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暗适应下瞳孔直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TOPCON CT-80 computerized tonometer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暗适应下瞳孔直径的可重复性.方法 利用TOPCON CT-80 computerized tonometer非接触眼压计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重复测量57例正常人双眼暗适应下瞳孔水平直径3次,以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样本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F检验,α=0.05).结果 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测量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日期相同时间测量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TOPCON CT-80 computerized tonometer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暗适应下瞳孔直径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常中青年暗适应下的瞳孔大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国正常中青年群体中瞳孔在暗适应条件下的大小。方法 用红外线瞳孔测试仪 (pupilometer)测量93例正常人 (186眼 )在暗环境下的瞳孔大小。检测对象年龄31.0岁± 7.9岁 (16~ 4 6岁 ) ,所有测试者在暗适应 2min后由同一检查者进行检查。其中 4 0名受检者在不同时间由同一检查者重复检查一次。分析所得数据并对检查进行可重复性评价。结果 对于所有受试者 ,暗适应下右眼瞳孔平均直径为 7.0 4mm± 0 .93mm(4.85~ 8 89mm ) ;左眼瞳孔平均直径为 7.11mm± 0 .86mm(4.99~ 9.13mm) ,两眼瞳孔平均直径之差为 0 .2 7mm± 0 .2 1mm (0 .0 36mm~ 0 88mm)。而对于 4 0名不同时间接受 2次检查者 ,第 1次检查时 ,右眼平均瞳孔直径为 6 .93mm± 1.0 5mm(4.85~ 8 81mm) ,第 2次检查时 ,平均直径为 6 .93mm± 0 .93mm (4 87~ 8 89mm) ;第 1次检查时的左眼瞳孔平均直径为 7 0 2mm± 0 .99mm(4 87~ 9.0 5mm) ,第 2次检查时的平均直径为 7.0 5mm± 0 .94mm(4.99~ 9.13mm) ,对于任何一只眼 ,前后 2次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红外线瞳孔测试仪可用于定量检查暗环境下的瞳孔大小 ,其可重复性好 ,特别对于屈光手术前瞳孔的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正常人瞳孔对光反射的特征,为神经眼科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瞳孔自动测试仪检测100例正常人(200只眼)的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测对象年龄12~66岁,平均(31±2)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5组,并对不同年龄组、性别、眼别间的左右眼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群随年龄增长,瞳孔面积减小,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应幅度降低、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眼别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是一种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瞳孔自动测试仪检查法可定量检测正常人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的各种参数值,为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和随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Oculus角膜地形图仪在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瞳孔直径及瞳孔对光反射的应用价值及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Oculus角膜地形图仪观察125例(125眼)患者不同光照刺激下(无光刺激,短光刺激及长光刺激模式)的瞳孔直径及对光反射,记录各瞳孔参数.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不同性别组与不同屈光度组的瞳孔参数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长光刺激模式刺激后1 s与5 s瞳孔直径差异.以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分布作为评判重复性、再现性的指标.结果 3种测量模式下最大瞳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P>0.05);无光刺激模式中最小瞳孔直径,最大瞳孔直径及直径极差分别为(5.34±0.95)mm,(6.18±0.85)mm及(0.86±0.37)mm.短光刺激模式中最小、最大瞳孔直径,直径极差,光刺激后1 s瞳孔直径分别为(3.57±0.74)mm,(6.10±0.92)rmm,(2.54±0.40)mm和(2.34±0.46) mm.长光刺激模式中最小、最大瞳孔直径,直径极差,光刺激开始1 s后及5 s后的瞳孔直径分别为(2.69±0.45) mm,(5.94±0.84)mm,(3.27±0.55)mm,(2.72±0.58)mm和(2.94±0.47) mm.长光刺激模式中光刺激后1 s与5 s瞳孔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P<0.01).各瞳孔参数的ICC均大于0.800; Bland-Altman分布显示的一致性范围均小于或接近1.0 mm.不同屈光度组及不同性别各瞳孔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ulus角膜地形图仪能测量不同光照度下的瞳孔直径,并可用于评估瞳孔对光反射.其测量结果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干眼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 对125例疑诊干眼患者在睑裂开放状态(睁眼)下和睑裂闭合状态(闭眼)下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 test,Sit);对80例疑诊干眼患者分别进行0.125%和0.25%荧光素钠(fluorescent,fl)测试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对上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闭眼状态下的Sit(13.2±9.1)mm小于睁眼状态下的Sit(16.2±9.7)mm,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相同患者0.125%fl测试的BUT(10.8±7.4)s大干0.25%fl测试的BUT(6.21±5.70)s,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对不同受试者0.125%fl测试的BUT(10.8±7.4)s大于0.25%fl测试的BUT(8.4±6.9)s,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it、BUT检查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当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以尽可能减少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建议在睁眼状态下测试Sit;用0.25%或更高浓度的fl或荧光素试纸条进行眼表染色,用以测试BUT.  相似文献   

6.
近视患者瞳孔大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量我国青年近视眼患者及正常青年在暗适应条件下的瞳孔大小,并探讨其异同。方法用红外线瞳孔测试仪测量150例近视眼患者(300眼,低、中、高度近视眼各100眼)及50例正常人(100眼)在暗适应条件下的瞳孔大小。检测对象年龄24.0岁±3.6岁(20~30岁),所有测试者在暗适应5分钟后由同一检查者进行检查,重复检查3次,各次检查间隔至少15分钟。取3次检查结果的平均值,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正常人瞳孔面积为(30.21±6.29)mm2,近视眼瞳孔面积(39.30±9.24)mm2;低、中、高度近视眼瞳孔面积分别为(33.65±7.31)mm2、(38.74±7.37)mm2、(45.61±9.08)mm2。统计分析显示,正常人与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正常人与低、中、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中、高度近视眼患者间的瞳孔大小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青年近视眼患者的瞳孔比正常青年的瞳孔大,人的瞳孔面积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而增大。这对我们进一步认清近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对临床屈光手术前瞳孔的检查、手术面积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OQAS)评价正常人客观视觉质量的可重复性。 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 研究对象 26例(48眼)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的正常成年人。方法 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由同一测试者采用OQAS对研究对象进行视觉质量的检查,连续测量10次,检查视觉质量参数6种,包括调制传递函数的截止点(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2D ratio)、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 OV20%、 OV9%)以及客观散射指数(OSI)。利用SAS软件计算重复性限(RL)值。主要指标 6种OQAS参数的重复性限值(RL)。 结果 受试者的平均MTFcutoff、Strehl2D ratio、OV100%、OV20%、OV9%和OSI 分别为39.55±10.99、0.23±0.07、1.32±0.37、1.36±0.46、1.38±0.52和0.70±0.43,其RL值(百分比数值)分别为17.74%、24.95%、17.74%、20.59%、23.31%和37.07%。结论 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作为评价正常人客观视觉质量的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术后3个月的高阶像差及MTF值.方法 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2例,依照患者意愿植入PY-60AD,AcrysofIQ,YA-60BB分为Ⅰ组Ⅱ组Ⅲ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三个月利用波前像差仪i-Trace比较3mm,4mm,5mm,6mm瞳孔直径下各组球差(Z40),慧差(coma),总高阶像差(HOAs)的均方根 (the root meansquare,RMS)及3mm,5mm瞳孔直径下调制解调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MTF).结果 ①波前像差检查,在各瞳孔直径下,两组非球面IOLZ40<球面IO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球面IOL之间Z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瞳孔直径下三组IOL间co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各瞳孔直径下,两组非球面IOL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球面IOL,但瞳孔直径在<5mm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5mm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瞳孔直径下,两组非球面IOL之间RM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mm瞳孔直径下,去除低阶像差的MTF值每周5,10,15,20,25,30度(cyclesperdegree,cpd)六个空间频率下,两组非球面IOLMTF值>球面IO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m瞳孔直径下,去除低阶像差的MTF值在5,10,15,20,25,30cpd六个空间频率下两组非球面IOL>球面IOL,除30cpd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球面IOL间MTF值Ⅱ组>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3mm瞳孔直径下可以明显降低球差,在5mm瞳孔直径下可以明显降低总高阶像差,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且HOYAPY-60AD为预装式具有使用方便,减少人工晶状体装载过程中污染机会等优点,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脑视野检查准确且省时的参考设置条件。方法 在三种不同设置条件下,分别测定正常人20例40眼视网膜静态光阈值,分别按性别和不同设置条件分组,将平均光阈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三种不同设置条件下,平均光阈值无性别差异;视标闪烁时间500ms与300m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700m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视标闪烁时间500ms是电脑视野检查的合适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原理像差仪测量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眼高阶像差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评价新型KR-1W波前像差仪的临床应用性.方法 临床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的患者98例(98只眼).术后第3个月,对患者行两种像差仪的检查,对所有受试眼高阶像差检查重复3次.测量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资料的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重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petbility,CR)作为评价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 两种仪器大部分测量结果的CR值相近,对于角膜和眼内Trefoil的CR值,两种仪器所测结果均高于平均水平.两组的总高阶像差、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均方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全眼及眼内trefoil外(r值分别为0.277,0278;P>0.05),各数值之间均有线性相关性(P<0.05).其中两种仪器测量全眼及眼内HOA结果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KR-1W、iTrace两种像差仪测量IOL眼像差结果存在部分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KR-1W系统测量IOL眼高阶像差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