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海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0):767-768,701
陈志海: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尤其在夏、秋季。广义上讲,所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都属于感染性腹泻。但在传染病防治法里面的丙类传染病,也叫感染性腹泻,是指除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等之外的腹泻,我们可以称之为狭义的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的452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并结合临床、发病年龄、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中粪便检出病原体者279例,轮状病毒感染者占159例,细菌感染占120例,其中志贺菌属占100例,鼠伤寒沙门菌占8例,真菌占3例,致病性大肠杆菌占5例,其他条件致病菌4例。讨论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为细菌及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细菌感染以志贺菌属为主,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以6个月-2岁小儿多发。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改善,轮状病毒疫苗的普及,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性腹泻是内科常见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此病以夏秋季多见,占腹泻病就诊人数的82%,是发病数最多的一类,其临床表现较复杂,均可有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病情发展快,病情较重,并发症多,其中以中毒性休克为较常见的并发症[1]。为总结经验,现将自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诊治过的19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9例,年龄26~78岁,平均57岁,其中26~39岁5例,40~59岁7例,60~79岁7例。并发感染性休克1例。1.2临床表现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情轻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置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 福田区腹泻病例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8.59%,检测出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不同性别、年龄段和户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不同季节感染情况不同,秋季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感染不同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田区感染性腹泻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EPEC、EIEC、ETEC为主. 相似文献
6.
小儿感染性腹泻452例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 ̄2005年12月的452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并结合临床、发病年龄、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52例中粪便检出病原体者279例,轮状病毒感染者占159例,细菌感染占120例,其中志贺菌属占100例,鼠伤寒沙门菌占8例,真菌占3例,致病性大肠杆菌占5例,其他条件致病菌4例。讨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为细菌及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细菌感染以志贺菌属为主,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以6个月 ̄2岁小儿多发。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改善,轮状病毒疫苗的普及,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医院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致病菌的分布,为院内I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156例院内ID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核酸,星状病毒核酸及肠腺病毒核酸。结果156例患儿细菌感染10例(占6.4%),真菌感染5例(占3.2%),检出RV阳性74例(占47.4%),NV阳性24例(占15.4%),星状病毒阳性2例(1.3%),肠腺病毒阳性6例(3.8%);RV和NV病毒院内感染阳性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RV及N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NV在不同季节的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院内ID病毒多于细菌,病毒中轮状病毒占首位,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I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染性腹泻是一个古老而常见的疾患,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并广泛存在、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肠道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DNA探针及PCR技术的应用,从70年代以后,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原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细菌和寄生虫方面也同样出现了不少过去鲜为人知的新种类和型别。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腹泻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指除了霍乱、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病原体随食物或水进入健康人的胃肠道 ,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小肠分泌大量水分及电解质 ,引起腹泻 ,同时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病原体随排泄物排除体外 ,污染环境、食物及水源 ,可以引起疾病流行。本章所述仅限于某些常见的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1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的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 ,是国内外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在发展史国家占感染性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病毒性感染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结果 本病患者30 例经过治疗痊愈.结论 目前针对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14.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问题与病原调查一样,被列为全球性控制腹泻规划的重点项目,我们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面,与全国各地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其疗效差异较大。对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分别采用了以山莨菪碱为主配合ORS、抗生素的治疗方案,收到良好效果,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南通市2004年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生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5):544-545
感染性腹泻是当今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明确我市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南通市2004年感染性腹泻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诺氟沙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染腹泻的疗效。选择年龄12~14岁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后均作血、大便常规检查和大便培养.研究组56例用诺氟沙星加丁胺卡那霉素每天1次静滴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吡哌酸。结果研究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75%。经统计学处理,X2=7.69.P<0.01,有非常显著差别。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作者意见诺氟沙星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杂性腹泻疗效高、副作用少、费用省,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和排出物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症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