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关于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颇多,目前仍在不断深入。本文就输液通路的建立、液体的选择、输液速度及量和液体温度等方面对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方面存在两个争议问题——是充分限制性液体复苏还是复温低温复苏。临床医生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时 ,是采用快速输液还是限制输液 ?是采用复温还是降温 ?现将这两方面的一些新知识介绍如下。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 ,传统观念和临床措施是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 ,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 ,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然而 ,1 992年以来 ,Copone、Stern和 Bickell等〔13〕经过动物和临床研究观察到 ,在活动性出血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传统液体复苏模式的差异,评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妊娠期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救治的以产科因素导致的中重度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孕产妇95例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L组,n=48)与传统液体复苏组(T组,n=47),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L组与T组比较,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输液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L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优于T组 (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妊娠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具有可行性,与传统的液体复苏模式相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莞市虎门医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在Pi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在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监护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失血性休克患者体内液体的变化,使液体复苏既满足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又不引起急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7.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99-1100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一线救治方案,近10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休克的传统输液理论有了较大的变革。复苏液体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也不断增加并不断改良。现在临床上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液体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尚无最佳的复苏液体。现将液体复苏中各类液体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剩余碱、血乳酸、凝血功能、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剩余碱、血乳酸等指标与常规液体复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限制性液体复苏在39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护理经验,主要措施包括:控制液体速度、选择液体种类、复苏过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70~80 mm Hg等,认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本文基于2017年12月发布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和"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以及2018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献综述,结合外军战伤救治经验,从致伤机制、临床分级、影像学检查、对液体复苏的初期反应、复苏阶段划分、晶体复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等方面,详细介绍创伤失血性休克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知信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后续制订护理方案、培训提供参考。方法:自行编制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个省13所医院的323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18份。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知信行总量表、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91.89±13.74)分、(17.14±4.54)分、(21.61±2.88)分、(53.14±10.51)分。所在科室有创伤团队评估、实施、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并有对应标准护理常规;工作期间接受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知识培训;参加过学术会议;定期从学术期刊上获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关知识是影响临床护士知信行总分的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对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态度积极,但知识和行为还需进一步提升。管理者应积极开展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关知识培训,并建立创伤团队加强医护合作,及时反馈与调整液体计划,减少液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部创伤...  相似文献   

12.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休克类型,通常由于大失血引起机体循环血量骤减而发生,大多继发于创伤或其他疾病。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传统复苏方法往往要求:快速、充分、正压、复温、复苏,即主张在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快速给予大量液体,恢复有效血容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复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保证器官组织灌注,保持机体正常体温,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医学界对液体复苏时机、采用何种液体复苏、复苏原则等问题,均存在较大争议。为此,本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产妇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分娩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失血性休克抢救效果及患者一般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量与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平均PT、APTT、Hb、B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能够快速、有效纠正患者休克状态,较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异常、DIC、MODS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1例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行低压复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银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28-128,F0003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液体复苏传统的观念是早期、快速、及时、足量输入等张晶体液和(或)胶体液,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选择性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5.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前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临床上主张在彻底控制大出血前快速大量输注液体 ,尽可能地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种观念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因为这可能会严重扰乱机体对失血的代偿机制 ,并加速机体内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来 ,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 ,早期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从而改善预后。1 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述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苏 ,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时 ,通过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发展必然性,促进复苏过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与护理配合的应用要点及 发展,提高液体复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 对近年我国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 与护理配合的重要性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及措施,各方面有待改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苏组(116例)病死率23·28%(27例),两组总病死率及1~2h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液体复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重点综述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时机、复苏液的选择、输注部位和途径、给液温度和速度及其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能有效判断失血性休克病例预后的临床观察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2月至2004年12月急诊抢救失血性休克34例的临床资料,以伤后3h复苏液体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抢救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分析。结果:抢救成功组复苏液体总量为975±487.11mL,死亡率为0;失败组复苏液体总量为1768±950.3mL,死亡率为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苏液体总量可以作为早期判断失血性休克预后判断的临床观察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 ,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 ,失血性休克时机体能量缺乏可能与休克早期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损有关。研究者以 19只猪为研究对象 ,通过脾切除术和使动物血容量减少 35 %等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机体细胞能量变化的时相性和程度。手术后 90 min,10只动物予以液体复苏 ,另外 9只未予复苏。通过用核磁共振光谱法测量肝脏与骨骼肌组织磷酸盐含量 ,以及用近红外线分光光度仪测定肝、胃、骨骼肌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St O2 )。结果显示 ,失血性休克时骨骼肌磷酸盐含量增加 ,液体复苏后其含量有所下降 ,而未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