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1977年7月~1982年12月肺动脉插管在6,245例重危病人中应用的情况及其主要并发症。本组病例中,心脏手术占4,990例,非心脏手术1,255例,年龄4~94岁。体格状况多数为ASA分级的3~4级。5,924例(94.85%)经颈内静脉插管,222例(3.55%)经颈外静脉,99例(1.6%)经腋静脉或头静脉。导管类型包括:双腔肺动脉(PA)导管1,892  相似文献   

2.
一种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带毡套双腔导管为 2 1例无法进行常规内瘘成形术的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 ,进行了 2 5 0 6次血液透析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报道如下。一、导管结构所有病例均采用Quinton带毡套双腔导管 ,其基本结构与临时性双腔导管相似 ,中间借助一隔片分为互不交通的两个腔 ,静脉腔开口在前 ,动脉腔开口在后。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毡套 ,供埋于皮下 ,起到固定导管和防止致病菌从插管口进入体内 (图 1)。图 1 带毡套双腔导管模式图二、使用方法插管部位一般都选用右颈内静脉 ,有 3例患者因睡眠习惯置于左颈内静脉。局麻下 ,穿刺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并对锁骨下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比较。美国一医院397例病人接受554次插管,69%是男性,平均年龄46岁,236例是急诊插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者43天,平均97.3小时。51.6%经锁骨下静脉插入,44.8%自颈内静脉插入,其余从贵要静脉或颈外静脉插入。554次置管有76次并发症,57.9%的并发症发生在锁骨下静脉插管的病人,所有气胸、静脉栓塞、导管脱落及5例胸腔积液中的4例都在这一组。其余并发症与颈内静脉进路有关,常见有动脉戳破和导管引起的败血症。无由于置管致死者。并发症:1.严重的操作并发症,占76例中的22例,包括  相似文献   

4.
颈外静脉插管在猪术后重复采血与输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评价猪颈外静脉插管皮下埋置在术后重复采血及输液的方法和作用。方法36只雌性小猪在胆道手术前行颈外静脉插管,在手术结束后将该导管埋于皮下隧道内,便于术后通过导管重复采血及输液。术后,记录采血和输液次数,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猪颈外静脉插管成功率为100%。术后导管平均留置时间31.92±13.24天,每只动物平均采血次数11.22±1.90次,平均输液次数9.97±5.13次。导管感染6例(占16.67%),导管堵塞11例(占30.56%),自行脱落11例(占30.56%),皮下隧道脓肿形成1例(占2.78%)。结论猪颈外静脉插管皮下埋置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方法,对实验动物术后的重复采血及输液。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例经开放手术拔除因纤维蛋白鞘导致左颈内静脉透析导管嵌顿并原位更换导管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使用左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 7~8年后出现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差, 经导管末端泵入尿激酶溶栓、常规拔管及导管内球囊扩张均拔管失败, 后行"左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拔除术+开胸探查+上腔静脉探查+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置入术", 术中发现2例患者导管周围均存在纤维蛋白鞘, 术后X线检查提示导管位置可, 术后患者血液透析顺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用导丝经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涤纶环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2例次利用导丝经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涤纶环导管(A组)和24例次新穿刺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环导管(B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A组和B组导管中位使用寿命分别为19、21个月,导管使用寿命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A组和B组插管处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O.13±0.01)、(0.15±0.02)次/100导管日,导管引起的全身感染发生率分别为(O.31±0.03)、(0.32±0.02)次/100导管日,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插管时局部出血或血肿发生率[40.91%(9/22)比45.83%(11/24)]、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流量[(230.53±28.27)ml/min比(238.71±25.94)ml/min]和导管血栓形成率[31.82%(7/22)比33.33%(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纤维鞘形成和颈内静脉狭窄发生。结论利用导丝经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涤纶环导管可避免再次穿刺颈内静脉,同时不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可作为留置涤纶环导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的置管情况及应用效果,评估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的2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根据年龄是否大于65岁分为A、B两组,分别观察患者置管后管路末端位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导管正常使用的比例、停止使用的原因及导管使用的常见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组所有患者的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50~500 ml/min。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平均留置16.3个月,最长41个月,最短4个月;2组插管在左、右侧颈内静脉入路选择上存在差异(P0.05);2组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组导管正常使用比例的差异(P=0.265)及停止使用比例的差异(P=0.296)无显著性。A、B组发生出血、导管血流不畅、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均较少,经处理后隧道式cuff导管均可正常使用。结论对于血管条件不良、无法建立内瘘而又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可以满足透析充分性,对于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危重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 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 d至3个月,平均41.0 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 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d至3个月,平均41.0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Supreme双腔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右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相对解剖位置的影响,测量喉罩置入后右颈内静脉相对安全穿刺角度。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I组),每组40例。分别在环状软骨水平(Cricoid-Level)及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Triangle-Level)测量患者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前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水平重叠距离(a)、右颈总动脉横径(b)、二者水平重叠率(a/b)、颈内静脉内径(DIJV)、颈内静脉穿刺角度(θIJV)、颈内静脉穿刺相对安全角度(RPA)、颈总动脉穿刺角度(θCCA)。结果 I组气管导管置入前后,环状软骨水平及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a/b、DIJV、θIJV、RPA、θC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Supreme双腔喉罩置入前后环状软骨水平及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θIJ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JV、a/b较置入前明显增大,θCCA、RPA较置入前明显减小(P0.05)。喉罩置入后环状软骨水平a/b增加46%,RPA相应减小11°,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a/b增加38%,RPA相应减小10°。结论气管插管对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相对解剖位置无明显影响。Supreme双腔喉罩置入后增加了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重叠率,颈内静脉穿刺相对安全角度较正常情况下减少10°,增大了误穿动脉的可能性,不利于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2.
右颈内静脉插管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净化临时性血管通路之一.但随着导管使用时间的延长,中心静脉狭窄的几率增加,为以后再次导管的置入增加了难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2例病人在第2次行右颈内静脉导管时导管误入右锁骨下静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34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68例(右157例,左11例),锁骨下静脉41例(右38例,左3例),股静脉17例(右16例,左1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8例。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5例,皮下血肿8例,穿刺部位渗血4例。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栓塞11例,导管相关感染10例,导管意外脱落4例,血流量不足(血流〈180 ml/min)20例。带管时间8~283 d。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及导管栓塞发生率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明显低(P〈0.01),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栓塞发生率下降明显。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380例次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长期静脉留职导管的置管、使用、护理的认识,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随访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380例次深静脉置管并长期留置的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寿命的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比较导管使用寿命的差异。分析评价置管方法、感染发生率、导管退出原因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静脉入路途径包括颈内、颈外、锁骨下及股静脉。3种静脉入路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颈内(31.0±2.8)月,颈外(30.0±4.0)月,锁骨下(19.0±2.9)月。log-rank生存曲线检验结果显示,颈内与锁骨下进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使用终点113例次,其中患者死亡60例(53.1%),感染14例(12.4%),导管功能不良13例(11.5%),肾移植13例(11.5%),内瘘2例(1.8%),导管意外拉脱7例(6.2%),导管破损4例(3.5%)。导管内感染61例次,隧道感染2例次。结论长期留置导管首选颈内静脉入路,其次为颈外静脉入路。导管终点以患者死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氨利酮和肾上腺素,探讨其在逆转布比卡因心脏抑制恢复过程中的心血管效应。 14只成年杂种狗,雌雄不拘,体重(13.8±2.9)kg。氯胺酮2mg·kg~(-1)、2%~3%七氟醚、司可林1mg·kg~(-1),气管内插管,以维库溴胺维持肌松,机械通气,吸入1.5%七氟醚维持麻醉。乳酸林格氏液5mg·kg~(-1)·h~(-1)持续输注。二根高保真传感器导管一根经左股动脉置于降主动脉,一根经左颈动脉置于左心室,一根聚乙烯导管经左颈外静脉置于上腔静脉。持续监测降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插管的位置放错发生率为5.5~29咒。管尖最常见的位置是在颈内静脉内,占4.6%。另一常见位置是在对侧的臂头静脉。导管尖的最佳位置是有高血流的大血管内,如上腔静脉,因为高渗溶液对内皮刺激最轻;而在较小静脉,难免有内膜损伤;引起血栓形成、静脉壁坏死和穿孔。导管尖在颈内静脉内时,输入药液曾导致神经病学不良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输液港置入术的病人104例,包括颈内静脉入路55例(A组)、锁骨下静脉入路49例(B组),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病例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导管长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A组、B组穿刺时间分别为(8.84±3.10)分钟和(11.22±3.86)分钟,出血量分别为(12.64±5.63)ml和(15.71±7.07)ml,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0和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耗时较短,成功率较高,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适用,应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8.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最佳通路,对于无法行内瘘手术以及内瘘未成熟者,深静脉置管仍是建立血透通路的常用办法。导管穿破血管误入胸腔及纵膈为少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此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总结鲜有报道。近5年来,我院共3例尿毒症患者发生经颈内静脉置入透析导管意外,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男,56岁,尿毒症患者。右颈内静脉已闭塞,采用seldinger方法行左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置入术,放入导丝遇阻力,用力后导丝可进入,扩皮后将导丝退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性,73岁,因"血液透析2年,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1周,左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流量下降3 d"于2018年3月27日入院。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脏病5期2年,期间经右颈内静脉临时透析导管、右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血液透析2个月后导管失功,左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透析6个月。1年半前建立左头静脉-桡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内静脉旁淋巴转移的特点,以及手术治疗中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间根治术中行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的98例(106侧)D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cN1b)和阴性(cN0)两组,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106侧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阳性者46侧(43.4%),其中cN1b组56侧阳性者39侧(69.6%),cN0组50侧阳性者7侧(14.0%);假阳性率28.3%(17/60),假阴性率15.2% (7/46).结论:DTC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转移常见;术前判断有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存在不足,建议在DTC根治术中常规行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