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评价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2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DWI对急性期、超急性期脑梗塞高度敏感(达100%),急性期及超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6例超急性期脑梗塞常规MRI阴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DWI对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4.
5.
患者男,78岁,腹主动脉瘤内支架治疗术后3个月余.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余年,3个月前诊断为腹主动脉下段瘤样扩张并周围附壁血栓形成,行介入治疗,现随访复查.腹部平片:自腰2椎体上缘至两侧髂动脉"人"字型金属网状支架影.行腹部MRI检查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冠、矢、轴位扫描,可见平腰3椎体上缘至第5腰椎上缘腹主动脉呈梭形瘤样扩张,最大直径约5.5 em,并见自腰2椎体上缘至两侧髂动脉"人"字型金属支架影,支架显影清晰,位置及扩张度可.假腔内信号较支架内信号明显增高(图1、2). 相似文献
6.
笔者目前使用的MR机是1994年引进的西门子1.0T机型,梯度场为15mT。为了开发旧设备的潜力,改善MR血管成像的质量,开展了三维增强MRA(CE—MRA)并成功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77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并比较DWI与常规MR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分析不同时期病灶信号强度及大小变化情况,总结病灶演变规律。结果①DWI发现梗塞病灶较常规MRI更为敏感,对超急性期的脑梗死灶的敏感度为100%;②急性期梗塞灶在DWI序列表现为异常信号,信号强度随着b值的增加而增强,急性期、亚急性、稳定期梗塞灶在DWI中异常信号强度由低向高变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结论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不仅可行,而且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超急性期的脑梗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筛选环形眼表面线圈对眼球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对比头线圈与眼表面线圈对眼球MRI质量的影响,优化眼球MRI扫描参数.材料与方法 应用环形眼表面线圈采用不同参数组合对体模进行FSE T1WI、T2WI(FOV分别为18 cm×18 cm、10 cm×10 cm、8 cm×8 cm,层厚分别为4.0 mm、3.0 mm、2.0 mm)和FSPGR序列(FOV分别为18 cm×18 cm、10 cm×10 cm、8 cm×8 cm,层厚分别为3.2 mm、2.8 mm、2.4 mm)扫描,筛选出环形眼表面线圈的最佳扫描参数,然后分别用环形眼表面线圈和头线圈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横断面FSE T 相似文献
9.
10.
低场MR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MR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0.2T永磁型磁共振仪对2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先行TIW1、T2WI平扫,再使用FMPSPGR(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进一步对其中28个占位灶作同层块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磁显葡胺(Gd-DTPA)0.2mmol/kg。结果:在上下5~8cm范围内可显示肝脏占位病变的动态强化方式,有助于定性诊断。结论:低场MR动态增强可作为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1.
MRI设备临床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MRI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指标稳定,以获取高质量的扫描图像,为影像诊断提供图像质量保障。国外许多国家已建立较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制度,应用推广也较为普及。而我国MRI设备质量控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推广尚未完善,还需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MRI设备临床质量控制流程和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设计并完全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测量精度高、制作速度快的MRI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体模。方法 设计符合MRI质量控制标准的体模整体和测试组件。采用设计制图软件Pro/Engineer,通过工程制图,设计出MRI质控体模的各模块和外壳的3D模型;导出STL格式文件,并采用3D光敏成型打印机(LITE600HD)整体打印并组装。采用1.5T MR成像系统对体模进行测试。结果 星形测试模块测得相位编码方向极限分辨率为6.55 LP/cm,频率编码方向为4.19 LP/cm。几何畸变测试模块测量图像畸变率为9.94%。层厚测试模块实际计算层厚为5.63~6.51 mm,偏差为+1.51 mm,图像纵横比为0.984。结论 通过3D打印制造MRI质量控制体模测试精度高,成本低,加工速度快,能够满足MRI日常质控和定制化体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正交鸟笼头线圈进行检测,设立其性能指标的处置界限,以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MR设备1(GE 1.5T HDi)、设备2(GE 3.0T HD)和设备3(GE 3.0T 750W)所配备的正交鸟笼头线圈对标准ACR模体行轴位T1W序列扫描,扫描6次检测SNR、图像均匀度百分比(PIU)和信号伪影百分比(PSG),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建立每个指标的处置界限。结果 设备1、设备2和设备3正交鸟笼头线圈的SNR均值分别为262.14、280.47和474.24,标准差分别为18.43、29.67和29.95,建立的处置界限分别为 ≥ 225.28、≥ 221.13和 ≥ 414.34;PIU均值分别为95.00%、83.17%和84.33%,标准差分别为0.63%、1.17%和0.82%,建立的处置界限分别为 ≥ 93.74%、≥ 82.00%(修正后)和 ≥ 82.69%;PSG均值分别为0.11%、0.07%和0.14%,标准差分别为0.12%、0.03%和0.11%,建立的处置界限分别为 ≤ 0.35%、≤ 0.13%和 ≤ 0.36%。结论 3台设备正交鸟笼头线圈的SNR、PSG和PIU值均满足建立的处置界限要求。 相似文献
16.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MR成像特点,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临床证实的13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病变部位位于额叶(7例),顶叶(6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2例),脑桥(2例),小脑(3例),脊髓(2例),脑萎缩(1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型神经梅毒呈脑回样强化;脑膜血管性呈点状、片状不强化灶;树胶肿型见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周围有大片不强化的水肿带;脊髓痨型呈片状、条状不强化灶等.结论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须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专用测试体模和Na源在模拟实际临床状态下测试PET/MR一体机(Philips lngenuity TF PET/MR扫描仪)全身3D采集方式的图像融合精度.材料和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测试体模及其配套的Na源,先将Na源分别放置于模型的规定位置对采集和扫描的数据进行融合校准,再将相同的6个Na源分别固定于检查床两测,在检查床负重10 kg和60 kg时分别采集PET/MR图像数据.重建图像后,分别在PET和MR图像的横断层面勾画Na源的轮廓,计算出Na源在PET和MR上的重心位置.对两个位置进行对比,算出差值.结果:检查床负重10 kg时最大偏差出现在上段右侧,为3.01 mm;检查床负重60 kg时最大偏差出现在中段右侧,为4.66 mm.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PET/MR图像融合精度,并有效地指导PET/MR仪器的验收和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以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与呼吸末屏气C-VIBE序列采及胸部MRI的图像质量。方法对20例患者行胸部MR检查,采集呼气末屏气C-VIBE(C-VIBE)和自由呼吸Star-VIBE(Star-VIBE)序列图像。于肺动脉干水平分别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干、降主动脉的信号强度(SI)和标准差(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SI变异系数(CV)。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个序列图像的SNR、CV及主观评分差异。结果 Star-VIBE图像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降主动脉SNR值均高于C-VIBE(t=-4.87、-3.38、-9.42,P均<0.05),而SI CV均低于C-VIBE图像(t=5.52、3.67、8.04,P均<0.05)。Star-VIBE图像的主观评分高于C-VIBE图像(Z=-3.74,P<0.05)。结论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胸部MRI的图像质量优于呼气末屏气C-VIBE序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