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在穿刺点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碘伏消毒后按照常规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6.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患儿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对护士穿刺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护理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3月我院儿科接诊的80例需行头皮静脉穿刺治疗的婴儿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头皮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穿刺护理法,比较两组穿刺情况、患儿穿刺依从性、留置针保留时间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两组穿刺后CHEOPS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依从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操作水平评分以及穿刺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后CHEOPS评分低于对照组(t=6.124,P=0.0410.05)。结论改良穿刺护理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穿刺依从性,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6个月~1.5岁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小儿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的有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音乐干预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婴儿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技巧.方法 将7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助手握持幼儿手背以扩大支撑面进行穿刺和弹力网帽辅以纱块固定法.结果 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助手握持幼儿手背以扩大支撑面进行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采用弹力网帽辅以纱块固定法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在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0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减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周艳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22-1923
目的探讨模拟操作游戏对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依从性及留置针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患儿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试验组先进行模拟操作游戏,使患儿在模拟操作游戏中熟悉并了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全过程,鼓励患儿及家属积极参与,然后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评估2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主客观疼痛,及在静脉穿刺中的依从性及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性疼痛、操作依从性及留置针保留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操作游戏能明显降低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依从性,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融洽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静脉留置穿刺患儿,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200例)与观察组(n=2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其家长满意度,进而减少护患纠纷,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联合七氟醚吸入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B组:进行个性化护理的同时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F组:进行个性化护理的同时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实施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停用七氟醚,继续面罩吸氧.监测并记录周围静脉穿刺时的反应评分、疼痛评分、一次性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患儿哭闹的例数,并观察患儿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2组患儿反应评分、疼痛评分、一次性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患儿哭闹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好于B组.结论 个性化护理联合七氟醚吸入方法对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依从性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110例患儿,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常规护理的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行护理干预的5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3.82±0.63)d]较对照组[(2.79±0.56)d]长,穿刺次数[(1.06±0.19)次]较对照组[(1.27±0.23)次]少,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较对照组(40.00%)低,护理满意度(94.55%)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穿刺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静脉留置针过程采用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组静脉留置针过程采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程度;家长满意评分、患儿住院时间;护理前和护理后患儿依从情况、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全面护理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程度显著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全面护理组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家长满意评分更高,患儿住院时间更短(P<0.05);护理前两组依从情况、疼痛评分相似;护理后全面护理组相较于常规护理组依从情况、疼痛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减轻其疼痛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程度,减轻静脉炎程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升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2.
蔡荣兰 《中原医刊》2006,33(23):91-92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家长进行留置针护理知识教育,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效果及家长对使用留置针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失败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家长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家长对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认知水平及相关护理知识,改善留置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方法:将5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0例和对照组280例,两组均选用手背静脉。观察组采用自然状态,留置针直接刺入静脉,对照组采用常规握拳,间接刺入静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自然状态,留置针直接刺入静脉,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儿头皮静脉留针的穿刺技巧,增加穿刺精准度与留针时间.方法:将该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并观察96例患儿的留针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96例实施头皮静脉留针治疗的患儿,成功穿刺93例;穿刺成功率为96.87%,96例患儿家长满意91例,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4.79%.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难度较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为小儿头皮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二次穿刺的痛苦,同时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刘平 《吉林医学》2013,(28):5884-588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同的退针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7月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进针边退内芯,双手同时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静脉分布情况,采用右手边进针边退内芯的单手操作方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手进针法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患儿家属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U形固定技巧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补液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固定,观察组行U形固定,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渗液回血、凝血堵塞及留置针脱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U形固定技巧的应用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弹力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部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后再加用弹力帽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发现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帽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既减少了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对小儿留置针穿刺时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手术患儿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1h在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常规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的人数及患儿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小儿静脉留置穿刺时的疼痛,提高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8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科学评估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P0.0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堵管、皮炎、留针滑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病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提高临床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0年1—12月收治的186例首次使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病儿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实验组病儿除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外,进一步为家长讲解留置针的特点与优点,穿刺的方法,家长在穿刺过程中的有效配合方法,比较两组病儿家长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75,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病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家长对儿科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