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和抗心肌线粒体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扩张型心肌和30例,男19例,女11例;健康对照组40例,男女各20例。抗CoxBIgM抗体及抗心肌线粒体抗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血清抗CoxB IgM抗体和抗心肌线粒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7%和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53例单纯频发室早患儿的抗CoxBIgM抗体,抗心肌线粒体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以及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结果显示单纯旰搏患儿约1/3病例与CoxB病毒感染有关,约1/4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变,但是继发于病毒感染,因此认为单纯早搏免疫学改变系继发于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心肌线粒体抗体(ACMA)对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及病情了解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DCM30例ACA-IgG和ACMA-IgG,并与健康儿童对照,同时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 DCM患儿ACA-IgG和ACMA-IgG阳性率分别为53.3%和40.0%,均显著高于健康儿(P均〈0.001)。ACA-IgG阳性儿心肌酶CK-M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病毒性心肌炎(VM)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抗心磷脂抗体(ACA)为能与细胞膜的磷脂相结合的自身抗体,国内外对VM的ACA研究甚少。我们对VM患儿测定了ACA,同时检测心肌酶、心电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以研究ACA对VM诊断、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价值。对象:VM组、扩张型心肌病(DCM)组及健康对照组。VM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7.6岁,均符合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血管会议修订的VM诊断标准。VM患儿均有PCRCoxB(柯萨奇病毒B)或CoxBI…  相似文献   

5.
三种不同类型抗心磷脂抗体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62例CoxB组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和40名健康儿童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结果:VM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5.2%、30.6%、33.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0、0);VM发病早期ACA-igA、ACA-IgM阳性显著多于ACA-igG阳性恩赐 ACA-IgG阳性者的CK-M  相似文献   

6.
特异性抗心肌抗体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ANT)和肌球蛋白抗体两种特异性抗心肌抗体(AHA)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浆抗ANT和抗肌球蛋白两种特异性AHA水平。结果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两种AHA在VMC和DCM患儿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抗ANT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100%。抗肌球蛋白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为96%。结论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均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在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有推广到基层医院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肌钙蛋白检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的临床生物标记物,观察血清心肌细胞钙蛋白与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40 例小儿心肌炎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变化。柯萨基病毒B1~6IgM 阳性患儿治疗前后CTn-I的变化。结果 心肌炎组CTn-I、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柯萨基病毒B1~6IgM 阳性患儿治疗后CTn-I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血清CTn-I反映了心肌细胞损害敏感指标,对诊断心肌炎较心肌酶谱有较宽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炎症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和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称为炎症型心肌病.免疫系统在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包括病毒RNA持续复制、免疫介导损伤和细胞凋亡等细胞免疫反应,及抗心肌抗体等体液免疫应答.临床治疗方面,除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之外,应进一步强调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α1受...  相似文献   

9.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印转和放射免疫技术邮30例VMC,14例DCM患儿血浆中心肌线粒体ADP/AT运载蛋白抗体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果 VMC与DCM患儿抗ANT抗体和GM-CSF的阳性率分别为73%和57%,而25例正常健康儿分别为0和12%,且抗ANT抗血与GM-CSF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DCM与病毒性心肌炎(VMC)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鉴别,提高对小儿DCM临床认识。方法:该研究以DCM、VMC患儿各33例为研究对象,以33例健康儿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柯萨奇病毒(CoxB)IgM抗体浓度和心肌酶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形态改变及心功能状况。结果:①DCM组,CoxB IgM抗体阳性率33.3%;②与正常健康组比较,DCM抗CoxB IgM阴性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DCM抗CoxB IgM阳性组和VMC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房室腔扩大、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肺动脉平均压升高,DCM组均重于VM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①CoxB病毒感染与小儿VMC、DCM发病存在密切关系;②超声心动图对DCM诊断具有颇高的价值;③DCM与VMC的鉴别诊断须综合多项指标方能作出正确判断。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6(4): 325-327]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脏肌钙蛋白Ⅰ测定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9COXBVM)病人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抗COXB病毒抗体(CBV-Ig)检测,对CcTn,Ⅰ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VM)作出评估。方法 分别以固相免疫层析法,ELISA法及免疫抑制法来作cTnI,CBV-Ig,CK-MB测定。结果 cTnI阳笥率63.24%,显著高于正常人,较CK-MB阳性率35.29%(24/68例)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转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30例VMC、14例DCM患儿血浆中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运载蛋白(ANT)抗体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VMC和DCM患儿抗ANT抗体和GM-CSF的阳性率分别为73%和57%,而25例正常健康儿分别为0和12%(P均<0.01),且抗ANT抗体与GM-CSF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4091,P<0.05)。结论小儿VMC和DCM的发病与心肌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抗ANT抗体和GM-CSF均参与了这一过程。抗ANT抗体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一种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近年来显著增多。IDCM并活动性心肌炎约占0~63%。IDCM患儿组织相容抗原DR4阳性比较多。心内膜心肌活检对IDCM诊断有重要价值,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心脏磁共振显像、核素心肌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心肌显像等新技术,对了解IDCM患儿心脏解剖与功能改变有帮助。心功能状况、心律紊乱、传导阻滞、心肌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含量与IDCM的预后有关。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有助于减少IDCM患儿猝死。巯唑嘌呤或环抱菌素加强地松可改善IDCM患儿的心功能和预后。对心功能极差的患儿可作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快速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证实固相反向免疫吸附试验(SPRIST)是肠道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用SPRIST检测62 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 或CSF 与血清中肠道病毒ECHO3 、ECHO5、ECHO7 、Cox B3 特异性IgM 抗体。结果 17 例(27-4 % )CSF阳性,ECHO3 、ECHO5、ECHO7 和COXB3 的阳性数分别为5 例、7 例、1 例和4 例。结论 SPRIST 快速检测肠道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能够指导临床治疗,避免了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小儿心肌疾病87例,全面测定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风湿性心脏炎代偿期心功能升高,反映了瓣膜返流的血流动力学。失代偿期心功能降低,反映了心肌炎、泵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变相似。前者因心肌炎,后者因心肌变性,使心脏泵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中人类小RNA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临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4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血液、心肌组织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例胎儿羊水标本、2例尸检心肌组织蜡块分别进行人类小RNA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临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58例血标本中28例阳性,占48.3%;4例扩张型心肌病血标本中3例阳性,占75%;1例胎儿羊水标本、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及2例尸检心肌组织蜡块均为阳性,占100%。斑点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此项研究不仅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且表明PCR技术可以作为临床病毒性疾病早期进行基因诊断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柯萨奇病毒B组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104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血清免疫印迹方法进行柯萨奇病毒B组(CBV)感染监侧,检出CBV特异性IgM阳性者32例,阳性率30.8%,与同期特异性CBVIgM阴性病例比较,CBVIgM阳性组发热,腹泻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分别为36.0%和50.0%。提示北京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部分病例病原可能与CBV有关,并提示冬季也可发生CBV流行。  相似文献   

18.
自50年代发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抗心肌抗体,现在可以检测到多种抗心肌蛋白的抗体,但缺乏定量分析,故难以指导临床。反应细胞免疫状态的血清新蝶呤及β2-微球蛋白浓度与IDCM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体外实验研究支持IDCM心肌细胞损伤、心功能减退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目前,尚无充分根据确定IDCM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IDCM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52例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有关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重症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1996年2月~2001年12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12岁。分析归纳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严重者可同时并发其他脏器损害,少数患者可遗留心室扩大,随后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血清心肌酶增高持续时间长和不伴有酶峰变化。虽然病毒学检查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方法,但阳性率低,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心肌受损的客观表现。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注重临床资料,提高对客观指标的分析判断水平是临床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肌钙蛋白T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CTnT)的临床意义。方法 40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酶免法测定血清CTnT,同时测定心肌酶谱CK、CK-MB、LDH等,2w k 后复检。结果 40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T浓度治疗前较治疗后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与心肌酶谱对照,血清CTnT较CK-MB的增高率明显,持续时间长。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T明显升高,提示心肌受累,其特异性高于CK-MB。持续增高可提示预后不良,应结合EKG变化,进一步加强心肌保护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