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 1989年 7月~ 1999年 12月埋置心脏起搏器的10 2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置入起搏器后晕厥 9例 (男 5例、女 4例 ) ,年龄 34~ 79岁。其中病窦综合征 6例、Ⅲ度房室阻滞 3例 ;置入起搏器类型 :非生理性起搏 (VVI) 3例 ,生理性起搏AAI、DDD各 3例。晕厥发生时间 :术后 1个月以内 1例、3~ 6个月 4例、2~ 9年 4例 ;晕厥原因 :起搏系统故障者 2例 ,均对起搏器依赖 ,表现为术前症状的再现。 1例为脉冲发生器线路故障 ,1例为电极尾端与起搏器输出端连接松脱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2例 ,均有心脏扩大 ,实为原有心脏病加剧 ,或有电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院1981年至1991年使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345例次(274例),经平均59个月随访,死亡25例,死亡率9.1%。死因依次为进行性心力衰竭、猝死、肾功衰竭、并发恶性肿瘤、脑出血、肝硬化大呕血等。提出严格掌握适应证、选用合适的起搏系统、加强对高危患者的随访和处理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6(3/12)岁男性患儿,体重23kg。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经药物治疗三个月无效,而行静脉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时心电图示2:1房室传导阻滞,室率40次/分。QRS波宽而畸形,希氏束电图示A-H固定为520ms,下传的H-V为230ms。选用Edwards厂产品成人用  相似文献   

4.
评价一次性置入双室起搏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双腔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置入双腔ICD.  相似文献   

5.
评价一次性置入双心室起搏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双腔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 ,伴有严重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置入双腔ICD。结果 :5例左室电极导管和双腔ICD均一次成功置入 ,左室电极放入冠状静脉的侧后枝 ,急性起搏阈值 0 .8± 0 .6V ,电阻 72 2± 12 8Ω ,R波振幅18.6± 5 .3mV ,电流 1.6± 0 .5mA ,而双心室起搏时其起搏电极参数均优于左室电极 ,除颤阈值≤ 14J。结论 :对伴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置入双腔ICD是安全、易行的。  相似文献   

6.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误治疗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误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CD植入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其中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23例,二级预防7例;单腔ICD17台,双腔ICD13台(包括CRT-D4台)。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如果病人自觉ICD放电或其它相关症状尽早至医院随访。由2位有经验的电生理专业医生根据ICD治疗事件心内电图对ICD治疗方式进行分类,如果治疗不是针对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则该治疗定义为误治疗。结果78例次随访中,45次ICD治疗事件包括36次抗心动过速治疗(ATP)和9次放电,其中误治疗33次(73%),包括27次ATP治疗和6次放电。33次误治疗共涉及5例病人(17%),均为单腔ICD。误治疗的原因均为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SVT-A)。结论误治疗是比较常见的ICD相关事件。植入ICD后应尽早打开SVT-A相关的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7.
植入埋藏式自动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随访一例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房溶娟谢培怡茅尧生裘宇芳胡玉卿沙振球我院和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在1994年11月10日为1例男性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非开胸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心脏起搏复律除...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67例次心脏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重点分析了导管电极安置,起搏器埋置部位的选择,术中并发症防治以及宣教随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心房、心室内电信号振幅 (简称A波、V波振幅 )、起搏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对 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 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 6个月在平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测定并比较以上起搏参数。结果 :16例应用MedtronicCAPSURE SP系列心房激素电极的患者A波振幅术后测定值均较术中升高 ,术后 1个月最高 ,与术中、术后 2周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4例应用MedtronicCAPSURE SP系列激素及 6例应用BIOTRONIKSYNOXSX系列非激素高阻抗心室起搏电极的患者术中、术后V波振幅测定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6条MedtronicCAPSURE SP系列激素心房电极和 2 4条MedtronicCAPSURE SP系列激素心室电极阻抗术后均较术中明显降低 (P <0 .0 1) ,术后 1周至 6个月电极阻抗非常稳定 ,未出现显著变化 (P >0 .0 5 ) ;9条BIOTRONIKSYNOX系列非激素高阻抗电极起搏阻抗术后测定值均较术中明显降低 (P <0 .0 1) ,同时术后 2周与 1,2 ,3个月比较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 1周~ 6个月 ,A波振幅于平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偶尔出现较明显波动 ,但V波振幅相对稳定 ;起搏电极阻抗于 1周时?  相似文献   

10.
心脏起搏故障的原因崔长琮(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安710061)起搏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起搏和感知两方面。完整而有效的起搏系统应包括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和心肌组织,且需要正确无误地掌握使用技术。起搏故障的原因可分为以下4类。1脉冲发生器故障随着起...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防治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对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经临床和直立倾斜试验明确诊断为VVS的患11例(心脏抑制型7例,混合型4例),均置入了双腔起搏器,其中9例具有频率骤降反应功能。所有患结合13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患出院后1、3、6、12、24个月分别随访,观察对晕厥的预防效果,分析起搏器自动存储的资料。结果所有患均未再发生晕厥,其中4例仍有晕厥发生前不适,但症状明显减轻;6例患重复直立倾斜试验,可见当心率突然骤降至起搏程控参数时,起搏器可以即时反应,进行快速起搏,起到了防止晕厥发生的作用。结论对于那些反复发作、以心脏抑制为主的VVS患,安装具有频率骤降反应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可以有效防止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 (BVP ICD)的临床应用。病例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②左室射血分数 <0 .35。③QRS波时限 >130ms。④ 2 4h动态心电图、临床心电监护、腔内电生理检查中 ,任一项记录到明确室性心动过速 (VT)或心室颤动 (VF)。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和头静脉 ,分别置入右室电极导管到右室 ,右房电极导管到右心耳 ,左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到冠状静脉后侧支 ,其中 1例为经静脉埋藏三腔双室起搏器 (BVP)升级为BVP ICD。结果 :双室起搏阈值 1.7± 0 .7V ,R波幅度 10 .3± 4mV ,双室电极阻抗 896 .2± 82Ω。4例先后 2次采用电击T波诱发出VT或VF ,并除颤成功。 3例因心功能差仅诱发 1次并除颤成功。最低有效除颤能量 2例 11J ,5例 2 0~ 2 1J ,手术时间 12 9.2 8± 4 7.3min。 7例随访 3~ 12个月 ,心功能改善 1~ 2级。 2例分别各有 1例除颤事件记录 ,7例全部存活。结论 :BVP ICD临床疗效较好 ,但设定首次电击能量时不宜太小 ,力争尽快转复心律 ,以策安全。慎用快速心室起搏 (Ramp)终止V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患者14次放电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置入患者中3例放电无效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8例患者完成规律随访,其中3例出现14次放电无效,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8~67岁,长Q-T综合征1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单腔ICD 1台,双腔ICD 1台,CRT-D 1台,均为二级预防,平均随访8~38个月;②ICD正确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并行放电治疗共55次,低能量转复(CV)治疗38次,成功26次,转复成功率68.4%,高能量除颤(DF)治疗17次,成功15次,除颤成功率88.2%,其中放电无效事件14次,发生率25.5%。③1例CRT-D患者6个月内发生17次放电事件,其中2次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事件予10J转复无效,增加能量后成功转复,经积极综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虽明显减少且三磷酸腺苷(ATP)有效,但首次放电9个月后因顽固心力衰竭死亡;1例经左上腔置入单腔ICD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3阵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但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诊断区直接放电6次均无效,经提高VF诊断频率、延长VT识别间期、改变除颤极性及加量应用美托洛尔等处理,随访1年余3次VT/FVT事件经ATP治疗成功;1例双腔ICD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3阵VT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放电6次均无效,经加强ATP及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VT事件减少,且ATP治疗有效,未再放电。结论:ICD存在其局限性,原发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仍然是防治心律失常的基石,放电无效现象是严重并发症,除颤阈值测定对特殊个体可能是必要的,优化程控予以矫正至关重要,必要时仍需手术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品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测量R波、T波振幅和T/R比值有无差异及其与起搏器分析仪(PSA)测得R波振幅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13例首次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转复除颤器(CRTD)患者,术中先用PSA测量右室除颤电极导线稳定的起搏参数,再通过过桥线及一根普通的右室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分别连接美敦力、波科、圣犹达、百多力公司的ICD演示器(DEMO,即未消毒的真机),分别测量R波振幅和电极阻抗并记录,打印出患者自主心律腔内图,手工测量R波及T波振幅并记录。结果 PSA与不同品牌ICD测量R波振幅有很好的一致性(协和系数=0.776),但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PSA相比,美敦力ICD测量R波振幅稍低(P=0.019)。但美敦力ICD测量T波振幅明显高于波科和百多力ICD(P=0.000)。美敦力ICD的T/R比值也明显高于其余三家公司ICD(P=0.000)。对于电极阻抗,PSA与不同品牌ICD测量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协和系数0.869),但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与PSA相比,圣犹达、百多力测得电极阻抗稍低(P=0.000和P=0.035)。结论 PSA与不同品牌ICD测量的波振幅及不同ICD间的T/R比值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心脏永久起搏植入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总结经验 ,提出有效的控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6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近 17年的随访。结果  5 36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 182例次 ,占 34% ,其中与手术有关的 6 3例 ,占 11.8% ;与起搏发生器、电极有关的并发症共 4 3例 ,占 8.0 % ;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共 76例 ,占 14 .2 %。结论 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手术环境、操作者经验有关 ,可以克服。与起搏发生器、电极有关的并发症有时防不胜防 ,需密切观察 ,定期随访。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大多可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ICD/CRT-D)术后患者发生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ICD/CRT-D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ES及未发生ES的基础临床特征。结果:CRT-D组33例(27.5%)出现ES,其中16例(48.5%)以室速、10例(30.3%)以室颤为首发心律失常事件。ICD组21例(16.8%)出现ES,其中10例(47.6%)以室速为首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同CRT-D不同,该组室速、室颤多在术后12个月后出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患者发生ES的几率更高,为发生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26,P0.001)。结论:ES在ICD/CRT-D术后患者中并不罕见,LVEF减低的患者更易发生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我院所做的1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8.
9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其中冠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8例术前有电击复律/除颤史。9例术前、术后均接受胺碘酮治疗,随访9.8±8.0个月,7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666次,100%被ICD有效终止,首次治疗程序成功率为97%。4例VT经电击复律,2例因窦性心动过速而误放电,6例有疼痛与恐惧感。1例同时埋置了ICD与单极电极导线起搏器,随访16个月未发现任何不良的相互作用。心理障碍是ICD治疗值得重视的问题,医生应协助病人尽量缩短心理调整过程,使之尽快对埋置的ICD进行适应。  相似文献   

19.
20.
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由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取得了良好疗效 ,同时 ,我们也观察到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的某些患者中 ,仍有晕厥发生。现就这类患者晕厥的原因作分析。  临床资料 对在我院 1989年 7月~ 1999年 12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的 10 2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且对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出现晕厥的患者进行询问病史、体检及不同体位的血压测量 ,并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起搏系统功能探查、X线检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右心导管测压、倾斜试验、心电生理检查等。  结果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晕厥 7例 (男性 5例、女性 2例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