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和MUC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 3和MU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 65例NSCLC中p5 3和MUC1表达水平进行研究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MUC1表达率为 77% ( 5 0 /65 ) ,高表达率为 60 % ( 3 9/65 ) ,高表达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患者 ,P <0 0 5 ;p5 3表达率为 80 % ( 5 2 /65 ) ,高表达率为 60 % ( 3 9/65 ) ,高表达NSCLC患者生存期也小于低表达患者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肺癌预后的前 4种因素依次为MUC1、TNM分期、淋巴结受侵情况及分化程度。结论 :p5 3与NSCLC发生有关 ,MUC1与NSCLC发生和发展有关 ,并可独立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65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53、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中p53表达率为80.0%(52/65),高表达率为60.0%(39/65),高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期小于低表达患者(P>0.05);PCNA表达率为86.2%(56/65),高表达率为60.0%(39/65),高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患者(P<0.05)。p53与PCNA共阳性率为38.5%(25/65),共阴性率为15.4%(10/65),p53与PCNA共阳性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共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p53、PCNA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有关,其联合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放疗前NSCLC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放射敏感性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0例NSCLC组织中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8/60)和96.7%(58/60),高表达者分别为22例(36.7%)和42例(70.0%)。p53和PCNA表达强度与NSCLC放射敏感性均有相关性:p53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而PCNA与其无关。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同时低表达患者(20.0%vs60.0%)。[结论]p53和PCNA表达与NSCLC放射敏感性有关,p53高表汰提示预后较差.两者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 Aurora A)、Ki?67、p53和p21 WAF1在行根治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urora A、Ki?67、p53和p21 WAF1在58例NSCLC根治术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urora A、Ki?67、p53和p21 WAF1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7%(52/58)、53.4%(31/58)、46.6%(27/58)和34.5%(20/58)。 Aurora A高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9.2%,高于低表达者(37.8%, P=0.045)。 Aurora A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 Aurora A高表达和p53阳性组、Aurora A高表达或p53阳性组、Aurora A低表达和p53阴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65.0%和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urora A和p53联合检测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P=0.015)。结论Aurora A和p53为影响 NSCLC 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与 p53突变相关的 Aurora A 高表达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COX-2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OX-2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中COX-2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与p53蛋白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和61.67%。COX-2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相关(P=0.009)。COX-2阳性表达的Ⅲ期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MST)和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COX-2阴性表达患者;但p53阳性、阴性表达患者MST和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组织COX-2表达水平是NSCLC预后独立因素。[结论]COX-2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LRP和p53的表达与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3例Ⅲ期NSCLC化疗前后肺癌标本LRP和p53的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化疗前后的戍对标本中,化疗后肺癌标本LRP和p53的表达[LRP为74.42%(32/43),p53为72.09%(31/43)],明显高于化疗前[LRP为46.51%(20/43),p53为48.84%(21/43)]。LRP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为40%(8/20),LRP阴性组73.91%(17/23),LRP表达与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P=0.033。p53阳性组化疗有效率76.19%(16/21),p53阴性组40.91%(9/22),p53表达与化疗有效率正相关,P=0.031。结论:Ⅲ期NSCLC化疗前LRP和p53表达有助预测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 ce11 1ung cancer,NSCLC)外周血和骨髓中粘蛋白1(mucin1,MUCI)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8名健康人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1例肺癌患者中10例检测到外周血,7例检测到骨髓中有MUC1 mRNA表达,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8名健康人中未检测到MUC1 mRNA表达。肺癌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 mRNA表达分别为32.3%(10/31)和22.6%(7/3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O.05;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 mRNA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O.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存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肿瘤细胞;应用巢式RT-PCR法可检测到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 mRNA表达,可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TS、p53基因产物表达水平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S基因和p53基因产物表达与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2例直肠癌手术标本中的TS基因和p53基因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TS基因产物的高表达率为45.5%(20/42),p53基因产物的高表达率为43.2%(19/42)。TS基因产物低表达患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P=0.014,0.005),无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患(P=0.0006):在24例术后辅助化疗患中,TS基因产物低表达患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P=0.007,0.005):p53基因产物高表达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无病生存期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S基因产物表达是影响直肠癌患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TS基因产物表达与直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BAG-1、p53的表达,回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NSCLC的铂类耐药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5例NSCLC术后石蜡标本中BAG-1、p53的表达,随访后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BAG-1、p53在NSCLC组织中存在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8%和46.7%);BAG-1阳性、p53阴性患者具有生存优势(P〈0.05);BAG-1、p53表达阴性患者更能在含铂方案化疗后受益(P〈0.05)。结论BAG-1、p53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可能成为新型的临床预后指标,有助于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bcl-2、p53蛋白在57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57例.NSCLC组织中,34例表达阳性,占59.6%。Survivin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SCLC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15/19)和50%(19/3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38.1%(8/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上调和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在NSCLC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癌转移抑制基因和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转移抑制基因(KAI1)和多药耐药蛋白(MBP)的表达水平及内在联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肺癌组织中MRP和KAI1。结果:在肺癌组织中MRP阳性表达率为45.8%(22/48),KAI1阳性表达率为22.9%(11/48)。在I、Ⅱ期患者中,KAI:基因为高表达;在Ⅲ期患者中,MRP基因为高表达。结论:早期肺癌患者KAIl基因呈高表达,而在晚期患者MRP基因高表达,两者之间可能通过p53基因来调控。  相似文献   

12.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中p53、bcl-2及c-myc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伴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bcl-2和c-myc的特异性表达。方法 随机搜集60例手术切除的NSCLC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颗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及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中NSE、CgA、Sy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27/60)、13.33%(8/60)、31.67%(19/60)。结合三者的表达确定伴有NE分化的占41.67%(25/60);NE分化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0.05);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非小细胞肺癌(NSCLC-NE)的转移率较高,临床分期较高。NSCLC-NE中bcl-2、p53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17/25)、80.00%(20/25)和68.00%(17/25),其中bcl-2,p53的表达与NE分化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NSCLC中有相当一部分伴有NE分化,NSCLC-NE具有与其它NSCLC不同的生物学特性。NSCLC-NE中可以检测到高表达的bcl-2蛋白、突变型p53蛋白,p53突变导致的bcl-2/Bax的失衡在NSCLC-NE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检测CK19 mRNA和MUC1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CK19mRNA、MUC1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对31例NSCLC的119枚淋巴结中的粘蛋白1(MUC1)mRNA、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35枚淋巴结。结果 31例NSCLC患者的119枚淋巴结中,66枚(55.5%)淋巴结存在CK19mRNA阳性表达,65枚(54.5%)存在MUC1mRNA阳性表达;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CK19mRNA和MUC1mRNA表达均为阴性,与肺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均与非小细胞肺癌(NSCIE)的放疗有密切关系.两者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的生存期低于同时阴性者.研究p53基因和PCNA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可以对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提高疗效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付艳伟  王作仁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155-2159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MU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原发癌灶和转移淋巴结中检测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MUC-1mRNA阳性表达率为48.2%,MU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6%,临床分期中Ⅰ期和Ⅱ期患者阳性表达率:MUC-1mRNA为33.3%,MUC-1蛋白为40%,而Ⅲ期患者则分别高达65.4%和69.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和转移淋巴结的癌细胞MUC-1的染色强度可以从“+”增强到“++”,转移的癌细胞MUC-1高表达。结论:MUC-1是一种能较好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性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组化技术(ABC法)对38例术前未进行化疗及放疗的NSCLC组织中MDR1、Flk-1、LR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DR1、Flk-1、LRP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6/38)、57.9%(22/38)和44.7%(17/38),其共同表达率(MDRI+LRP)为13(34.2%),(Flk-1+LRP)为12(31.6%),(Flk-1+MDR1+LRP)为10(26.3%);MDR1蛋白阳性的肺癌患者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与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各项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腺癌中LRP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高分化高表达,而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Flk-1与TNM分期相关,(P〈0.05),Flk-1、LRP蛋白表达阳性的肺癌患者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LRP、Flk-1+LRP和Flk-1+MDRl+LRP基因的表达率在NSCLC的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LRP、复发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MDR1、FLK—1和LRP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基因水平。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某一基因与肺癌之间的关联性并加以利用,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肺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研究拟探讨p53肿瘤抑制基因BstUⅠ位点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及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p53基因序列中的BstU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p53基因BstUⅠ位点的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以及NSCLC患者p53基因BstUⅠ位点的多态性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不同p53基因BstUⅠ基因型的NSCLC患者对放疗的有效率不尽相同。杂合子(A1/A2)基因型的患者对放疗的有效率低.仅为25.0%,而纯合子(A1/A1,A2/A2)基因型的患者对放疗的有效率较高,分别为71.4%和70.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2,P〈0.05)。肺癌组的A1/A1、A1/A2及A2/A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0%、32.0%及40.0%,对照组为32.0%、42.0%及26.0%,但两组间纯合子的频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未观察到p53基因BstUⅠ的多态性与NSCLC易感性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结论p53基因BstU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NSCLC发生无关,但NSCLC患者的p53基因BstUⅠ SNP可能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黎联  梅同华  周向东  张新高 《癌症》2009,28(1):76-81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6,MMP-26)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本实验通过检测MMP-26蛋白在浸润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前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26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2例NSCLC、14例非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MP-26蛋白的表达。结果:MMP-26蛋白高表达率在正常肺组织中为0(0/10),在非典型增生巾为14.3%(2/14),在NSCLC中为59.7%(43/72)。MMP-26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高于在非典型增生及正常肺组织中(P〈0.01),在非典型增生中高于正常肺组织中,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6蛋白表达与NSCLC分期(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分化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MP-26表达和临床分期是有意义的NSCLC预后指标(P〈0.05)。MMP-26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分别为log-rank=19.34、23.2,P〈0.001、0.001)。结论:MMP-26蛋白高表达与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NSCLC进展和预测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