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是目前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疾患之一。病毒性心肌炎病因为病毒感染。与其有关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粘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和免疫反应。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预后良好 ,但也有一部分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是继发性心肌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时免疫系统与心肌病理变化的关系、病毒性心肌炎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决定因素等作一综述。1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 ,感染机体以后 ,患者是否即患病毒性心肌炎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特点。方法:结合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病例的诊治过程,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可能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结论;探讨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助于致密化不全的诊断和改普预后。  相似文献   

3.
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性损害,已知柯萨奇病毒B3((CVB3)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VM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的检测。cTNT是肌钙蛋白三种成分的T组分,在心肌损害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心肌特异性的cTNT。cTNT对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9名临床诊断并经心电图和治疗后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进行血清cTNT的早期检测。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心肌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肌康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心肌康治疗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心肌康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王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59-326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资料和有关基础研究,总结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靠,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免疫、抗病毒、抗氧化等机制。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改善、保护心肌功能,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申顺利  王安杏 《临床荟萃》2008,23(15):1126-1127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有逐年增多趋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部分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可出现急性心肌损伤,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表现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极易误诊为AMI。心电图表现为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病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联合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对诊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方法将188倒HFMD患儿分为确诊合并精毒性心肌炎组、疑似舍并病毒性心肌炎组、无合并病毒性心肌灸组。所有惠儿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与疑似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中CK—MB、cTnI均高于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中CK—MB、cTnI与疑似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与疑似组两项检测中的总异常率均分别高于两纽中CK—MB、cTnI单独检测异常率(P〈0.05,P〈0.05)。结论CK—MB、cTnI在HFMD中诊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意义;HFMD患儿同时检测血清中CK—MB、cTrI水平,可以提高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捡出率。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而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于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我院心内科收治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精心救治及护理,已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结合靶心图定量分析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运动负荷和静息铊-201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常规图像重建后,对短轴心肌进行靶心图定量分析。结果 10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铊-201心肌灌注显像,靶心图异常有78例,呈"花斑状"特征,阳性率为73.6%。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缺血范围分数(ES)为(3.94±5.95),缺血严重分数(SS)是(124.06±64.03),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铊-201心肌灌注显像结合靶心图定量分析,是评价心肌炎心肌受累范围和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朴英爱 《新医学》1997,28(3):122-12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10003)朴英爱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威胁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医务界的关注。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在发病的后期又引起自身...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心脏病之一,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心肌酶学检查作为心肌损伤指标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占重要地位,但在起病时间较长或伴其它组织损伤时易出现偏差[1].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近年来作为诊断心梗的首要指标,能迅速、灵敏地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具有诊断窗宽的特点.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临床谱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由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B Virus,CBV)所致,约占病毒性心肌炎的50%.但其发病机理不甚明了,有人认为系由病毒直接引起心肌损伤,也有报道与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本文研究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抗CBV-IgM,5种心肌酶、3种免疫球蛋白及C_3,并与健康人比较,以期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5例入院后2~4h、15d抽取静脉血,对其血清中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其水平变化。结果血清中cTnI和CK-MB均升高,在评价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敏感度方面,cTnI优于CK-MB。结论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是一个理想的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不典型临床表现,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急性心肌梗死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胸闷不适1周急诊入院。病程早期外院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升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后通过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程、心肌酶、心电图等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完善心脏超声、MRI心肌灌注成像、血清毒物检测、病毒学、免疫学、结缔组织病相关检查,以及脂肪组织活检病理、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等检查,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性大,积极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重构及支持对症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3个月后随访病情恢复良好。结论以急性心肌梗死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少见;对缺乏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并有心脏超声或MRI示弥漫性活动减弱表现者,需与相关心肌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参麦、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引起儿童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的重要原因。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临床上多由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免疫反应有关,由于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治疗仍尚无特效方法。我院用参麦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2003-2008年我院10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治疗1、2、3周及3个月的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对cTnT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病程关系进行研究,目的在进一步探讨心肌酶谱、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病毒感染是其发病的直接诱因。目前,已知近30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主。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心肌损伤,导致心肌成分在血液循环中暴露,产生相应的心肌抗体。而心肌抗体的产生又会加重心肌的损伤。本文对500例疑似病  相似文献   

19.
抢救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问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病毒感染之后数日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我院收治1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2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2例,其中暴发型重症心肌炎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8~47岁,发病12~24小时就诊,经心电图、心肌酶、病毒中和抗体检查,诊断符合1995年10月武汉全国心肌炎、』0肌病专题研讨会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2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史…  相似文献   

20.
孙华 《护理研究》2006,20(3):743-743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有病毒感染史(呼吸道及肠道),继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肌收缩功能受损。2004年7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心肌严重应激不良安置双临时起搏器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