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MD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联合治疗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三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联合治疗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三组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2.
田芳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11-212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年龄〉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CSII(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50例。MDI(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46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2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CSII组达标时间为4.2±1.4天,MDI组为12.6±3.2天,CSII组明显较快(P〈0.01);且2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II治疗更符合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证实在老年T2DM治疗中CSII能更快,更有效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风险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先佩戴CGMS3d,对照组进行血糖监测,3d后两组均植入胰岛素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糖,但联合治疗组有快速、平稳、精细降糖的优点,不仅可使血糖达标,而且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胰岛素降糖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缓解率、低血糖发生率研究,指导新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1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胰岛素泵( CSII)强化治疗14天,患者入组时开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总时间达到3月。另一组入组时饮食控制、运动基础上以门冬胰岛素30多次胰岛素注射( MDI)强化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2月后停用胰岛素,仅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总时间为3个月。分别统计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缓解率、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CSII)治疗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3.5天,胰岛素注射(MDI)组血糖达标时间7.8天,两组比较进行u检验,P<0.0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MDI组强化治疗组和(CSII)强化治疗组临床糖尿病缓解率分别为54%、58%,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统计( CSII)强化治疗组、MDI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高临床缓解率,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胰岛素泵降糖更快,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胰岛素泵治疗组更加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II组,30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IVI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尿酮体转阴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IVI组明显缩短(P〈0.01);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IVI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VI组(P〈0.01)。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雷强  杜一平  邓刚 《四川医学》2011,32(8):1227-1229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及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120例围手术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双C组(A组)、单纯CSⅡ组(B组),MDI组(C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分别根据各自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各组强化治疗2周。结果①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双C组及CSⅡ手术切口愈合及防止切口感染明显优于MDI组;②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P〈0.05),双C组下降更明显(P〈0.05),CSⅡ组与MDI组相较差异不明显;④血糖漂移:双C组MAGE显著低于CSⅡ及MDI(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双C组和CSⅡ组明显短于MD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2型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指端监测护理,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护理,比较两种血糖监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常规组与CGMS组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例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GMS组监测到的例次和检出率与常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Х^2=11.50,P〈0.05)。尤其是对于无症状低血糖的监测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Х^2=21.47,P〈0.01)。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GMS监测低血糖反应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沈赟  孙睿  丁波 《重庆医学》2015,(36):5152-5154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确诊的 GDM 患者65例,均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随机分为 CGMS 组(n =34)和指血监测组(n =31)。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于餐前明显降低,餐后明显升高,波动幅度均较大,并均于睡前至早餐前血糖趋于稳定,波动幅度较小。两组患者均达相同强化血糖目标值,CGMS 组患者治疗期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监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 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结论应用 CGMS 监测 GDM 患者血糖变化,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趋势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对照组(CISS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手指血糖;治疗组(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两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结果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夜间明湿;CGMS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10.
陈彬  刘福平  张星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58-1258,128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为84例糖尿病患者佩带CGMS 72h后分析其血糖波动特点,其中40例使用CSII治疗(CGMS+CSII组),44例使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CSII治疗(SMBG+CSII)。结果 CGMS+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SMBG+CSI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mulininjection,CS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治疗组40例,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对照组46例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变化、尿酮体的变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人均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孙伟  朱江  徐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6-256,27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治疗后A、B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2h血糖A组控制优于B组(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3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3种短期胰岛素(Ins)强化治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效果。方法初诊T2DM 108例按患者自愿分为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CSII)组、门冬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glar)、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不同方式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3组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 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hPG)、餐后2 h胰岛素(2hIns)及餐后2 h C肽(2hC-P),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FPG,2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F ins、FC-P、2hIns、2hC-P、HOMA-β明显升高(P<0.01)。CSII组△FC-P、△2hC-P明显高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或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或P<0.01),CSII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低于glar组和诺和锐30组(P<0.05),而glar组和诺与税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可改善伴有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尤以CSII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合并感染的T2DM患者,CSII组157例,MDI组15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幅度、血糖达标时间、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73±2.73)d,MDI组为(7.51±2.38)d(P<0.05);血糖稳定于靶目标值的比例CSII组比MDI高(P<0.05);且达标时胰岛素用量CSII组偏低(P<0.05);两组前5天的治疗比较,CSII组总体血糖水平低(P<0.05),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较少(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T2DM患者中用CSII治疗能在单位胰岛素用量较低的情况下,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CSII是糖尿病合并感染急性期的一种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D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CSII组Homa IR及Homaβ、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与MD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DI相比,CSII治疗可显著恢复胰岛细胞功能,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 CSII组和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B组(P<0.05)。CSII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低血糖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成的双C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治疗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组。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与MDI组相比,双C治疗组血糖控制更平稳、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双C治疗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较MDI更快速平稳控制血糖并减少低血糖风险,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胰岛细胞的变化和凋亡程度为判断标准,探讨家兔糖尿病模型胰岛素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利用四氧嘧啶制作家兔糖尿病模型,设计了多次胰岛素治疗组(A组)、50R预混胰岛素治疗组(B组)、30R预混胰岛素治疗组(c组)3种治疗方案,共治疗30d,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Ins剂量,并与未治组、对照组比较血糖、胰岛素抗体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用苏木素-红染色(HE染色法)标记观察胰岛组织片及胰岛凋亡细胞。结果B组的达标胰岛素用量为(5.62±0.67)U/kg,较A、C少,C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最多为(8.83±1.17)U/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糖达标时间最短为(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最长为(19.63±1.41)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岛素抗体结合率C组最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胰岛损害最轻,胰岛凋亡细胞最少。各治疗组胰岛受损和凋亡严重程度A〉B〉C。结论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最佳。提供一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不可首选。  相似文献   

19.
宋仪利  刘昌盛 《河北医学》2013,19(3):352-355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总结胰岛素使用的剂量,探讨适合当地人群的胰岛素治疗模式。方法: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强化治疗方案分为CSII组119例和MSII组217例,总结两组达标时血糖、达标天数、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等。结果:两组达标时FPG、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达标天数、住院天数显著低于MSII组(P〈0.05);CSII组基础胰岛素量和每日胰岛素总量高于MSII组(P〈0.05),餐前胰岛素量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8.69%和52.41%,单位体重胰岛素量分别为0.55±1.38U/kg和0.53±1.30U/kg,相关分析显示其与入院时FPG(r=0.29,P〈0.01)、HbA1c呈正相关(r=0.33,P〈0.01),与BMI呈负相关(r=-0.30,P〈0.01)。结论:CSII和MSII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CSII达标时间更短;血糖达标时餐前胰岛素用量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均近50%,单位体重胰岛素量0.5U/kg。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泵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CSII组206例,MDI组18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CSII组较MD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5),且胰岛素用量较低(P<0.05),血糖漂移幅度较小(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MDI组比较,CSII能在单位胰岛素用量更少的情况下,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从而降低了体质量的增加和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