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邪气所至,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疸的发生往往内外相因为患,内生邪气引发外邪,两邪相干,最是黄疸难治的根由.所以治疗黄疸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谨守病机,随患者本虚的气机,辨证用药,才能成功.现将笔者治疗小儿黄疸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姚秀玲 《河南中医》2009,29(8):814-815
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配伍豨莶草、威灵仙,用于治疗肝病引起的转氨酶增高、黄疸、强直性脊柱炎及急慢性腰扭伤,效果显著。关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邪气所至,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疸的发生往往内外相因为患,内生邪气引发外邪,两邪相干,最是黄疸难治的根由。所以治疗黄疸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谨守病机,随患者本虚的气机,辨证用药,才能成功。现将笔者治疗小儿黄疸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门法律》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的代表作,卷六设有黄疸门,论治黄疸理、法、方、药齐备,论外感内伤诸黄,重视《金匮要略》方药的应用,论治重脾胃,强调辨证治疗,方剂用药擅用茯苓,对黄疸病治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已故瞿镜清老中医擅长儿科。本文作者曾经随其临证,以亲身实际体验,分述了瞿氏治疗儿科杂证、温热病、婴儿黄疸等病证的临床经验,表明他在辨证立法、遣方用药方面别具匠心,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全国85年以后发表的28篇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文章进行了综合分析简述了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方法、药物组成及治愈率,并进行了适当对比。提示对各种引起血胆红素增高疾病均可按中医“黄疸”辨证论治,且显示良好效果。限于新生儿特殊时期,应以中、西结合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同时综述了中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及中药退黄的药理研究。对治愈率及用药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努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生儿黄疸(neonotaljaundice)包括血清中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不积极处理,有引起核黄疸及危及生命的危险。近年来对本病的防治中医有较快进展、多分为湿热型、瘀血型、寒湿型、以阳黄、阴黄为总纲辨证用药。以各文献看除胆道完全闭锁者外,其他黄疸经中药利湿退黄、活血化瘀等辨证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减少了换血人数及其他后遗症。现从治疗、预防、现代研究三方面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佼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2011,31(4):282-283
对黄疸的辨治内容,更多是对黄疸病因辨证诊断和治法方药的阐述,力求从中医的视野去研究黄疸。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和方药,从整体认识黄疸辨证论治方面进行论述,加深和拓展黄疸治疗的理法方药应用,可以为临床治疗黄疸及其他病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于为工治疗黄疸三治四忌的经验石蕴瑜沈阳市中医研究所(沈阳110003)已故老中医于为工先生,擅治肝胆疾病。尤以治黄疸为长,除了准确辨证分型施治外,更需注意用药之太过和不及。提出治黄疸的三治四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三治即一治症二治用三治体。1.1治...  相似文献   

9.
罗嘉敏  李菁  林丽珠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84-186,189
林丽珠认为恶性肿瘤并发黄疸与一般内科疾病所致黄疸不同,结合黄疸与肝胆癌瘤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恶性肿瘤并发黄疸的病因病机为肝胆瘀热,可从血分论治,化湿祛瘀以退黄为辨治之本。辨阴阳为辨治关键,阳黄者应以清热化湿、凉血祛瘀为法,阴黄者应以温阳健脾、养血活血为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辨治精髓,遣方用药时需辨清癌种、疾病分期、脏腑气血、正邪进退等变化。治疗之本应归结于原发性癌瘤,林丽珠提倡分期论治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姜莉莉 《四川中医》2008,26(6):11-12
对黄疸型肝炎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按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并将黄疸的治疗方法归纳和整理为疏解肝郁,调畅气机,利湿退黄,活血化瘀化痰,扶正(温补)固本,因势利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5,(6):765-766
目的:总结黄疸的辨证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方法:对近几年来名老中医对黄疸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总结黄疸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他治疗方法取得一定成果,但缺乏机理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医临床工作鉴别黄疸时分黄疸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及梗阻性。直接与肝胆系统有关的内科黄疸主要是肝细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这类黄疸病因主要是嗜肝病毒及胆道细菌感染造成。从中医辨证来分析,内科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关幼波老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概括为“湿热相搏,则为阳黄;寒湿凝滞,则为阴黄。”关老认为这类黄疸与西医的黄疸性肝炎,胆道感染以及肝硬化活动期所致黄疸大致是相应的。中西医结合对这类病因明确的黄疸,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赵云峰  黄锦华 《中成药》1996,18(8):20-22
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有部分容易转成慢性。而利用中成药能针对其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中成药又针对慢性肝炎有使用方便、利于长期用药的优点。本文着重介绍了辨证应用中成药退黄疸、降低血清转氨酶、降絮浊、软缩肝脾的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4.
128例梗阻性黄疸的B超观察结果与中医分型的关系南京市中医院(210001)赵玉凤谈小梅关键词梗阻性黄疸B超辨证分型阳黄阴黄梗阻性黄疸隶属于中医“黄疸”、“胆胀”等范畴。为了寻找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掌握梗阻性黄疸的发生原因及规律,我院自1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疸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变化及血清ADA对鉴别黄疸类型、中医辨证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细胞性黄疸组(A组)34例,阻塞性黄疸组(B组)34例,中医辨证分为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胆腑郁热证、疫毒炽盛证。比较2组血清ADA值、ADA阳性率、胆红素指标以及不同证型间血清ADA情况。结果 A组血清ADA值高于B组,A组血清ADA阳性率为88.24%,高于B组的26.47%,P均0.01。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的黄疸患者血清ADA值均高于胆腑郁热证的黄疸患者血清ADA值,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及不同中医证型的黄疸患者血清ADA值、AD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提示血清ADA可能对鉴别黄疸类型及黄疸客观化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腊神灸治疗黄疸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症是肝胆病中常见症状之一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 ,对肝胆病合并黄疸症者在明确诊断、辨证用药的同时 ,配合运用腊神灸治疗肝胆病合并顽固性黄疸症者 60例 ,取得了明显疗效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7~76岁 ,其中 1 2岁以下 2例 ,1 0~ 2 0岁 5例 ,2 0~ 40岁 46例 ,40~ 60岁 5例 ,60岁以上 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红素增多 ,总胆红素 2 2 .6~ 2 8.9μmol/L ,直接胆红素8.86~ 1 2 .53μmol/L。本组病种包括 :急性传染性甲型肝炎黄疸、乙型肝炎黄疸、肝炎后…  相似文献   

17.
阴黄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德富 《山西中医》2009,25(11):59-60
黄疸分阳黄和阴黄,阴黄治疗时应明确其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传变规律,谨守肝郁血瘀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用药主次分明,寒温并施;处方遣药贵在轻平,时刻注意扶护正气,守方缓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性黄疸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黄疸指数变化,分析常见型及辨证施治措施,探讨其实用性;方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对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选择病例多为黄疸比较明显,一般情况尚可,无严重并发症和伴发病者;结果:经辨证施治,患者身,目及小便黄梁明显改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尿疸原显著改善,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酸基转移酶,入-谷氨酰转移酶改善不明显。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肝细胞性黄疸具有效,经济,方便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玉勇 《光明中医》2016,(22):3258-3260
总结名老中医王法德老师治疗中风病的用药经验。辨病用药:根据脑出血、脑梗死的疾病性质进行辨证用药;根据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进行辨证用药;根据额、顶、颞、枕、丘脑、小脑、中脑、延髓等病变部位导致的症状特点进行辨证用药;根据中风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便秘等进行辨证用药。根据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用药,针对中风病常见病机熄风、清火、化痰、活血、补益、通络等进行辨证用药。王老师特别善用虫类药物,既注意发挥各种虫类药物的特性专长,又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著。  相似文献   

20.
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正虚为病机关键;其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胆;分期论治,辨证用药;审时度势,衷中参西等四个方面,论述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经验。指出:应调理中焦以恢复人体正气,注重湿、热、瘀等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