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祝平  赖晓峰 《江苏医药》1996,22(2):112-112
我科近年来收治儿童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3例,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检查,2例采用分段结肠切除,1例采用全结肠切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2岁、10岁、10岁,均有反复便血,直肠指检触及直肠内有多发性息肉病。1例其父与其妹罹有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母亲和姨表姐也罹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另1例家庭中未发现类似病例。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1例发现仅降结肠无息肉,余大肠满布息肉。行盲肠、升结肠、根结肠和乙直肠切除,剥除远端直肠粘膜至齿线,保留直肠浆肌鞘,回肠一降结肠吻合,降结肠远端经直肠浆肌鞘…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术式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直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2例;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10例:全结肠、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4例。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此预防性治疗效果最好,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首选方法,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肠三环型储袋肛管吻合术在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AF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以来收治的16例FAP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三环型储袋肛管吻合术的治疗方法 ,术中应用吻合器建立回肠储袋,同时配合内镜治疗残余直肠肛管息肉。结果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由于术中配合内镜治疗减少了残余直肠肛管癌变机率,术后控便效果好。结论回肠三环型储袋-肛管吻合术在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应用中,并发症少,术后控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2月共对11例患者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其中FAP9例、UC2例,应用J型贮袋8例、S型贮袋3例。结果该术式并发症少,肛门功能良好,无夜间漏便,大便次数平均3~5次/日,夜间0~1次。一例S型贮袋出现贮袋炎,经保守治疗好转。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未发生癌变,病人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门吻合术治疗可维持FAP与UC患者肛管自控功能和可接受的大便次数,术后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75~ 2 0 0 1年 2 0例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方面的处理。结果 本组 2 0例患者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37 5岁 ,其中良性 8例 ,平均年龄 2 7岁 ;癌变 12例 ,平均年龄 39岁。本组病史 1~ 2 1年 ,全部病例均实行了全结肠切除 ,分别采用回肠造口 ,回肠储袋及保肛术。 8例未癌变者 ,随访 1~ 2 5年均存活。癌变者有 5例术后脑、肝、肺或腹腔转移。结论 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高 ,须早期治疗 ,手术首选保肛术 ,回肠储袋 ,回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FAP)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目前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已公认为是癌前病变,本病一旦做出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治疗该病术试较多,如次全大肠切除术、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结肠、直肠上段切除、直肠黏膜剥脱、回肠贮袋、直肠肌鞘回肠肛管吻合术等多种术试,我科近十余年收治7例,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对20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术式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直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瘘2例;次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直肠息肉电灼术14例;全结肠、直肠黏膜剥出、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4例,本组病例息肉数量均在100个以上,癌变者12例(60%),未癌变者5例(25%),不典型增生3例(15%)。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此预防性治疗效果最好,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首选方法,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8.
全结肠切除后早期常并发严重腹泻,治疗棘手。笔者对3例全结肠切除者施行了逥循环肠襻的肠道重建,在防止术后早期腹泻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3例均为男性,年龄23~26 y,系家族性肠息肉病。手术常规切除全部结肠后,①保留一段直肠,游离至齿线平面,扩肛后直肠经肛门翻出,暴露整个直肠粘膜,在直视下于齿线上1cm处开始剥脱直肠粘膜,保留5~8 cm的直肠肌鞘(见图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6例确诊为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6例;次全结肠切除回结肠端侧吻合术1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9例。结果手术治愈14例(875%),死亡2例(125%)。随访半年至3年均无复发。9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6例确诊为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6例;次全结肠切除回结肠端饲吻合术1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9例。结果 手术治愈14例(87.5%),死亡2例(12.5%)。随访半年至3年均无复发。9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型回肠储粪袋肛管吻合在全直肠结肠切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9年1月~2006年12月进行的35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S型储粪袋肛管吻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5例、伤口感染6例、回肠袋炎2例、肛瘘2例.随访33例,随访时间1~7年.排便次数的中位数为5次/24h(4~11次/24h).排尿和性功能无影响.结论 S型回肠储粪袋肛管吻合手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的8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其中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左下腹回肠造口术2例、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一期回直肠吻合器吻合术 6例.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造口处肠管坏死、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大便频数者经调整饮食结构、对症治疗,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结肠多发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并出血等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8年~1997年应用小肠圈于胆道内引流,全胃或全结肠切除后重建消化道。起到了胆道抗返流以及代胃、代结肠作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胆道组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全肝胆管结石11例,左肝管结石3例,全组病例均存在高位胆管狭窄。全胃切除组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为胃癌或胃癌术后复发者。全结肠切除组4例,男性3例,女性1例,2例为结肠多发性息肉恶变,1例为家族性息肉恶变,1例为升结肠,直肠多源性癌肿。方法 1小肠圈胆道内引流重建术:处理肝胆管结石和狭窄后,取Y型空肠桥袢50~60cm,近端作一周径20~30cm环形圈吻合,…  相似文献   

14.
20例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75-2001年20例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方面的处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6-60岁,平均37.5岁,其中良性8例,平均年龄27岁;癌变12例,平均年龄39岁。本组病史1-21年,全部病例均实行了全结肠切除,分别采用回肠造口,回肠储袋及保肛术。8例未癌变者,随访1-25年均存活。癌变者有5例术后脑、肝、肺或腹腔转移。结论: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高,须早期治疗,手术首选保肛术,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1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依术前结肠钡剂灌肠检查所了解升结肠张力情况及术中探查情况,其中10例患者采用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11例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结果两组均随访2~5年无复发,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疗效相同。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10例患者,短期腹泻(1月内)3例(30%),明显低于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口服药物的控制后明显改善;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后无顽固性腹泻(超过1年),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后1例顽固性腹泻于随访2年后明显改善。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两种术式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满意疗效,但具体术式应依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发现决定,而不能单独倾向于某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次全切除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治疗6例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患者,Ⅰ期行回肠乙状结肠、回肠直肠吻合术。结果6例患者均无吻合口漏发生,切口感染1例,轻中度腹泻(稀便3—4次/d)1例,重度腹泻(稀便6次以上/d)1例。平均住院21d。结论对于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术,效果优于传统结肠造口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梁霁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59-36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其中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瘘术3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9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14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贮袋炎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适时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方法对3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综合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直肠、结肠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治疗。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来收治的1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17例中7例有家族史,3例已发生癌变。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造袋肛门吻合术15例(88.2%),其他术式2例。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三苯氧胺治疗。10例得到随访1~11年,4例死亡(23.5%)。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未发现回肠粪袋息肉形成。结论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主要方法,它可预防肠息肉癌变。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三苯氧胺治疗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我院自1977~1983年收治3例,现报告于下。例一、朱××,女,18岁,未婚,住院号5258。因大便后滴血,且自觉排便时肛门口有肉样东西坠出而入院治疗。入院后作钡剂灌肠,见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下段呈黄豆大小形状不等之充盈缺损,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术中用乙状结肠镜观察,见部分横结肠亦有息肉。1977年11月11日在中麻下行左半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横结肠直肠吻合术。术后感染发生直肠阴道瘘、切口疝。病理报告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