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我科自1996年6月~1999年7月采用经口咽鼓管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6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在16~50岁。其中单耳21例,双耳39例,病史在10天~3年,以听力下降、耳堵闷、低调耳鸣为主要症状。鼓膜内陷,光锥变短或消失,颜色暗淡,部分病例有鼓室积液为其主要体征,病程在2年以上者,还见有鼓膜粘连、钙化。鼻咽部均无急性炎症,2例病程在2年及3年者咽鼓管咽口周围有淋巴滤泡增生,但咽口清楚。纯音测听500Hz、1kHz、2kHz、3kHz、4kHz,平均在30~60dB。 相似文献
3.
经口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3,11(3):168-168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用山东医科大学研制的新型咽鼓管导管[1] 经口插管注药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4 6例 6 0耳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分泌性中耳炎 88例 110耳 ,男 5 0例 ,女 38例。左耳 36例 ,右耳 30例 ,双耳 2 2例。年龄 8~ 6 0岁。病程 10天~ 2个月 5 6例 ,3个月~ 5年 32例。患者均有听力下降 ,有些还伴有低调耳鸣 ,耳闷或伴同侧头胀满感。耳镜检查示鼓膜内陷、浑浊或慢性充血 ,31耳见鼓室积液 ,均经药物治疗无效。纯音测听示 ,言语频率气导听阈 (HL)均值≤ 10、11~ 2 0、2 1~ 30、31~ 4… 相似文献
4.
2001年2月~2003年4月,我们参照王永光等[1]设计的经口咽鼓管导管法,在鼻内镜明视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2例(53耳),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用导管向咽鼓管吹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咽鼓管注药,治疗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26例SOM患者的ET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以鼓膜外伤性穿孔耳作为对照。发现SOM发病期(活动期)和对照组之间正压和负压平衡能力有极显著性差异;活动期、恢复期和痊愈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痊愈期和对照组之间正压平衡能力无显著性差异,而负压平衡能力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SOM患者的负压平衡能力差是其ET功能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8.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Nd :YAG激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30例 32耳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Nd:YAG激光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0例 32耳。均经纯音听阈、声导抗、咽鼓管功能测试确诊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0~ 5 0岁 2 6例 ,6 0岁以上者 4例。病因 :感冒后引起者 2 5例 ,病因不明 5例。病程 :7天者 5例 ,10天者 3例 ,15天者 6例 ,30天者 9例 ,30天以上者 7例。右侧耳 18例 ,左侧耳 10例 ,双侧耳 2例。接受激光治疗前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自觉… 相似文献
9.
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的疗效。方法11例(11耳)CSOM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从咽鼓管咽口插入一硬膜外麻醉用导管,经导管向鼓室注入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每周一次,三周后改为注入空气,每次2ml。结果11例患者3周~3月拔除留置导管,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术后复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均恢复至正常。拔管后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对患者损伤小、听力恢复快、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于1996年6月开始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对一般资料:本组28例(34耳),均为门诊病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5~42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15例。检查:鼓膜内陷充血34耳,可见鼓室积液征8耳,纯音测听均提示传导性聋,声阻抗显示鼓室图为“B”型15耳,“C”型19耳。1.2治疗方法: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8例(34耳),采用0度鼻内窥镜,咽鼓管吹张管一支… 相似文献
11.
咽鼓管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纤维内窥镜明视下咽鼓管内置管抽吸+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2例,临床观察3 ̄12个月,显效24耳,有效19耳,总有效率为82.7%。认为此法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可在经咽鼓管咽口抽吸鼓室内积液的同时达到咽鼓管扩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4)
目的观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给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且无鼻腔疾病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剂)通过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吹入患者鼓室内,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两组均口服桉柠蒎肠溶胶囊。结果激素吹张组(实验组)中痊愈36人占83.7%,好转5人占11.6%,无效2人占4.7%。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组(对照组)中痊愈25人占58.1%,好转14人占32.6%,无效4人占9.3%。结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药物(糖皮质激素)送入鼓室内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治疗安全、有效、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咽鼓管鼓室内短期留置导管并注药治疗顽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向鼓室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7-10天,期内每隔1-2天注入空气1ml,泼尼松龙和a-糜蛋白酶混合液约0.5~1ml.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共治疗172耳,治愈128耳(74.4%),好转26(15.1%)耳,无效18(10.5%)耳.有效率达89.5%.结论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宏韬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3):145-149
咽鼓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咽鼓管有表面活性物质,它能影响咽鼓管的功能。本就咽鼓管功能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与咽鼓管的开放压、顺应性、纤毛粘液系统、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及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电子喉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进行治疗的14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有效率86.9%,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咽鼓管导管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用咽鼓管导管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用咽鼓管导管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39例、56耳.结果:治疗前听力丧失(HL)平均52.4±7.2dB,治疗后平均为37.0±7.2dB,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按听力提高10dBHL为有效,计51耳,有效率为91.1%.鼓室功能曲线治疗前B型33耳,C型18耳,治疗后该两型减少,出现了较多的As型.结论:本法能改善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方法:以正-负压平衡试验法,检测34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和57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后的咽鼓管功能。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耳的咽鼓管开放压分布在175-400kPa间,正压平衡试验时,经3次吞咽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降至所加压力的一半以下,负压平衡试验时,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有部分恢复。在57耳分泌性中耳炎耳中,咽鼓管开放压超过400kPa的11耳;正压平衡试验时,23耳不能恢复到压负荷的一半水平,负压平衡试验时,45耳经3次以上吞咽,外耳道鼓室压基本无变化。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以负压平衡试验障碍为主,表现为主动开放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8.
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115耳)正常人(对照组)和68例(97耳)SOM患者(SOM组)用鼻内镜观察其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将其分为三角形、缝隙形、椭圆形、喇叭形等4种类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三角形84侧,缝隙形4侧,喇叭形17侧,椭圆形10侧;SOM组三角形13侧,缝隙形68侧,椭圆形5侧,喇叭形11侧,两组咽鼓管咽口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5)
目的初步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技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例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既往有腺样体切除及1次以上鼓膜置管手术史;经过常规保守治疗3月鼓室积液无法吸收或既往1年内急性中耳炎发作3次以上。术前评估内容包括鼓膜相、纯音听力及声导抗测试、咽鼓管功能评分、鼻咽镜检查、颞骨CT。手术采用经鼻同/对侧咽鼓管球囊置入和/或鼓膜置管术。术后随访6月-18月,随访内容包括听力及鼓膜情况;鼻咽镜及咽鼓管功能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28耳)患儿全麻下完成BET,2例(2侧)未能置入咽鼓管球囊;13例同期行鼓膜置管手术。术后听力显著提高(31.04±10.03、20.95±12.80;P<0.001);术后短期(6月内)、长期(6月后)咽鼓管评分显著提高(2.04±2.65、5.33±3.90、6.71±3.45;P<0.05),其中主观症状的改善短期内(6月内)出现,而客观症状的改善术后6月出现,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反复接受置管手术病人术前术后ETS评分分别为1.455±1.969和4.727±3.869。1例患儿鼓膜原置管区穿孔,无大出血、咽鼓管口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综合评价必不可少,咽鼓管球囊扩张可以作为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彭管吹张 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 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41耳,结果:临床观察4-12个月,显效:18耳,占43.9%;有效;15耳,占36.6%,无效:8耳,占19.5%,总有效率为8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并发症少,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其听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