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顺铂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癌肿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应用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腺上皮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鳞癌,采用VCP联合化疗方案,对36例腺上皮癌采用VC5-Fu方案。化疗结束后,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对所治疗病例进行近期疗效分析,对药物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VCP方案治疗56例鳞癌的近期有效率(缓解率)为83.9%,VC5-Fu方案治疗36例腺上皮癌的近期有效率为63.9%。两组的总有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06年4月到2009年10月收治的6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侵犯、邻近血管侵犯、邻近神经侵犯、手术切缘状况、淋巴结清扫数目、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的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侵犯、邻近血管侵犯、邻近神经侵犯、手术切缘状况、鳞癌的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的肿瘤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全面综合考虑,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金友仁  沈言备 《口腔医学》1993,13(3):135-136
本文报告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应用DDP+PYM+VCR,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66例,其CR+PR为78.8%,DDP剂量40mg/M~2、80mg/M~2、120mg/M~2其缓解率为37.5%、60.0%、90.6%,高剂量组优于其它剂量组(p<0.05)。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而肾、肝、心和神经系统副反应较轻。术前诱导化疗以一疗程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e-to-monocyte ratio,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等外周血炎症指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OSCC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行OSCC根治术的160例原发性OSCC患者,收集其术前最后一次和术后1个月血常规,根据是否术前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T分期以及是否术后复发转移分组,分析OSCC患者NLR、PLR、LMR、SII、SIRI等外周血炎症指标与以上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16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10月-2016年10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346例,分为实验组(71 例)和对照组(275 例).实验组术后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对照组术后未服用二甲双胍药物.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采用SPSS 21.0 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平阳霉素(PYM)、顺铂(DDP)三种药物单用和两两联合应用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及HE染色法,研究用药前后细胞增殖活性及形态的变化。结果:(1)三种药单用及两药合用对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以HCPT和PYM合用最强。(2)HCPT和PYM单用和合用可使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显著延长,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HCPT对Tca8113细胞在体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与PYM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术后复发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情况,而且是影响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舌癌术后多次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通过对该病例治疗经验的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跨膜糖蛋白CD44的家族成员特别是CD44v6的表达与人类多种癌症的侵袭转移有关。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对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发生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复习近年来CD44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探讨CD44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口腔内微生物与顺铂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9例OSCC患者化疗前唾液样本,根据RECIST 1.1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顺铂耐药组(无效)和顺铂敏感组(有效),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OSCC患者口腔微生物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丰度、样本间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LEfSe分析2组样本间物种差异。结果 与顺铂化疗敏感组相比,顺铂耐药组唾液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显著增加。在属水平上,顺铂耐药组患者口腔内奇异菌属、红蝽菌、微单胞菌、尤里优杆菌以及梭杆菌与顺铂敏感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顺铂耐药组与敏感组OSCC患者口腔内微生物结构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微生物可能成为OSCC患者顺铂化疗前筛选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在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涎腺腺样囊性癌初诊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于术后1个月内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常规放疗60Gy,每周放疗5次。化疗采用经基喜树碱10mg/mz,3次/周,于放疗前2~4h给药。第1、2、4、5周给药,第3周不给药。采用CT、MRI、B超、X线观察有无复发和转移。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理:对有胃肠道反应者,采用恩丹西酮,用经基喜树碱前30min给药。对有白细胞下降者,立即停药,采用G—CSF升高白细胞至达到正常值。监测血象,注意病房消毒,预防感染。结果:1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经3~17月的随访无复发生存率为100%,末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化疗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经短暂停药或用恩丹西酮、G—CSF可恢复正常。结论:经基喜树碱联合同期放疗可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同期放化疗末见其毒性明显增加,长期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已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原发口腔癌患者,进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影响转移范围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与转移范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浸润型)和肿瘤转移范围相关。结论对颈淋巴已有转移的口腔癌患者,若原发灶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倾向于更大范围的转移。对已有颈淋巴转移的口腔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范围的制定,主要考虑肿瘤生长方式,适当考虑肿瘤发病部位、厚度、大小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以不考虑患者年龄和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0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86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确定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此为标准,将OSCC患者分为高miR-136-5p组(n=36)和低miR-136-5p组(n=50),对2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OSCC组患者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1.27±0.51)显著低于对照组(4.38±1.26,P<0.01);血浆miR-136-5p低表达与OSCC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miR-136-5p组患者总生存率(48.0%)显著低于高miR-136-5p组(68.4%,P<0.01),低miR-136-5p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28.6%)显著低于高miR-136-5p组患者(57.8%,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95%CI)=2.462(1.805~4.193)]、颈淋巴结转移[HR(95%CI)=2.913(2.142~5.827)]及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2.82[HR(95%CI)=3.856(3.114~8.205)]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浆miR-136-5p低表达与OSCC患者生存期短有关,有望作为预测OSCC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ERK表达与口腔鳞癌(OSCC)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OSCC组织中ERK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RK蛋白表达强度随OSCC临床分期的提高而增强(P<0.01);OSCC中ERK蛋白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OSCC中ERK蛋白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RK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