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伯健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5(2):114-116
目的总结14例早期胃癌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并探讨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接受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率96.8%;本组2例采用内镜粘膜切除术:2例采用保留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术;其余10例采用D2根治术8例,Dt根治术2例。结论早期胃癌缺乏特异症状、早期误诊率高,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D2根治术应做为根治早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术有利于保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这项具有回顾意义的研究是基于对102例病例的分析,阐述了早期胃癌的特点与预后。方法 从1973年到1994年,共收集102例病例,平均年龄为65岁的病人,均因为早期胃癌接受手术,平均生存率为7年(用haplan-meier方法计算)。病人的预后是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Lax法)测得到的结论。结果 其中深度累及粘膜层75例(56%),累及粘膜下层45例(44%),17例有淋巴细胞转移,术后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胃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对86例6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中有并存疾病者31例,占36%。中、高分化胃癌56例,术后5年生存率15.12%。结论早期诊断,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年人与老年人早期胃癌的特点和差异,采取更为合理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比分析1990~1999年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30岁以下早期胃癌20例、60岁以上早期胃癌39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青年组发病年龄平均(25.1±2.3)岁,老年组发病年龄平均(64.9±4.4)岁。青年组男:女=1:1.5,老年组男:女=3.9:1(P<0.05)。青年组胃底贲门癌2例(10.0%),老年组12例(30.8%);青年组胃体癌8例(40.0%),老年组16例(41.0%);青年组胃窦癌10例(50.0%),老年组11例(28.2%)(P<0.01)。青年组分化较好的胃癌6例(30.0%),老年组23例(59.0%),P<0.05。多数病例经D_2根治术。青年组术后5年生存率85.7%,老年组90.5%(P>0.05)。结论 青年人早期胃癌以女性多见,多位于胃窦部且分化较差;老年人早期胃癌以男性多见,多位于胃底贲门且分化较好。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因而早期诊断、早期行根治性手术,可能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和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分析影响检出率的有关因素。方法对5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分化腺癌发生率在贲门部高于胃体和胃窦部(P<0.05),低分化腺癌发生率在胃窦部高于胃体和贲门部(P>0.05)。癌灶小于2cm的早期胃癌中,粘膜内癌发生率大于粘膜下癌(P<0.01)。癌灶大于2cm的早期胃癌中,粘膜下癌的发生率大于粘膜内癌(P<0.01)。5年存活率92%,10年存活率83.3%。贲门癌、胃体部癌、胃窦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5年存活率分别为85.7%、89.5%、95%、96.5%、82.4%。高分化腺癌5年存活率94.4%,低分化腺癌5年存活率82.4%。结论早期胃癌预后好,但检出率低,提醒广大医生重视癌前病变和内镜下微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早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止痛剂使用的次数、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随访、复发率、转移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远端胃切除术28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胃周围淋巴结清扫(D1+α)21例,胃周围淋巴结+肝动脉旁淋巴结清扫(D1+β)2例,扩大淋巴结清扫(D2)12例。手术时间197(100~291)min,术中失血190(100~910)mL,止痛剂的使用次数(0.21),术后排气时间2.6(1.9~4.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84.5 h,术后住院时间11.5(9~24)d,2例(6.06%)病人出现术后吻合口瘘,1例(3.03%)出现皮下气肿,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1(2.1~8.5)cm和3.6(1.5~7.2)cm,手术清扫淋巴结11.2(3~21)枚。术后随访15(3~33)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消化道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裕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1):916-917
早期胃癌变化以及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病人术后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根治术式的技术的改进。本文针对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原则及方式做一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伴远隔转移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但同时伴有远隔转移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73年4月至1998年11月,中日两家大学8所附属医院的4420例(每家医院220~1270例)早期胃癌,其中22例伴有远隔转移。分析伴远隔转移的早期胃癌(远转组)和不伴远隔转移的早期胃癌(无转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类型、长期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远转组肿瘤与无转组在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5年存活率(远转组34.7%,无转组91.3%)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在年龄、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胃癌也可能发生远隔转移并导致预后不佳。女性、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且肿瘤直径>4cm可能是早期胃癌发生远隔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肝门部胆管癌系指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易向肝内及十二指肠韧带浸润,病程发展快,手术切除率低。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我院2000年3月-2009年3月收治45例手术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65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90.2±34.6 min,平均出血量80.1±28.5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0±2.3 d;11例腹膜破裂,1例误伤下腔静脉,术中钛夹夹闭止血,夹闭下腔静脉腔1/3,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胡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1):912-9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积极地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极大提高了胃癌的治疗效果。胃癌的外科治疗在经历了原创时期、根治期、合理化期和个体化治疗时期后,以手术为中心的胃癌外科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早期胃癌的增加,手术手技的进步和医疗器械的开发,缩小手术、腔镜下手术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对4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现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 1.病例选择 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选择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胃癌,病变范围<2cm;②癌前病变的切除,如重度不典型增生,平坦型隆起的腺瘤或不适应常规圈套切除的平坦型或浅凹型的痂变;③常规内镜活检难以确诊的某些病变。 2.病例情况 我院近3年共诊断早期胃癌4例。例1,男,91岁,胃镜诊断为胃窦体交界处中分化粘液腺癌(Ⅱa+Ⅱc型),病灶直径为3cm×4cm;例2,男,67岁,胃镜诊断为胃窦部中分化粘液腺… 相似文献
15.
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膀胱癌 5 0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9例 ;年龄 35~ 82岁 ,平均 6 3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 结果 5 0例患者随访 6~ 2 9个月 ,平均 18.6个月。患者血Cr、BUN均正常 ,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仅2例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白天可自控排尿 4 5例 (90 % ) ,夜间尿失禁 10例 (2 0 % ) ,8例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 2 2 0~ 5 5 0ml(平均 35 0ml) ,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 15~ 5 5cmH2 O(平均 35cmH2 O ,1cmH2 O =0 .0 98kPa)。 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疗效可靠 ,患者原位排尿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0年9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3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胃镜定位下腹腔镜胃癌局部切除术,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病理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术中胃镜准确定位,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双镜联合技术治疗早期胃癌优势明显,微创效果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重视早期胃癌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峻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1):851-852
从20世纪中叶到80年代,早期胃癌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而且要求切除全胃的2/3以上,即D2淋巴结清扫术。但经过三十余年临床大量病例的治疗研究,发现早期胃癌中的黏膜(M)癌、原发癌浅表,淋巴结转移率甚低(0~3%),且大多数限于第1站。所以,从80年代始一些医师对小的M癌探索性地施行缩小手术。日本以及我国(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代表)资料均表明缩小手术与标准D2淋巴结清扫术的5、10年存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1-2]。早期胃癌的研究与诊治工作,日本、韩国已经历了半个世纪,我国已逾35年。早期胃癌的诊断得以逐渐精细、充实,是缩小…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发生转移的较少,手术切除范围相对较小,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高。近年来,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所提高,各种微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微创治疗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EGC。本文就EGC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癌及其临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GC)一词初见20世纪70年代。实际上所有进展期胃癌都经过了EGC这个阶段,但在此期被发现者却不多。目前,我国临床诊断的胃癌多为进展期胃癌,EGC的诊断率仅为7.5%左右,而日本报道EGC占临床诊断胃癌的50%。因此,目前提高我国胃癌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病人预后间的关系,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微创治疗、缩小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1例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早期胃癌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单发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6%(36/231),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7%(4/70),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9%(32/16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2 cm(P=0.038,OR=1.351)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P=0.027,OR=3.635)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人,其术后3年生存率为98.6%,显著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术前应用影像学技术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