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尽早发现斜视、弱视,以便早期治疗。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99所幼儿园7946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角膜映光、交替遮盖及双眼运动状态检查斜视,手持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初查视力低常者、斜视者,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行同视机和三棱镜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7946名受检儿童中3~4岁组视力低常365人(8.01%);5~6岁组视力低常536人(9.99%)。经阿托品散瞳确诊弱视者222人(2.79%),斜视检出23人(0.29%)。结论学龄前是儿童斜视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应在幼儿园进行眼科普查,和科普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丽娟  李建军  王亚星  杨桦 《眼科》2007,16(Z1):38-42
要点 ·我国对学龄前儿童眼病筛查工作尚缺乏持续性 ·对0~12岁儿童的筛查分入户、幼儿园、小学检查三种方式进行 ·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查.0~3岁幼儿可用光筛查仪等照相系统;3~6岁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或常规视力表;6~12岁儿童行常规视力检查.视力低于正常标准者散瞳验光 ·弱视、斜视筛查应进行标准化研究 ·远程医疗在特殊类型斜视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普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斜、弱视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对银川市新市区18所幼儿园中3~7岁儿童进行视力、眼位、屈光检查。结果:在1531例3062眼中,视力<0.9者,经散瞳验光不能矫正者52例78眼,诊断为弱视。弱视患病率为3.4%。男27例,女25例,弱视与性别无明显差异。按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1987-10)标准弱视分为五类,并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紊乱,常伴有斜视、屈光参差或高度屈光不正。弱视和斜视使得患者不仅视力低下,还缺少完善的立体视,即缺少适应科技高速发展所必备的最高级视觉功能。弱视和斜视的疗效及立体视的建立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后效果越好,达成人后基本无望。  相似文献   

4.
宁夏平罗县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普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视和斜视是危害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常见眼病[1] ,其防治的关键是早期筛选和治疗。为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病情况 ,以利早期开展斜视、弱视的防治工作 ,我们于 2 0 0 0年 7~ 10月对县城 2 5 6 9名 3~ 6 .5岁儿童进行斜视、弱视普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县城全部幼儿园及学前班的 2 6 0 8名学生 ,实查 2 5 6 9名 ,年龄 3~ 6 .5岁 ,其中男 1335例 ,女 12 34例 ,受检率为 98.5 % .1.2 视力与斜视测定 采用灯箱式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视力。视力 <0 .9列为第 2轮筛选对象。指定 2名眼科医师对全体受检学生…  相似文献   

5.
邢台市1219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立体视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视力、立体视发育情况,及时有效地防治儿童弱视。方法由专门眼科医师对我市121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立体视锐度检测。结果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8.86%,可疑弱视患病率为26.58%。学龄前儿童有中心凹立体视者占58.41%。结论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立体视普查很有必要,对视力低下或立体视检查明显低于同龄人者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研究锦州市1 170例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抽取锦州市城区10所幼儿园,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立体视检查等.对于视力低于0.8的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结果:(1)视力低常率:3岁为6.37%,4岁为7.79%,5岁为15.24%,6岁为8.93%,5岁儿童低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视力低常眼病分布:视力低常患者中,屈光不正占95.61%.屈光不正分布:远视71.67%,其中3岁为75.00%,4岁为78.26%,5岁为75.44%,6岁为54.17%;近视17.50%,其中3岁为6.25%,4岁为13.04%,5岁为17.54%,6岁为29.17%;混合散光10.83%,其中3岁为18.75%,4岁为8.70%,5岁为7.02%,6岁为16.67%;(3)弱视情况:弱视患病率4.27%.对弱视相关因素调查显示,屈光参差性占36.00%,轻度66.67%,中度27.78%,重度5.56%;斜视性占16.00%,轻度25.00%,中度62.50%,重度12.50%;形觉剥夺性占2.00%,轻度0%,中度0%,重度100.00%.结论: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大者比年龄较小者视力较好,说明年龄的增长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屈光不正中各组比例提示,远视是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视、斜视、弱视等因素所占比例提示普查手段十分重要,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立体视发育、屈光状态和弱视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一所幼儿园全体儿童的眼部体检,了解我市幼儿园儿童弱视患病情况、屈光状态和立体视发育情况,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共查181例(362只眼),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Titmus和Frisby立体视板分别检查立体视,Topcon-7100型验光仪行小瞳电脑验光,眼位检查,美多丽-P眼药水散瞳检影验光,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结果 弱视患病率为42.3%,其中可疑弱视为70.31%;Titmus平均立体视为85.89S.Frisby平均立体视为81.52S,随着年龄的增长,立体视的发育也渐趋成熟;平均电脑验光球镜度数 0.88231),平均俭影验光等效球镜度数为 1.7231D,二者呈正相关(r=0.784)。结论 3~6岁儿童的立体视正处于发育的敏感期;TOpcon-7100型电脑验光仪可作为普查工具:定期对幼儿进行斜视弱视普查,尤其是结合屈光状态和立体视的检查,是发现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及斜视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发病情况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我院于 1999年 3~ 7月对沈阳市城区 43所幼儿园 3~ 7岁 72 5 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及斜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对象 :为沈阳市和平区全部 41所幼儿园及其他区2所幼儿园 ,共 43所幼儿园中的 3~ 7岁儿童 ,共 72 5 0名 ,其中男 3 898人 ,女 3 3 5 2人。分组 :每个幼儿园均按年龄分成三个组 ,小班年龄组为 3岁~ 4岁 ,中班年龄组为 4.1~ 5岁 ,大班年龄组为 5 .1~ 7岁。方法 :弱视调查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儿童视力表( >4周岁者 ,用对数视力表 ,≤ 4周岁…  相似文献   

9.
拉萨市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 ,空气较稀薄 ,医疗条件较内地落后 ,有关儿童弱视的研究较少。调查高原地区儿童弱视的发病情况 ,有利于这一地区儿童弱视的防治。材料和方法调查拉萨市五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共 3 2 8人 ,藏族为一组 ,汉族为一组。利用金贵昌等[1] 编著的《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筛查弱视患儿 ,对异常者进行远近视力、眼前后节检查。用 1 %阿托品眼膏涂眼 ,1日 3次 ,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 ,以矫正视力低于 0 9、无眼部器质性病变为诊断弱视的标准。对藏、汉族儿童弱视发病率进行 χ2 检验。结  果接受检查的藏族儿童共 1 45人 ,汉族儿童共 1…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与小学生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近年对广州市 4 0所幼儿园、16所小学校进行了视力调查 ,经过回顾性分析并结合临床治疗 ,对少年儿童不同发育成长阶段所表现的屈光不正和弱视状况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8~ 1999年分别对广州市 4 0所幼儿园 12 85 7名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 ,其中男 6 6 5 1名 ,女6 2 0 6名 ,年龄 4~ 6岁 ;对广州市 16所小学 2 385 0名学龄期小学生视力检查 ,年龄 7~ 12岁。前来医院进一步散瞳验光的幼儿园儿童 937例 ,其中弱视 2 6 5例 4 78眼 ,小学生 6 78例 ,其中弱视 5 2例 96眼。1.2 检查方法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箱 5 …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Jin H  Yi JL  Xie H  Xiao F  Wang WJ  Shu XM  Xu YL  Chen SL  Ye W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2):1102-1106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及斜弱视患病率.方法 对4610名城乡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项目包括视力、屈光状态、眼位、斜视弱视等.用x2检验城乡及不同年龄视力分布差异.结果 3岁、4岁、5岁和6岁组儿童视力1.0以上检出率分别为28.4%、39.3%、46.2%、76.5%,各年龄组视力主要分布3岁(0.63±0.19)、4岁(0 69±0.16)、5岁(0.71±0.22)、6岁(0.79±0.29),乡镇较城市儿童视力好.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显性斜视检出率为2.21%,外斜视多见于内斜视;隐性斜视检出率为33.52%,主要是外隐斜;弱视患病率以现行诊断标准为6岁组2.93%,5岁组4.81%,4岁组16.21%,3岁组33.33%.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国内弱视诊断中视力标准偏高,应尽快制定各年龄组弱视诊断视力标准.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正常视功能的主要因素,依然是儿童时期防盲治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儿童弱视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甸萍  王洁  钱俊  傅东红  陆融  林菁  藏涵怡 《眼科》2007,16(2):135-13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相关因素,为群体防治弱视提供依据。设计 横断面调查及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2635例3-6岁学龄前儿童。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本市6所幼儿园对2635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异常者用1%阿托品眼液扩瞳检影,矫正远视力40.8诊断为弱视。同时对这些儿童及家长进行11项弱视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主要指标 弱视儿童的屈光不正家族史,母孕史,儿童发育史等。结果 2635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98例(188眼)。在11项弱视相关因素中屈光不正家族史、早产窒息史、婴儿期眼遮盖史和儿童偏食史(肉类、鱼类)这5项与儿童弱视相关,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因素,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视力普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更好地开展屈光不正、弱视的防治工作 ,使其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笔者对广州 40所幼儿园 12 85 7名 4~6 a儿童进行视力普查 ,对 937例裸眼视力 <1.0者进行屈光检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 1998~ 1999年 2 a间对广州市 40所幼儿园 4~ 6岁 12 85 7名儿童视力检查 ,男 6 6 5 1名 ,女6 2 0 6名。1.2 方法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视力 ,视力 <1.0者 ,用10 g· L- 1 阿托品点眼 ,每天 1次 ,连续 3d后行检影验光并检查眼前后段。屈光不正者酌情配戴眼镜 ,矫正视力 <0 .9者行弱视治疗。1.3 评价标…  相似文献   

14.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斜视与立体视锐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斜视患病率及立体视发育情况,以便对斜视及立体视异常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海口市3~6岁8326名儿童进行远视力、眼位、近立体视等检查,双眼视力低于1.0或眼位异常者行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斜视患病率2.0%,其中89.7%为本次普查中首次发现.内斜视患者中93.5%发生于远视眼,外斜视及垂直性斜视患者中远视眼及近视眼构成比无明显差别.立体视锐度≤60"者占72.5%,≥100"者占27.5%.双眼视力及眼位正常者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75.5%.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视锐度下降;随着年龄增,加视力正常儿童立体视锐度正常者也呈增加趋势.影响立体视的常见病因是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而以斜视性弱视影响最大.结论本次调查显示,海口市3~6岁儿童斜视患病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与国内他人报告一致,但漏诊漏治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大兴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弱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庆慧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68-1469
目的:了解我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及弱视发病情况,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群防群治措施。方法:对我区6所公立园所4~6岁学龄前儿童给予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低常和斜视者(≤0.8)进行验光检测。结果:我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0.8)为9.12%,弱视患病率为4.20%,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定期加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弱视的普查工作,以便早期发现弱视,力争在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视力筛查仪在儿童散光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眼散光发生情况,及早发现因散光造成的弱视,为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视力筛查仪对12所幼儿园的8419名学龄前儿童(16838只眼)进行筛查,凡柱镜值±9.99~±1.00DC(包含±1.00DC)定为散光眼,并进一步散瞳做屈光检查.最后将散瞳前视力筛查仪检测到的散光眼与散瞳后用传统视...  相似文献   

17.
宜昌市15686名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宜昌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4-6岁15686名学龄前儿童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视力≤0.8和有斜视的患儿点1%阿托品眼药水,每日3次,3天后检影验光,3周后复查,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结果3385名年龄4岁的儿童中弱视患病率5.35%,5882名年龄5岁的儿童中,弱视患病率4.28%,6149名年龄6岁的儿童中弱视患病率2.91%。各年龄组儿童弱视患病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37.3101,P<0.01)。结论宜昌市4-6岁儿童弱视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符,调查中弱视首次检出率57.74%,因此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弱视检查,力争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发现弱视,及时治疗,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儿童屈光参差与弱视、立体视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对儿童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以及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不伴有斜视的 4 5~ 13 8岁屈光参差儿童 186例 ,无屈光参差和弱视的同龄正常儿童 2 0例。对以上所选病例 ,测定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的矫正视力及矫正后Tit mus立体视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当远视参差 >1D ,近视参差 >2D ,散光参差 >1 0D ,弱视的发生率分别为 43 %、 43 %、 3 6% ;立体视异常百分比分别为 43 %、 2 9%、 3 6% :屈光参差 >3D ,弱视及异常立体视发生率均 10 0 %。②屈光参差与弱视的相关性及立体视与弱视的相关性均大于屈光参差与立体视的相关性。结论 儿童屈光参差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 ,随着屈光参差程度的增加 ,弱视及异常立体视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并且 ,立体视功能的下降与弱视相伴行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6年6~7月对我县部分学龄前儿童作了立体视锐度调查,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系我县西街和北街两所幼儿园602名4~6岁儿童,其中男328名、女274名。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颜少明等研制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先由幼儿园老师组织儿童对视力表练习检查7天。检查与方法:①检查远视力和外眼;②用角膜映光和遮盖法检查眼位;③测立体视锐度时,被检者戴特制右红左绿眼镜,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进行,眼与图距20~40cm,必须双眼注视。先用第一幅示教图讲解示范,让被检者领会后,从800秒角随机点立  相似文献   

20.
随州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随  周鲜琳  王斌  陈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49-1751
目的:通过对随州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弱视的防治探索出良好的方法。方法:首先由经医师培训的各幼儿园老师对学龄前儿童作检查前视力表训练,再由园医配合我院眼科医生进行视力检查,经反复检查裸眼视力<0.8和有斜视者列为进一步散瞳验光检查对象,再由专职的小儿眼科医生扩瞳后进行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再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并查矫正视力,然后观察弱视与低视力、性别、年龄的关系,各种类型弱视及不同注视性质的分布比例。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及弱视患病率男女无显著性差异,3~6岁各年龄组视力低下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轻度弱视占比例最大,中度弱视次之,仅1例重度弱视;在屈光参差和斜视性弱视中,中度弱视比例最大,在形觉剥夺和其他类型弱视中,重度弱视占有比例最大;远视性屈光不正程度愈高,中度弱视所占比例愈大;斜视性弱视多伴有远视性屈光不正;共同性斜视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共同性斜视与远视有关系,外斜视与近视关系不大。结论:通过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弱视儿童中,以屈光不正性、轻中度及中心注视性质为主,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痊愈是很有帮助的。弱视治疗普遍采用综合疗法。应加大弱视常识及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家长、社会对弱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