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吉非替尼联合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回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TGF-β1、免疫功能、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靶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至少3次DC/CIK细胞输注。随访时间为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以下指标:血清TGF-β1、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不良反应、总生存期(OS)和中位生存期(mOS)。结果血清TGF-β1: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经过治疗,治疗组外周血 CD 3+、CD 4+、CD 8+和CD 4+/CD 8+对对照组相较有明显差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接受 DC和CIK自体细胞输注后出现发热7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两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OS为9.1~18.1(12.1±3.4)个月,mOS为11.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7.4~11.5(9.6±1.2)和9.5个月,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晚期NSCLC,可以减轻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行DC-CIK细胞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行TP方案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及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卡式评分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DC、CIK细胞由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而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与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细胞亚群:CD3+、CD3+CD8+、CD3+CD4+、CD3-CD16+CD56+、CD3+CD16+CD56+高于对照组(P<0.01);CD4+CD25+低于对照组(P<0.01)。较治疗之前,治疗组治疗15天后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升高,到60天时,维持在较高水平;CD4+CD25+在治疗15天时降低,到60天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对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临床疗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组)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化疗联合CIK/DC细胞治疗后,总有效率(CR+PR)为65.62%。对照组单纯化疗后,总有效率为41.94%。2组之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研究组第1、2年生存率为96.4%、87.3%,对照组第1、2年生存率为91.3%、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结肠癌近期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马学斌 《医学综述》2013,19(14):2568-2570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率、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DC-CIK比单独CIK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向性和增强杀伤能力。CIK及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共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行肺癌根治术后化疗后,无明显肿瘤病灶的患者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副反应,监测其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DC变化。结果:65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肺癌患者均未发生复发;2例患者发生轻微副反应;肿瘤标志物比治疗前下降。结论:DC/CIK细胞可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对肺癌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Karnofsky评分、体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接受CIK治疗患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和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及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行DC-CIK联合化疗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按1∶1配对选择同期单独行化疗的70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毒性反应,并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给予顺铂加紫杉醇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达到更加显著的疗效,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NCI-H209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细胞(DC)与同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共培养后的DC-CTL细胞对裸鼠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建立BALB/c裸鼠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模型组、CTL组、未致敏DC-CTL组、抗原致敏DC-CTL组,每3天治疗1次,连续6次.观察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适型放疗(3D‐CRT )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回输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复发性SCLC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单纯3D‐CRT治疗,3D‐CRT联合DC‐CIK细胞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VEGF及N S E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65.9%)及疾病控制率(79.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后,血清VEGF、NS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EGF、NS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项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 SCLC的疗效更明显,且对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内外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变化、增殖活性及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IFNγ-、IL-2、抗CD3单抗联合诱导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其细胞表型变化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肺癌模型观察其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培养21 d内,CIK细胞增殖(19.7±4.2)倍;CD3+CD56+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第14天时达(26.3±3.6)%;体外实验表明CIK细胞对A549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活性,效靶比为20:1时杀伤率为(55.4±6.2)%。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可有效抑制裸鼠皮下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CIK细胞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效应细胞,能够显著抑制体内外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新近发展,DCs和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这种细胞起,人们对于DCs、CIK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目前以DCs和CIK细胞为主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已经在国内临床开展,并有望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妇科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共收录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22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其中卵巢癌11例,子宫癌11例.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82.33±9.35)%和(61.59±13.59)%.卵巢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66.67%.子宫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6例,近期有效率为100%,无肿瘤进展时间为4~26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3个月.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22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对妇科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刘冀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47-148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对48例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用药方案如下:紫杉醇165mg/m^2,根据肌酐清除率计算卡铂的用量[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5],每3周1次为1个周期,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紫衫醇联合卡铂的总有效率为41.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42.1%,复治者有效率40.0%。中位生存期为18.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肌肉酸痛,绝大多数为轻度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自体CIK细胞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兰  艾立清  师幸伟  谢君 《医学综述》2013,19(6):1136-113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7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和4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CIK免疫表型及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CD3+、CD4+、CD4+/CD8+、CD19、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免疫表型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CIK细胞能改善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鑫  李贵新 《医学综述》2009,15(20):3071-3073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迅速。CIK细胞在体外可以快速扩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随着细胞操作及基因修饰技术的日益精进,人们正逐渐改进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处理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率及特异杀伤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效果.方法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都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采用术后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0%和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皮疹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半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治疗疗效与术后生存率,不良反应少且可以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