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7例乳腺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CerbB-2、P53、ER、PR的表达。结果87例乳腺癌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28.7%,66.7%,51.7%。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CerbB-2、P53的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ER、PR的阳性表达无差异(P>0.05);CerbB-2、P53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复发有相关性(P<0.05);ER、PR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复发均无相关性(P>0.05)。CerbB-2和P53共同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复发有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的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及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6~71岁.左侧9例,右侧6例,双侧同时发病2例,均为临床ⅠE期.1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淋巴瘤,1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16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20或CD79a,1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3和CD45RO.所有患者瘤细胞均不表达CD30、CD68、CK、Syn、PR、ER.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极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比分析了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结果: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有32例P120ctn(61.53%)膜表达弱阳性或阴性表达,29例(52.76%)胞质表达阳性,总异常表达35例(67.30%)。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膜表达弱阳性6例(28.57%),胞质无表达。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仅有2例为膜表达弱阳性(8.69%),其余均为胞膜正常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120ctn在ER、PR阴性乳腺癌的异常表达明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与组织学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77例乳腺粘液腺癌分成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两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95%、78%,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组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69%、56%,单纯型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19%)显著低于混合型组(54%)。单纯型组5年生存率(90%)明显好于混合型组(54%)。④结论单纯型还是混合型病理区别、ER和PR阳性率检测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c-erbB-2原癌基因与ER、PR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和ER、PR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我院95例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和ER、PR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c-erbB-2阳性表达者占69.47%.c-erbB-2阳性率在ER阳性组为48.39%,在ER阴性组为79.69%(P<0.005);c-erbB-2阳性率在PR阳性组为48.15%,在PR阴性组为77.94%(P<0.01).,随诊2年以上,激素受体阳性复发率约为4%,阴性者约为13%,c-erbB-2阳性复发率为14.0%,阴性者为2.5%(P<0.05).结论 c-erbB-2阳性表达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C-erbB-2、ER、PR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ER、PR、P53及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收集8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标本,参照Van Nuys分类方法,对8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按核的分级、有无坏死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对所有标本行ER、PR、P53及CerbB2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低级别ER、PR、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85.00%、55.00%、25.00%;中级别ER、PR、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88.50%、80.80%、46.20%、50.00%;高级别ER、PR、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35.30%、29.40%、67.60%、82.40%。统计学分析ER、PR及CerbB2蛋白在低级别与高级别组,中级别与高级别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PR和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肿瘤分级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幸小均 《吉林医学》2013,(29):6109-6110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组织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均为乳腺纤维腺瘤,所有病例均仅做包块单纯切除术。随访结果表明,3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PTs)的治疗,一般认为术后局部复发与切除范围密切相关,由于PTs多呈分叶状外观,单纯包块切除难以保证切缘阴性,所以一般认为手术时应有2 cm以上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方法,对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CD44V6、ER、PR检测.结果:CD44V6、ER、P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5.0%、85.0%、80.0%;导管内癌44.4%、44.4%、44.4%;浸润性导管癌61.1%、72.2%、66.7%;黏液腺癌83.3%、50.0%、50.0%;髓样癌57.1%、71.1%、57.1%;乳腺良性病变33.3%、46.7%、40.0%.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CD44V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和ER、P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预后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内分泌病因及调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该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例少年乳腺纤维腺瘤光镜下进行回顾性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行ER、PR和AC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 60%(12/20)、PR 95%(19/20)和ACTH 45%(9/20)在纤维腺瘤中呈阳性表达.结论ER、PR和ACTH可能在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或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内膜癌肿瘤(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Ⅰ型EC和11例Ⅱ型EC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 ER、PR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3.64%、68.69%。两者各自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表达强度,在病理类型、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1年、3年、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88%、84%。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病理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病理类型(P=0.004)、FIGO分期(P=0.023)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ER、PR的表达异常与EC发生发展有关;ER、PR是评估EC预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MMP-9及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CD147、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3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1.7%、86.7%及90.0%,明显高于各自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6.7%、6.7%及3.3%,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以上3种蛋白的表达率越高(P<0.05)。结论:CD147、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促进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免疫组化法检测的相关指标在本病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3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抑癌基因P53及人类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结果:(1)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PR的阳性表达率及高强度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ER、PR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3)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ER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ER、PR与Ki-67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5)P53和CerbB-2在本病中均无表达。结论:(1)局部乳腺组织中PR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升高也是乳腺纤维腺瘤发病的主要因素;(2)ER、PR间存在的相关性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了主要作用;(3)Ki-67的阳性表达率升高,说明细胞增殖能力较强,这可能也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D),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LMD(12.34±8.201)和MD(23.64±12.73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LMD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D和MD均与肿瘤大小(r=0.335,0.337)、组织学分级(r=0.580,0.671)、淋巴结转移(r=0.690,0.721)及pTNM分期(r=0.623,0.634)呈正相关(P<0.05),与ER、PR、Her-2表达情况无关(P>0.05).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LMD和CD34标记的MD与提示乳腺癌进展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情进展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P53、nm2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P53、nm23的表达。并结合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P53、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6%、39.8%、59.3%、40.7%和71.7%,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年龄无关(P>0.05);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ER和(或)PR、nm2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低于阴性组(P<0.05)。C-erbB-2、p5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高于阴性组(P<0.05)。C-erbB-2的表达在ER、PR阴性组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与C-erbB-2、P53、nm23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2例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真性平滑肌瘤组织(对照组)中CD117和CD34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呈束状和弥漫性排列而成,形态较多样。GIST组织中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3.3%,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主要发生在胃(54.6%,12/22)和十二指肠、小肠(36.4%,8/22),腹膜后少见(9.1%,2/22)。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比较有特异性的抗体,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P 53、ER和P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47/54)、83.3%(45/54)、66.7%(36/54)和61.1%(33/54);C-erbB-2和P 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 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erbB-2和P 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 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内分泌病因及调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该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20例少年乳腺纤维腺瘤光镜下进行回顾性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行ER、PR和AC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ER60%(12/20)、PR95%(19/20)和ACTH45%(9/20)在纤维腺瘤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ER、PR和ACTH可能在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或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 E R、 P R 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 E R、 P R 的表达。结果:120 例乳腺癌 E R、 P R 阳性表达分别为 525%和 467% 。结论: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越高, E R、 P R 阳性表达越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 E R、 P R 阳性表达也低。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与 E R、 P R 水平高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p53,c-erbB-2民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浸润性乳腺癌、24例癌旁组织、20例乳腺增生症ER、PR、53,c-erbB-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45例乳腺浸润性癌中ER、PR、p53,c-erbB-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60.0%、44.4%、51.2%、55.3%;在24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25.0%、4.17%;在20例乳腺增生症中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15.0%。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p53、c-erbB-2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同时检测ER、PR、p53,c-erbB-2基因产物对乳腺癌的病理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