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间质性肺疾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用肺功能自动分析仪逐项进行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检测并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26例病人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改变,即:VC明显降低、FEV1/FVC及V^+50、V^+25正常或升高。结论早期间质性肺疾病病人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改变,VC、PEV1/FVC、V^+50、V^+25可作为反映早期病变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1引言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ILD可呈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经过。急性期以损伤或炎症病变为主,慢性期以纤维化病变为主。ILD病谱的异质性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的多样性180余种,且病理改变、自然演变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均有不同。然而其临床表现、X线改变及肺功能损害的特点相似。现对ILD… 相似文献
3.
4.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理论,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为“标证”和“本证”,并探讨“标证”和“本证”的实质。实验结果表明,“标证”以感染为主,兼有过敏;“本证”以机体功能低下为主,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调整机体功能,减少或控制急性发作,制止病变发展,是治疗COPD的重要手段;“标证”治疗,控制感染,解除过敏,是为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间质性肺疾病(ILD)也称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DPLD)。朱元珏认为这一大组疾病所侵犯的并不仅限于肺间质,由于ILD已为大多数学者所熟悉,常与DPLD通用。钟南山认为ILD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自然演变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均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类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约5/10万。其病因复杂,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1年生存率仅50%。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笔者复习文献,对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肺疾病由一组异质性疾病组成 ,是不同病因侵犯肺泡壁、肺泡腔以及整个下呼吸道 ,包括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和肺泡壁的结缔组织而致的疾病。它们在 X线、呼吸生理和病理形态诸方面具有相类似表现 ,最终可发展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导致呼吸衰竭。近几年来 ,本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向是 :应尽量在肺泡炎阶段予以控制 ,此时肺泡结构尚未被破坏 ,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尚完整 ,积极彻底治疗可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所选药物主要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的应用时间要求长 ,用量要求足 ,但长时间用药有一定副作用 …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类以肺间质炎症与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异质性疾病总称。因间质性肺疾病临床 影像 病理特点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其诊断和治疗仍面临较多困境。在诊断方面,间质性肺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根据影像学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甚至肺部组织标本也难以明确疾病类型诊断;在治疗方面,除某些已知病因的继发性间质性肺疾病,大多间质性肺疾病只能通过免疫抑制和抗纤维化治疗延缓疾病进程,目前缺乏抗纤维化的特效药物。随着相关发病机制研究和新诊治技术手段的应用,期待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困境将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康健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2(1):6-8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重要的呼吸疾病谱之一,国内外的一些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ILD的病因近200种,种类庞杂,使得诊断有时非常棘手。因此,面对ILD这一病谱,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程序,对于认识病因至关重要。首先应明确是否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IIP)中的一种,而后者为原因不明的ILD。因此,首先应认清什么是ILD。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本院3年来临床确诊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其肺功能表现主要为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X线胸片、CT及高分辨CT(HRCT)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HRCT能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7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呼衰)常反复发作,病程长.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咯痰出现超常变化,每一次发作将加重患者病情,甚至促进疾病的发展[1].急性加重期一旦出现呼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3].但机械通气可能使病情更难控制,临床常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采用中药治疗COPD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4-5].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ECOPD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A组)62例,西药组(B组)62例,两组均予以酮替芬和氨茶碱西药治疗,A组加用脱敏止咳中药。结果:治疗后6个月肺通气功能测定A组优于B组,近期疗效(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随访2 a的远期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肺功能测定证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探索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寻找防治该病最佳策略及关键。认为脑血管疾病自由基损伤及病理状态是决定中西医康复疗法的施治关键;实验研究成果应是选择传统经方、辨病辨证加减的施治依据;抗氧应激综合防治措施是康复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重要保证。从中西医结合思路去探索常见疾病的诊治规律和方法,优势互补,可促进机体从病理状态转向正常生理状态,达到提高临床康复疗效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类以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是常见的两种肺疾病.对于IPF和CTD-ILD诊断后,需纳入慢病管理,评估疾病临床进展及预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总结间质性肺疾病病人呼吸衰竭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有效护理措施,包括病室环境、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口腔护理、呼吸机护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是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变特点 ,可将COPD归属于中医的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范畴。1 临床表现COPD病程可以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其早期多见咳嗽、咯痰 ,晨起症状明显。随着病情加重 ,则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这一标志性症状 ,开始于劳动后出现 ,逐渐加重至休息时也出现 ,有时伴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常出现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8.
吴饶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7):115-117
目的:在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分析肺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7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观察组行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和肺弥散功能、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肺功能和肺弥散功能: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秒率、一氧化碳弥散量水平、弥散比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②生活质量:治疗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2组比对,t值=0.780、0.968、0.987、0.121,无明显差异(P=0.438、0.336、0.327、0.904 >0.05);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t值=12.628、8.889、14.235、10.649,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③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2组比较,值=6.402,(P=0.011<0.05),观察组较之对照组高,差异显著。④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功能下降发生率、循环系统紊乱发生率、胸闷气短发生率,2组比较,值=7.634,观察组均较之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06<0.05)。结论: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行肺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肺功能、肺弥散功能,降低呼吸功能下降发生率、循环系统紊乱发生率、胸闷气短发生率,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更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阻抗及肺功能改变,各指标敏感性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8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和风湿科住院治疗及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70例,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IOS和SterscreenPPT肺功能仪测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70例均呼吸阻抗(共振频率、呼吸阻抗、气道总阻、弹性阻力、中心阻力、周边阻力)和肺通气功能(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残气量、肺总量),采用瑞士AVL993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测定随机选择的40例患者肺换气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静息动脉血氧分压和运动后动脉血氧分压).计算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并计算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计量结果差异比较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测试肺换气功能的间质性肺疾病40例中有3例不能耐受而退出试验,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测试肺换气功能的患者37例,完成其他肺功能测试患者70例.[1]间质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变以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运动后氧分压最敏感,敏感度分别为94%,88%.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敏感度最低,为19.3%.[2]肺功能呼吸阻抗测定中共振频率、弹性阻力和周边阻力三项指标与诊断肺间质病的敏感肺功能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运动后氧分压无明显相关性(-0.064~-0.274,P>0.05).结论:肺功能呼吸阻抗测定中共振频率、弹性阻力和周边阻力三项指标异常与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敏感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应作为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显振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1):48-48
笔者自2003年以来,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并与同期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者28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