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许昌市中心医院61例胰体尾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开腹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正> 胰腺癌早期发现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各种脏器肿瘤中,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发生在胰头部(占60—80%),只有少量位于胰体尾部。因此胰体尾癌的早期诊断尤其困难。中日友好医院自1985年至1 995年的10年间,共收治胰体尾部癌56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技术逐步应用到胰腺外科手术。文中对比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y,ODP)临床疗效,探讨LDP的优缺点。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共行LDP13例,同期所行ODP15例,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保脾率、术后发生胰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P组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LDP组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 LDP安全、可行,短期临床疗效优于ODP。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上更早诊断胰体尾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体尾癌的误诊原因。结果:主观重视有助于胰体尾癌的更早诊断。结论:胰腺癌特别是胰体尾癌早期困难,预后差,胰腺癌的诊断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病变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敏  王健  包善华  潘一明 《现代医学》2009,37(4):308-309
目的 探讨胰腺体尾部病变时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2月收治8例胰腺体尾部病变患者,均采用了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切除,其中1例术中快速病理报告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而再行脾脏、脾血管及其淋巴结切除,1例因胰尾残余较长再行远端胰腺-空肠吻合.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7.5±54.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2.5±95.43) ml,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9.38±8.68) d.术后1例出现短期胰瘘,1例出现胰尾部小囊肿,均经保守治愈.随访12至45个月疗效均良好.结论 胰体尾病变时行胰体尾切除手术中保留脾脏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脾切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1月~2009年3月试行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胰体尾外伤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3例。假性囊肿1例。结果:全组13例患者中11例成功,无腹腔感染,无脾梗死或脾脓肿;术后胰漏2例,经腹腔引流1个月痊愈。术后2周、2个月复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糖正常,IgM、IgG、IgA正常。腹部彩超脾脏外形、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脾脏动静脉血流正常。结论: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是安全可行的,可保留脾脏的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的技术细节,并对其治疗胰腺癌的短期、长期肿瘤学预后及合并症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世纪坛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间术前诊断为I期、II期胰体尾癌,且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的23例病人,其中17例接受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同期6例行脾切除的腹腔镜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术中情况,近期、远期肿瘤学预后及合并症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与开腹手术的同期文献报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6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3±54)min。平均出血量为(208±106)m L。1例由于严重的腹腔粘连中转开腹。短期合并症率为47%(n=8),胰瘘的发生率为41%(n=7)。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肿瘤平均直径为(32±12)mm,平均淋巴结获得数量为(19.8±9.3)个。切缘均为阴性。病人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7%、52.9%、41.2%,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8.8%、47.1%、35.3%。这些指标与同时期行脾切除的腹腔镜胰体尾手术及同期开腹胰体尾手术报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I期、II期,且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的胰体尾癌,具有可接受的近期、远期肿瘤学预后及手术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ODP )临床疗效,探讨LDP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30例LDP及同期所行42例ODPU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DP组手术时间长于ODP 组[(186.33±58.98 min) vs (149.29±29.00min),P=0.001],术中出血与ODP组相当[(223.33±143.68 ml) vs (251.19±103.29ml),P=0.341],良性病变保脾率两组无差异(42.3% vs 61.8%,P=O.192),LDP组术后排气[(2.37±0.85 d) vs (2.81±0.67d),P=0.016]、进食[(2.67±0.61 d) vs (3.33±0.79d),P=0.000]、住院时间[(7.43±1.57d) vs (9.67±1.41d),P=0.000]均短于ODP 组.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同(16.67% vs 21.43%,P=0.619),但ODP组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并发症2例,LDP组无切口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结论 LDP是安全、可行的,外科疗效与ODP相当,短期预后明显优于ODP.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高限制了LDP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0.
何晓山  赵元恂 《四川医学》2001,22(11):998-998
胰腺疾病行胰体尾部切除时 ,传统术式常将健康脾脏一并切除。近年来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国内外已有报道。笔者从 1998年至今开展了 4例该手术 ,术后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保留脾、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共 4例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2例 ,年龄 12~ 68岁。胰腺囊腺瘤 2例 ,胰腺假性囊肿 1例 ,胰岛素瘤 1例。1.2 手术方法及要点 :4例手术均采用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 ,进腹后 ,离断胃结肠韧带及脾胃韧带中下部 ,保留其上部胃短血管 2~ 3支。充分暴露胰体尾部及脾门。探查脾门 ,胰腺被膜胰腺上下缘有无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0min,术中出血150ml,其中1例发生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脾静脉分支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术后随访3~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和部分低度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主因乳房憋胀5个月,胸憋气短4日入院。体检:双乳肿胀,皮肤增厚,无红肿,触之初实,未触及包块,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下肺叩浊音。X线胸片:双侧胸腔积液。腹部B超、CT检查:双侧卵巢实性肿物、腹水。妇科内诊:双侧附件增大,呈实质性,无触痛。胸穿为淡黄色胸水。考虑为卵巢纤维瘤并胸、腹水(meigs综合征)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乳糜状腹水(1500mL)双侧卵巢增大,大小相近,6×5×4cm,呈灰白色,实性,表面不光滑,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胰体尾弥漫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和手术经验.方法 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应用主题词和作者联合检索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994-2009年的文献报告.结果 获得有效文献10篇,共报道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3例.单篇报道最多的15例,最少的1例.结论 对胰体尾部良性或交界性病变行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脾血管的处理及术中出血的预防和胰腺的离断及胰漏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徐玉芝 《铁道医学》1996,24(4):229-230
为探讨胰体尾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6例胰腺体尾癌进行了临床分析,患者年龄为50-69岁,临床表现为缺乏特征性,主要为腹痛,消瘦,腹胀,厌食等。很容易以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腹痛原因待查的诊断而延识,使就诊至确诊平均长达80天。本组主要通过B型超声和CT检查明确诊断,ERCP利用不足,一般生化检查对诊断无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技术自应用于外科领域以来,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方法,成为治疗多种疾病方法的首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发展,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本文复习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就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技巧、手术并发症以及临床优势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引起胰漏的可能性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研究了2001~2009年所有的入住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胰体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研究小组的胰瘘分类将临床胰瘘分为B级和C级.对胰漏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情况、肿瘤性质、手术等因素,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共51例(中位年龄60岁,31~75岁),恶性23例,良性或癌前病变28例.发生胰漏17例(33.3%);另外3例胰周局部脓肿无法确诊胰漏.多因素分析说明,对胰腺断面的处理,手工缝合和吻合器的使用相比,前者更容易发生胰瘘(OR:41.2,95%CI:3.36~486;P=0.004).残余胰腺体积较大也是胰漏的危险因素之一(OR:7.28,95%CI:1.14~39.0;P=0.035).结论 胰体尾切除术后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仍然是个难题.残留胰腺体积大小和断面缝合技术是胰瘘的危险因素.对胰瘘的预防措施需要不断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外科领域。但其在胰腺外科中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与胰腺的解剖特点和手术专用器械的限制有关。近年来,随着腔镜器械及设备的更新,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患者恢复快的优点[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手术室采用精益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开展10例腹腔镜胰体尾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体尾部损伤伴主胰管撕裂或断裂,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方法:回顾总结11例胰腺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处理。结果:11例均采取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式,本组1例切除脾动脉一段,术后CT复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出现轻度胰瘘,经施他宁等治疗后45d内痊愈;11例术后均无腹腔感染及出血。结论:在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手术操作与处理基础上,当胰体尾外伤时,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良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一直是治疗胰腺体尾部病变的经典术式,但很多学者发现切脾后容易并发败血症和外周血象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从而认识到保留脾脏的重要性。由于脾动静脉同胰腺关系紧密,操作时容易损伤,而无法保留脾血管,术后常发生脾梗死而不得不再次手术。作者最近对5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成功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