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同时测定5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PCI组(n=20)和丹参多酚酸盐(SPS)组(n=20)。PCI组给予药物治疗和PCI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PCI组治疗的基础上,择期PCI术前48h给和术后连续3d予丹参多酚酸盐40mg静脉滴注。治疗前、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患者血液的低切血粘度、高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以治疗后7d下降最明显(P<0.05或P<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其中以治疗后7d上升最明显(P<0.05或P<0.01)。而相同治疗时间内与PCI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3d和7d均能更好的降低患者血液的低切血粘度、高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或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在冠心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明 《中外医疗》2014,(27):21-22
目的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静点舒血宁注射液,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丹参多酚酸盐静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4%,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4,P=0.032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显著改善血流变情况,降低了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风险,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压氧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4例,按照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疗,氧浓度维持在80%~90%,温度保持在18~25℃。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将0.9%Na Cl注射液250 m L与丹参多酚酸盐200 mg混合之后,静脉滴注,1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因子、神经功能及个人生活能力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1.21±0.08)mPa·s比(1.82±0.14)mPa·s、(4.57±0.42)mPa·s比(6.35±0.64)mPa·s、(8.97±1.22)mPa·s比(12.05±2.15)mPa·s、(42.31±3.24)%比(48.4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4.2±14.2)ng/L比(90.5±9.4)ng/L、(6.4±0.5)μg/L比(4.1±0.5)μg/L],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5.68±3.14)ng/L比(23.05±4.02)ng/L、(9.87±1.36)ng/L比(13.79±2.4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和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4±1.5)分比(26.3±2.5)分,(15.8±1.4)分比(27.2±2.1)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9.2±8.3)分比(46.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9%(33/37)比56.76%(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压氧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肺动脉高压(mPAP)的影响.方法 14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采用抗生素及多索茶碱并加用丹参多酚酸盐100mg每日1次静滴.对照组除不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外,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同治疗组.14天为1疗程.结果 1疗程治疗结束后行心脏彩超测定肺动脉压变化情况,治疗组治前肺动脉压(mPAP)42.6±15.7mmHg,治疗后为35.2±8.6mmHg,对照组治疗前、后mPAP分别为43.1±14.9mmHg及37.5±10.2mmHg.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治疗组1个疗程后肺动脉压(mPAP)明显下降,丹参多酚酸盐对改善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米玉霞 《医学综述》2012,(22):3903-390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3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抑制病情发展有巨大作用,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这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生脉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34例,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同时使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从而为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Ⅱ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无创组31例,用美国伟康无创呼吸机治疗;药物治疗组30例,用氨茶碱加尼可刹米静脉滴注。治疗1、5d对比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无创组31例,好转29例(90.32%);死亡2例(6.45%)。药物治疗组30例,好转21例(70.0%),死亡9例(3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9,P<0.05)。无创组治疗1d后PaO2上升明显,PaCO2显著下降,pH值升高,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无创组动脉血气接近患者平时稳定期水平,PaO2上升明显,PaCO2显著下降,pH值升高,R、HR、PaO2、PaCO2、pH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起到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11.
朱江 《河北医学》2013,19(2):169-171
目的:探讨将机械通气应用于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我院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143例,其中有53例患者采用针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通气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通气组患者的Pa02、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R、PaCO2及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和通气组患者在治疗ld后肺功能(FEVl)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组患者在治疗3d、7d及2周后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救治是有效的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王世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4-239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通气在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B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 78例患者无创通气3~7d后,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同时减少插管,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和动脉血Co2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pH值和心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疗法能够有效地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与健康体检人群50例,分别计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心电图、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另外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酷似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上升,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下降(P0.05)。结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BiPAP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Ⅱ型)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慢阻肺Ⅱ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剂、鼻罩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鼻罩无创正压通气和常规治疗。通气前、通气2h及通气结束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16例患者中14例治疗成功,另外2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中9例治疗成功,7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4例治疗成功患者BiPAP无创通气治疗前后pH、PaCO2明显下降、PaO2显著升高。结论BiPAP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可以提高BiPAP无创通气的疗效,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6.
24例呼吸衰竭病人无创通气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树标  荣福  郭苏 《黑龙江医学》2004,28(8):617-618
目的 分析无创通气失败原因 ,以利于合理使用无创通气。方法 通过对 1 998- 0 8~ 2 0 0 3- 0 8住院的无创辅助通气失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原因中低氧血症不能纠正占 6 2 5 % (1 5 / 2 4 ) ,面罩漏气不能耐受占 1 2 5 % (3/ 2 4 ) ,面部皮肤破损占 1 2 5 % (3/ 2 4 ) ,眼损害占 4 1 % (1 /2 4 ) ,胃肠胀气占 4 1 % (1 / 2 4 ) ,恐惧占 4 1 % (1 / 2 4 )。结论 提高无创辅助通气的技巧 ,无创辅助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冰冰 《中外医疗》2010,29(2):21-21,23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46例应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创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在急性呼吸衰竭救治过程中无创通气可作为经过选择的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接诊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 各25例,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PaCO2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13.47,x2=9.10;P<0.05),且观察组的PaO2、HR与治疗有效率则相对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9.74,x2=8.32;P<0.05). 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陈明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552-1553,1557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2h和7d后,患者在呼吸、心率、PaO2、PaCO2等指标组间比较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02、PaCO2)变化。结果治疗组17例患者配合良好,疗效较满意。无创通气治疗后PO2、pH值升高,PCO2下降。住院患者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pH值且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掌握好适应症,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