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胃电做为对胃的生理、病理研究的客观电学指标,近年来,已被普遍应用、许多学者以胃电为指标,探讨经穴的特异性,经穴与脏腑的相关联系及针刺作用。笔者对我院彭静山教授首倡的眼针疗法,通过针刺家兔眼部穴区,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人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针刺对胃运动机能有调整作用。自从Alverez首先从胃记录到电活动以后,许多学者应用胃电为胃的功能指标研究胃的生理病理规律和胃疾患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本文应用体表导联无创伤性记录人胃电活动的方法,观察针刺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等穴对急慢性胃肠炎患者的胃电图变化的影响,及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胃电图检测针刺效应及青蒿素四物汤药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体表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测胃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生物电指标,是一种新的方法。胃电的另一特点是通过生物电的活动状态可以观察到胃的功能活动状态,例如活动的强弱,节律规则不规则等。本实验试图以胃电图为客观指标进行系列性研究,即针刺得气,气至病所,不同针具,针刺不同经穴对胃机能调整时胃电的表现及中药药效与胃电活动的关系。探讨胃电活动作为针灸效应和中药药效指标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胃经腧穴与胃脏相关客观指标胃电图的实验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医师期望体表胃电图(EGG)能成为胃病诊断的新工具,针灸医师常采用针刺胃经腧穴,运用手法,使“气至病所”,起到理脾胃、和肠消滞及通调经络气血的作用,但缺乏衡量针刺前后胃机能活动的客观指标。我们于1981年12月采用人体体表电极及家免胃浆膜下电极双极导联法,输入多导生理记录仪观察:(1)52例人体胃电图(正常人21例,球部溃疡13例,胃炎8例,胃溃疡5例,胃癌5例)的空腹与进食后波形、振幅、频率、节律的变化,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电图的影响;(2)50只家兔空腹胃电图波形,药物、神经系统及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7.
国内有关针刺调节胃功能的报道较多。自五十年代起各地曾先后借助多种方法提供客观指标,以研究针刺某些单穴或穴组对处于不同状态下的人体或动物胃功能的影响,但都着重在胃运动和胃液分泌这二个方面。而胃电慢波是胃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胃蠕动的频率、方向和速度,电活动比机械活动更能反映平滑肌的兴奋性和收缩性,记录胃电比机械记录胃运动更敏感,故胃电作为胃活动的一种指标早已为大家普遍接受。八十年代早期,国内已开展关于胃电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一、临床胃电图及针刺的调节作用1.健康人胃电图分析:根据X线鉴定选取表面电极在腹壁上的位置,“胃小弯”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胃大弯”在剑突与  相似文献   

8.
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的穴位特异性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电生理技术,选择足阳明经"四白"、"地仓"穴及手太阳小肠经"颧髎"穴及"四白旁开点"做同步对照,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白组、颧髎组、地仓组、四白旁开组,每组8只,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 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针刺效应.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组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自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激光针电针手针疾徐补泻对人体胃电图影响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针刺提插补泻能使脾胃病患者的胃电波幅升高,泻法降低。激光针足三里穴可使人体胃电波幅降低。本文以胃电为指标,观察疾徐补泻、电针、激光针对人体胃电的影响,以比较三者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经络、穴位的客观检测与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经穴的低阻抗特性,针刺时的肌电、局部血流图、红外热象轨迹、同位素示踪等循经变化特点,经穴部位神经与血管分布特征等研究,使人们对经络、穴位的认识不断深入.近40年来,从温度计测温、液晶显像、红外热像技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先后用于经络、穴位温度的测量观察.已有的研究表明,人体正常状态下与生理、病理状态变化时,均可能出现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与非经络处不同或更为明显的改变,针刺穴位可引起相应经络循行部位与经穴的温度变化,为经穴的相对特异性、效应性及其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依据.然而,对于经穴温度变化的机理、调节途径等认识很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实验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治疗4个疗程比较疗效。结果:电针实验组痊愈率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面瘫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刺控制人工流产反应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美  宋怀兰 《中国针灸》1998,18(12):715-717
将妊娠时间在 40~ 70天之间孕妇 70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安慰针 1组、安慰针 2组、空白组及栓剂组。针刺及安慰针组采用单盲法。结果显示针刺组的疗效最好 ,对手术中临床表现、下腹疼痛及揪拽酸坠感的疗效 ,针刺组明显优于空白组和安慰针组 ;安慰针 1组和安慰针 2组术中下腹部揪拽酸坠感均明显轻于空白组。表明针刺合谷、三阴交两穴具有镇痛、减少人工流产反应的作用 ,在针刺的临床研究中设立安慰针作为对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76 patients of impot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f 28 cases inacupuncture group,18 were cured,5 effective and 5 ineffective.Of 48 cases in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injection group,41 were cured,5 effective and 2 ineffective.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injee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P<0.01).  相似文献   

14.
Acupuncture has many physiological effects on pain control, instinctual behavio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endocrine system.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ow acupuncture can affect these functions is not well known.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was done using anesthetized rat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uricular electroacupuncture. 122 neurons of the thalamus and hypothalamus were examined. 20% of the neurons in the thalamus responded either by increasing firing rate or decreasing to auricular electroacupuncture. Some thalamic neurons responded by increasing to the nociceptive stimulation and by decreasing to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These effects might explain some part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14% of the neurons of the hypothalamus, mainly in the dors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 and around the mammillothalamic tract, responded to acupuncture. The neurons in the 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 and the 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 did not respon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indirect effect on instinctual behavior, especially on feeding behavior, of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传统医学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并探讨未来应用前景。通过fMRI对穴位特异性、针刺机制、针刺效应观察等几方面的文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刺腧穴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针刺效应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针刺效果与脑内部分区域的功能变化有相关性。因此,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单纯性肥胖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的功能,以及针灸对其作用,我们观察了针灸前后3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指标、血中脂质水平,以及血中ACTH 和唾液 CS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针灸治疗在取得减肥效应及脂质代谢良性调整作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提示:针灸可能通过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实现其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法。方法应用电水针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并与单纯针刺30例对照。结果电水针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愈率与单纯针刺组差异明显。结论电水针配合针刺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是需终身治疗的疾病,西药虽有疗效,但有明显的副作用,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下降,而中医药疗效好,副作用少。历代及现代医家资料归纳帕金森病的中医发病机制: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痰、瘀、毒为标;治疗方面总结近8年来的相关文献,其主要方法有辨证论治、专方或专方随症加减、针灸治疗(头针治疗、体针或结合头针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疗效。目前存在问题:证候分型混乱,缺乏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病例报告较少见。今后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证实其疗效,从而优选有效的方剂、方药,并应密切结合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论证中医药疗效,阐释作用机制;针对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剂,做出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服务于广大帕金森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项丛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项丛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失眠症的较佳方法。方法:将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8例。针刺组采用项丛刺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0.4~0.8 mg,每日睡前顿服,5周为一疗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痊愈率(34.2%)及愈显率(84.2%)高于药物组(7.9%、36.9%)(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差值比较,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改善方面,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或P<0.01),药物组在改善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项丛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