009%和0.001%;平均发病年龄为64岁。男:女为1.0:1.2。平均间隔时间为7.1年,第1和2、2和3、3和4、4和5原发癌的间隔时间渐短,从5、7减至2.4年。3年内为相邻两癌的高发时间。好发部位:按单一器官计3个癌瘤原发癌依次为:大肠、乳腺、肺、食管、子宫和皮肤;4个癌瘤原发癌为:大肠、乳腺、皮肤、胃、子宫和膀胱;5个癌瘤原发癌为:大肠、乳腺、皮肤、腮腺。结论:3个癌瘤以上的MPMNs的发生率有增多的倾向;发病年龄在逐渐增大;女性多于男性;第1和2、2和3、3和4、4和5原发癌的时间间隔逐渐缩短;好发器官为同一器官,成对器官和同系统的器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28例单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在Dukes分期上,主癌分期明显较合并癌晚;且主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较合并癌多见;在病理类型上,主癌分化程度较合并癌差。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率(59.0%)明显高于单发结直肠癌患者(25.0%,P〈0.01)。手术前结肠镜明确为同时多原发癌的阳性率为76.9%,明显优于钡灌肠与术中探查(P〈0.01)。多原发同时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5.1%)明显低于单发癌者(28.2%)(P〈0.05);行根治性手术的多原发同时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则与单发癌患者相似(P〉0.05);多原发同时癌接受根治性手术者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者(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与单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是不尽相同的,提高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74例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74例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1.7%。同时多原发癌10例:异时多原发癌64例.其中胃癌前异时多原发癌42例,胃癌后异时癌22例。共发生胃癌以外恶性肿瘤80个,以结直肠癌最多,占43.8%(35个),乳腺癌其次,占16.3%(13个)。异时癌的发生时问距胃癌诊断前后7-354(平均82.2)个月。胃癌诊断年龄33~84(平均61)岁。全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42.3%.其中同时多原发癌为15.2%.胃癌前异时多原发癌为42.9%.胃癌后异时癌为51_3%。36例死亡患者中,24例(66.7%)死于胃癌复发或转移,11例死于其他器官癌,1例死于肾脏衰竭。结论胃癌治疗时需注意同时并发其他器官原发癌的可能。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主要死凶可能是胃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2007年收治的47例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和20例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多原发大肠癌中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47例(占70%),其中直肠癌占39%.Dukes分期(以病理分期最晚的一个为准):A期6例,B期22例,C期15例,D期4例.67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肠腔内伴有息肉者21例,无息肉者26例.行全结肠切除术3例,结肠次全切除术10例,根治性手术加肠段联合切除术34例.异时性多原发癌20例(占30%),共有癌灶44个,以结肠癌多见,共31例(占70%),二原发癌17例,三原发癌2例,四原发癌1例.与原发癌间隔时间7个月至19年,其中<2年者7例,2~5年者5例,>5年者8例.20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初发癌均行根治性手术,14例二次癌和2例三次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初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4%和78%.结论 治疗大肠癌切忌满足于单一肠段或单个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应利用结肠镜对全肠道进行仔细地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大肠的多原发肿瘤;在根治性切除肠道肿瘤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残存的正常肠道,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平均为26个月.除1例是在使用B型超声波复查时发现膀胱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发生后通过B型超声波、尿找脱落瘤细胞、膀胱镜、输尿管镜、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及CT明确诊断,并经内窥镜下取材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为非同时发生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间隔期为1.5~15个月.每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5次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均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满意,但复发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因此,应注重患者移植后的筛查,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多原发癌的诊断、治疗及再次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多原发癌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生存时间10年以上者2例,5年以上者9例,3年以上者17例.另有5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对胃肠道多原发癌既应注重同时性癌的发现与诊断,也应注重新原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通过根治性手术,辅以放、化疗,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多原发结直肠癌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i H  Dong RZ  Wu JH  Zhu HY  Wang YN  Shi YQ  Mo S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70-374
目的 分析研究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68例MPCC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MPCC占同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4.6%.其中同时多原发癌(SC)81例,异时多原发癌(MC)72例,SC并MC者15例.首次诊断结直肠癌的年龄为20~82岁,中位年龄58岁.168例中共发生结直肠癌393处(平均每例2.3处),病灶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占61.6%.其中18例(10.7%)明确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9例(5.4%)高度怀疑HNPCC.14例(8.3%)合并其他器官癌,72例(42.9%)为腺瘤癌变,另有41例(24.4%)同时合并腺瘤.96例SC中,术前行纤维肠镜检查91例,65例(71.4%)获得确诊.所有MC病例均为术后纤维肠镜检查发现.全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69.8%.结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在MPCC的诊断和随访中意义重大,有助于减少SC的漏诊和及时发现MC.对腺瘤的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MPCC的发生.在MPCC中应重视HNPCC的检测和其他器官癌的监测.由于MPCC可以获得和首发癌相同的疗效,应重视积极的、规范化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