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腿面颊”治疗单纯性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病多发病,周围性面瘫中医名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无性别差异。但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本病西医的名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或“面神经炎”。笔者曾在针灸临床用“腿面颊”穴治疗单纯性面瘫30例,并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发病迅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常表现为口、眼向一侧歪斜。发病2个月以上,口眼歪斜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称为顽固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电针对本病治疗疗效确切可靠,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有少数面神经损伤严重者,因疗法不当或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多指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俗称“口眼歪斜”,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发病突然,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口舌歪斜,闭眼困难,多泪为特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多发于青壮年,是临床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早期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穴位配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多为突然一侧面颊筋肉驰缓,口眼歪斜的病症,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此外还有口、歪嘴风、吊线风等名称. 本病发病突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笔者用针刺结合艾条熏灸治疗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伍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86-68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故又称“口眼歪斜”。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也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侧,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其发病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民集  王红  刘畅 《光明中医》2012,27(7):1395-1396
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亨特综合征.本病发病急速,不受年龄限制,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主要为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笔者运用针灸"三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中风"(中经络)或"口眼歪斜",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笔者采用中药以虚辨证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瘫俗称“歪嘴巴”。任何年龄均可以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多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本病发病急骤,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2种。笔者在近3a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过程中发现,针灸加穴注射治疗该病较单纯针灸治疗有更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俗称"歪嘴风",中医学称为"面瘫"、"口僻",属"中风"范畴。本病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主要以口眼歪斜为特征,多为单侧发病,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20~40岁,起病急,严重者可影响饮食、语言功能等。本病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失治或治不得法,则病情迁延,预后不良。所以,对本病证的及时合理诊治尤显重要。中医中药是治疗面瘫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现就临床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为面部一侧表情肌运动丧失而出现口眼歪斜。中医则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所致。近几年来,我科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4例,疗效较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是临床常见颅神经病之一,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其文献散载于我国历代中医书籍中,祖国医学对面瘫的描述也很形象简洁,以“口眼喁斜”就概括面瘫的主证。近半年多以来本人在临床中采用“六位一体法”(普通针刺、放血疗法、穴位注射、TDP照射、闪罐和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由不明原因引起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特发性面神经炎"等,中医学则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等。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针灸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手段之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本病针灸临床极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临床中我们采用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其中单纯性面神经麻痹4例,Bell氏现象18例,Hunt氏综合征4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以茎乳突孔内急性水肿、面神经压迫或面神经本身的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口僻”等。笔者近几年来,以牵正散为主组方,配合指针点穴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蜗斜”.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西医学认为本病大多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感染、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1]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也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或感染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属于祖国医学的“口僻”、“面瘫”、“口眼斜”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邪气乘虚人中头面阳明、少阳脉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且已见大量临床报道,现将近年来针刺治疗该病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面瘫。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1]。笔者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气虚机表不固,风邪乘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口角(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2006年10月-2008年8月用针刺结合火罐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 斜”、“吊线风”等,是指一侧面颊筋肉迟缓,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发病突然,每在晨起醒来时发觉,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一般以青壮年多见。笔者运用透穴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