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半月神经节的阻滞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措施,但传统X线不能清楚的将颅底卵圆孔显示清楚,将大大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就是通过高速实时CT透视检查成像引导穿刺针的穿刺位置,该方法将卵圆孔显示清楚,因此大大提升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本研究收录15位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应用高速实时CT透视检查引导穿刺针定位,实行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结果:所有患者(15位)经过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中度的感觉异常。结论:所有患者(15位)经过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中度的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医学的临床常见病,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三叉神经痛可分为3种,其发病原因及特点各有不同,其中,经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械压迫,炎症因子对该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建立合适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对于理解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实验方法学基础。目前学者们已经建立了多种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场景。本文对三叉神经痛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不同控温方式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不同控温方式射频温控热凝术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7月至 1994年 8月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 2 6 3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应用 85°C6 m in和 90°C1min热凝 ,对其 5~ 9年的远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93.2 % ;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 5 0 .9% ;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 70 .6 %。结论 应用 85°C6 min两个参数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可显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供在三维方向上清晰显示半月神经节的MRI成像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排除颅内占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区进行增强T1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SET1)、T2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造影(3D-TOF)、三维快速静-动稳态采集序列(3DFiesta)4种序列的MR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读片、测量,并利用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分割半月神经节(TGG)。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不同序列间存在显著差异,边缘清晰度依次为增强FRFSET2、增强3-DFiesta、增强3-DTOF、增强FSET1,内部清晰度依次为增强3-DFiesta、增强FRFSET2、增强3-DTOF、增强FSET1。在增强FRFSET2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5mm,宽度平均值9.3mm,厚度平均值12.5mm;在增强3-DFiesta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45mm,宽度平均值9.45mm,厚度平均值11.65mm,两者无显著差异。图像分割成功率增强FSET1为0,增强FRFSET2为85%(17/20),增强3-DTOF为60%(12/20),增强3-DFiesta为90%(18/20)。增强3-DFiesta与增强FSET1、增强3-DTOF有显著差异,增强FRFSET2与增强3-DFiesta无显著差异。结论:TGG的MRI最佳显示方法为增强3-DFiesta,为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过程中TGG的图像分割和CT/MRI配准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开展三叉神经痛TGG水平的X刀或γ刀治疗提供影像学上的指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局麻药半月节阻滞麻醉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时止痛的适用性.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无神经毁损治疗史.在半月节穿刺成功、回吸、电刺激定位后,注射盐酸利多卡因0.5mg(0.5%利多卡因0.1ml),对麻效的起效时间、先症部位、阻滞完全时间、止痛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观察术后的毁损范围与诊断的符合率.治疗的全过程在心电图、血压等监护下进行.结果该局麻延长达到阻滞完全的时间,使局麻下热凝时患者配合和神经毁损范围的观察具有可操作性.止痛效果VAS平均2.30±0.94,基本能够满足止痛的需要.回吸有脑脊液流出时不影响局麻的应用.术后神经毁损范围与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9.3%.麻醉期不良反应1例,为眩晕、恶心呕吐.角膜麻痹1例.结论该局麻方法在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半月节热凝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CT/MRI配准和融合基础上的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共存的手术界面,实现半月神经节与穿刺针关系的可视化。方法:将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增强3d Fiesta序列的MRI数据和头颅CT数据导入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增强3d Fiesta上分割出半月神经节图像,单独保存。头颅增强3dFiesta和CT以鼻根点、双侧髁突外侧嵴点3点进行线性配准,在CT/MRI融合基础上二次融合半月神经节图像,建立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共存的手术界面。结果:10例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均在增强3d Fiesta上被分割成像。经图像融合后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的位置关系如下:冠状位、矢状位上半月神经节不位于卵圆孔开口区的为2/20,半月神经节位于卵圆孔开口区的为18/20。结论:CT/MRI整体配准和融合基础上的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共存的导航手术界面,可以排除非靶组织的干扰,使靶点和穿刺针的关系更加简单明了,便于应用者识别,同时为实现分支选择性射频温控热凝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科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卵园孔甘油注射的治疗中,发现额面疱疹现象较多,发生率为15%。这些病人均是在甘油准确作用于三叉神经节,神经痛消失时出现的。报告病例如下:1 病例例1:女,70岁,右三叉神经痛支。首次甘油注射后5天疼痛无减轻。再次注射,进针有落空感,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滑石粉悬液进行眶下孔周围注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眶下神经孔周围注射30%滑石粉混悬液0.3 mL,另一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前3 d、术后3 d及术后1、2、3、4、6、8、12周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Von Frey纤维测定大鼠机械性刺激反应阈值,利用方差分析对机械刺激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于术后3 d及术后4、8、12周取眶下孔周围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眶下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各检测值进行分组t检验。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3 d眶下神经支配区域机械痛反应阈值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大鼠易激惹,具有搔抓面部或攻击行为。直到术后12周,机械痛阈值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 d组织病理学观察主要呈炎症表现,炎性因子表达减少;术后1周炎症更剧烈,炎性因子表达。术后4周,局部出现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炎性因子表达最高;4~12周炎性反应逐渐减轻,炎性因子表达逐渐减少,局部瘢痕形成并逐渐加重,可见瘢痕压迫眶下神经。结论: 眶下孔周围注射滑石粉悬液可以建立稳定的TN动物模型,该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为进一步研究TN发病机制和模拟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和半侧面肌抽搐的病因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neuralgia ,TGN)和半侧面肌抽搐 (hemifacialspasm ,HFS)均是神经过度兴奋型疾病 ,据文献报道TGN年发病率为 4 3/10万人[1] ,HFS年发病率男性为 0 74 /10万人 ,女性为 0 81/10万人[2 ] 。目前国际上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趋于集中 ,随着内镜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广泛采用 ,也为治疗TGN和HFS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病因学可从中枢神经核以上段、桥小脑角 (cerebellopontineangle,CPA)段和出颅孔段来探讨。发生于中枢神经核以上段的病因即传统所称中枢病变学说 ,但究竟是中枢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实验探讨建立一种新型SD大鼠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方法    本研究于2014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只经脑定位仪3D定位至三叉神经根处,利用微量注射器将5%琼脂溶液10 μL注射到三叉神经根;对照组15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前1 d和术后1、2、3、5、7、10、14、21、28、35、42 d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Von Frey纤维测定大鼠机械性刺激反应阈值,利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对机械刺激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取压迫处三叉神经行苏木精—伊红(HE)及嗜银染色,并进行三叉神经节(TG)内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侧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在术后逐渐降低并稳定持续约30 d(P<0.05),HE及嗜银染色显示神经纤维肿胀、脱髓鞘样改变;实验组大鼠术侧TG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琼脂压迫大鼠三叉神经根可以建立稳定的TN动物模型,为未来进一步研究TN病因及治疗提供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三叉神经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环扎组和对照组)。环扎组经口内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环扎术;对照组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假手术,手术同前,只分离眶下神经而不进行环扎。记录大鼠术前3d及术后5~80d的机械刺激阈值及行为反应。术后不同时间点解剖游离大鼠三叉神经根和神经节,通过透明标本、HE染色、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其微循环及病理学改变。结果:环扎组三叉神经微循环床较对照组减少,神经外膜血管沿神经根径向走行,沿途再发侧支斜行或横行入神经束之间;环扎组三叉神经微循环在不同时间点略有不同,其变化与大鼠疼痛阈值的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结论:三叉神经根微循环可能在三叉神经痛中扮演重要作用,神经根在受到伤害性损伤后,可造成神经根微循环障碍,进而可能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70年代初,Sweet等[1]开展经皮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并发症明显减少.80年代初,我国内地引进此项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成都军区总医院于1993年初至1998年底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此法治疗524例,并进行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牙齿和咀嚼肌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牵涉痛,本研究探讨了这一现象的形态学基础,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注入大鼠的嚼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观察到来自MN和IAN的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的分布,在下颌小节内重叠,在此基础上,将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注入大鼠同侧的MN和IAN内,在TG内观察到荧光素双标记神经元,它们位于下颌小节内。本研究结果证明,同一TG神经元周围突分枝可经MN和IAN同时支配嚼肌和下颌牙。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Sweet 等在70年代初发展了用射频电流经皮选温控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此方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我国80年代开始相继将此法应用于临床。1984年以来我院应用本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4例,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来越来愈多的研究揭示其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潜伏有关.PTN患者的三叉神经节和神经根有明显的脱髓鞘变,而脱髓鞘病变是PTN的主要病理基础.HSV依赖其嗜神经特性感染三叉神经半月节并长期潜伏,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激活,造成对三叉神经的慢性炎症性刺激,导致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进而引发PTN.诠释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揭开三叉神经痛之谜,创建并运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采用三叉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ITN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T引导下进行PR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检测脑功能变化。采用SPSS 16.0软件包,通过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大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变化、疼痛情况(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关脑区功能变化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ITN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PR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疼痛相关的脑区(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左侧额叶内侧皮质、右侧额叶内侧皮质、左侧颞下回)的f-ALFF值显著增强(P<0.001)。未发现相关脑区f-ALFF变化值与术后VAS变化及术后麻木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T引导下进行PRT治疗,可缓解ITN患者疼痛,相关脑区f-ALFF值的变化对术后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牙周炎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牙周炎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成年人失牙最主要的原因。探讨牙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乃是解决牙周炎防治的首要问题。但由于临床情况十分复杂,要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及治疗反应,单靠临床观察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末梢支脱髓鞘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了探讨三叉神经痛与末梢支脱髓鞘、感染、缺血及神经管内压力持续增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10例三不梢支的脱髓鞘染色,光镜观察,(5例无痛的舌神经,5例疼痛的下牙槽神经),8例电镜观察,(眶下神经痛4例,下牙槽神经痛4例),22例病理性骨腔刮汉物H,E染色光镜观察,结合临床症状深入研究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因。结果 18例末梢神经都发现有脱髓鞘改变。无痛的舌神经与疼痛的下牙槽神经末梢支脱髓鞘程度无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