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旱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耍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厦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朱永慧  梁悍真 《现代康复》1999,3(5):607-608
防止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早产的危险因素很多,本研究对我院1990年1月~1998年6月早产124例作一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379例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将其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主要与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有关;自然早产者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的早产相关。结论:早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有着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300例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活胎早产分娩孕妇300例为早产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足月活胎分娩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原因、新生儿结局及对早产干预措施的疗效.[结果]早产组规律产检率59.3%明显低于对照组77.5%(P〈0.05);早产组胎膜早破(PROM)、臀位、多胎44.0%、11.0%、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0%、5.5%、1.5%(P〈0.05);早产组妊高征(PIH)、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前出血8.7%、11.7%、9.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5%、4.0%(P〈0.05);早产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低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别为11.7%、1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P〈0.05);早产组剖宫产率1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P〈0.05).宫缩抑制剂可延长孕龄,但不降低早产发生率(P〈0.01).[结论]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均高;孕妇规律产检及和孕期合理有效干预对减少早产的发生及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的主要因素,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元月~2003年6月106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因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年龄≤18岁或≥35岁、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规律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在孕30周后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做好围产期保健、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才能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123例早产临床分析益阳地区人民医院温玉兰,陈辉在围产儿死因调查中,早产儿是最危险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早产仍是当前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住院123例早产分娩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发生率我院1990...  相似文献   

8.
王志英 《华西医学》2009,(9):2413-2414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26例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0%,胎膜早破(PRO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早产儿结局无明显差异。破膜时间12 h内和12 h以上两组间宫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预后与早产病因相关。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防止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早产的危险因素很多,本研究对我院1990年1月~1998年6月早产124例作一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分娩总数4742例,其中早产124例,早产占分娩...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老年人数的人口组成比例明显增加。老年男性肺癌患病率不断上升。因此,对老年人肺癌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1988~1993年住院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2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老年人肺癌的特点、早期诊断和防治及肺癌并发肺结核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称为医源性早产,临床上主要是指一些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作就近10年来在本院发生的医源性早产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产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因素,而孕28周至不足37周胎膜早破(称早产胎膜早破,PPROM)是引起早产的常见原因,关于PPROM的处理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本文收集本院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诊治的PPROM 97例,对其进行总结,以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的病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分娩的早产288例,与同期分娩足月对照组290例相比较,并对不同育龄组(28~34周,34^+1~37周)分析比较。结果孕期母亲未做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内科合并症、子宫畸形占据早产病因前位。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亲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比例越高。努力提高孕期保健,提高早产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可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1500例产妇,其中242例早产,占分娩率的4.78%,对早产病例中的59例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结果38.02%的新生儿体重≤2500g,其中3.31%<1500g。产妇选择剖腹产者占23.55%,选择自然分娩76.45%。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7.78%。产妇怀孕时间越短,新生儿出生时重量越轻,早产新生儿的病死率和窒息率就越高。产妇在孕期应该有良好的保健意识,定期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可以预防早产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9月收住的165例早产孕妇及189例早产儿,从早产原因,分娩时机,分娩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依次为多次妊娠史、阴道炎、原因不明、胎位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等;不同孕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母体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潜伏期的早产胎膜早破母体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潜伏期延长,母体产褥病的发生率增加,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结论:对孕周28~33+6周的孕妇,应积极保胎治疗,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分娩方式尽可能选择剖宫产;孕周34~36+6周的孕妇可顺其自然,必要时引产,无明确剖宫产指征应选择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的称为胎膜早破 ,约占分娩总数的 10 %。近年来 ,胎膜早破有增高趋势 ,因此强调胎膜早破对母婴危害 ,对防治胎膜早破降低母婴发病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 32 5例胎膜早破与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的 32 5例做对照分析 ,并讨论胎膜早破对母婴的高危性和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共住院分娩 2 880例 ,其中胎膜早破 32 5例 ,即胎膜早破组 ,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 32 5例为对照组 ,两组发病年龄、产次、孕周经统计对照无显著差异。1.2 胎膜早破诊断方法 孕妇凡符…  相似文献   

19.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CVC),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是随老年人年龄增长出现的心脏瓣膜装置的纤维化或钙化。本文对325例病人的临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1226例中检出心瓣膜退行性钙化325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