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凋亡基因Bcl-2,Fas及Bax在慢性肝病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凋亡调节基因Bcl-2,Fas及Fax在慢性肝病中发病中的意义.方法95例慢性肝病肝脏或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其中慢性肝炎69例,肝硬变11例,原发性肝癌15例.均取连续切片HE染色及Bcl-2,Fas,Bax免疫组化检测.对其中10例慢肝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上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组织Bcl-2阳性表达63例(66.3%),其表达阳性率依次为肝癌>肝硬变>慢性肝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强阳性表达率依次为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变.Fas表达的慢性肝炎的阳性率为100%,Bax为95.2%,但Bcl-2仅为33.4%,慢性肝炎时以Fas及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为主,而在肝癌时以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为主.结论三种凋亡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在肝组织或PBMC中联合检测可能对肝硬变癌变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10例慢重肝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GLUT2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表达低于肝硬化组,(1.13±0.11)vs(1.44±0.14),P〈0.05。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水平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呈正相关(r=0.845,P〈0.01),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r=0.03,P〉0.05)。慢重肝肝组织GLUT2表达减少,且分布在假小叶结节周围细胞。结论肝脏GCK mRNA水平与糖氧化利用密切相关,GCK mRNA与GLUT2表达减少是慢重肝糖代谢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观察干扰素α对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16例肝组织病理诊断符合S3-S4期患者,干扰素治疗期前后三次行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查肝组织TGF-β1蛋白、Fas及HBcAg抗原,TUNEL方法检查肝细胞凋亡。干扰素连续6个月治疗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逐渐改善;在S1-S4期,Fas、 TGF-β1显著表达;干扰素α治疗3个月后Fas抗原、TGF-β1表达程度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程度减轻P< 0.05;肝组织HBcAg表达程度无显著改变。干扰素α有显著改善S3-S4期患者肝组织肝细胞凋亡和肝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持续的疗程。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凋亡与肝癌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癌分组织与单纯肝硬变二者在肝细胞凋亡的区别,以探讨癌前病变的特性.方法HCC癌旁标本及单纯肝硬变标本分别为24及对例(A及B组),全部作原位末端标记(ISEL),HBsAg免疫组化及HE观察分析ISEL阳性强度分4级,作A、B组比较,卡方统计.结果A组的肝细胞ISEL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1).阳性细胞核深棕色,散在分布,以汇管区及纤维隔周边部为多.A组绝大多数属静息性门脉性肝硬变;而B组尚有慢活肝及侵重肝肝硬变炎症B组较A组明显(P<0.05).HBsAg阳性率A组89.4%,B组93.7%ISEL阳性与HBsAg、肝细胞活跃增生和肝细胞非典型增生无相关性此外,发现A组中有1例“凋亡性肝硬变”,其ISEL及HE均证明50%的肝细胞有凋亡结论HCC癌旁肝硬变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肝硬变者,认为肝细胞凋亡是HCC癌前病变的一种特性,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细胞凋亡促进因子Fas的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10例AIH肝组织和 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所有AIH患者的肝组织中均见到不同程度的TUNEL染色阳性和Fas抗体染色阳性肝细胞。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未见到TUNEL阳性肝细胞 ,Fas表达微弱或缺如。在AIH肝组织中 ,凋亡指数 (AI)与炎症坏死分级有显著相关性 (r =0 .4 5 ,P <0 .0 5 ) ,而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以及组织学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AIH的肝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有许多实验研究表明Bax可促进细胞凋亡 ,Bcl2可抑制细胞凋亡[1] 。本研究以HDV/HBV感染树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树肝组织中HDAg、Bcl2 和Bax表达 ;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肝细胞凋亡 ,并应用连续切片和双重染色分析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和Bcl2 /Bax表达以及其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所有标本取自我科采用HDV/HBV同时和重叠感染的 8只经血清和肝组织检测HDV标志物阳性、伴ALT升高的树 ,选取感染后 4~ 10周肝组织标本 (每周取肝组织 1次 )共 45份 ,每…  相似文献   

7.
Bc1-2基因家族对细胞凋亡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其中,bcl-2和bax分别是最主要的抑制凋亡和促凋亡基因。多数肿瘤的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下降。我们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细胞系的表达,并以正常肝组织及其细胞系作对照,探讨它们在肝癌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 1.标本和细胞来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手术切除的66例人肝癌组织,其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Ⅰ级19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的Ⅱ级30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的Ⅲ级30例。24例人正常肝组织取自尸检。人肝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存活素近来被认为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和细胞分裂的调节因子。在肝细胞癌(HCC)和正常肝组织中该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尚未完全被阐明。作在47例HCC和癌旁肝组织标本中检测了存活素、Fa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确定存活素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作在同一HCC标本中对存活素和PCNA进行了免疫染色和TUNEL双重染色。47例HCC患中有35例出现存活素阳性的免疫染色(74%)。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探讨促凋亡因子(Smac)与生存素(Survivin)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无癌前病变胃溃疡患者60例、癌前病变胃溃疡患者30例局部病变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标本中Smac及Survivin 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Smac与Survivin表达。结果癌前病变溃疡组织中Smac mRNA表达量为0.74±0.25,低于无癌前病变溃疡组织(1.18±0.14,P0.05),癌前病变溃疡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量为3.21±1.03,高于无癌前病变溃疡组织(1.73±0.74,P0.05);凋亡细胞在无癌前病变溃疡治疗前组织中较多,凋亡指数为(18.23±3.62)%,溃疡愈合后凋亡指数为(5.16±0.98)%,治疗溃疡愈合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无癌前病变溃疡组织中Smac的阳性表达多为++~+++,在有癌前病变溃疡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多为+~++,Smac与Survivin在不同类型的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癌前病变胃溃疡和癌前病变胃溃疡组织中的Smac与Survivin表达强度不同,无癌前病变胃溃疡组织中Survivin表达强度较高,癌前病变胃溃疡组织中Smac表达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克山病的心肌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探讨克山病的心肌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Oncor公司的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TUNEL)对30例克山病尸检心肌组织进行了检测,其中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心肌组织各10例,以因交通事故死亡的5例正常人尸检心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心肌组织中凋亡细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0、8/10与7/10。5例正常心肌组织中,未检出凋亡细胞,以上结果提示:在克山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凋亡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Bax和肝细胞凋亡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bcl-2、bax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双标记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77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bcl-1、bax及肝细胞凋亡表达,以67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bcl-2和bax均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DAg和Bax与凋亡细胞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三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DAg、bax和肝细胞凋亡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分布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病理损害程度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bax,增强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丁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一定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在慢性风湿性心房颤动左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调亡在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检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房中caspase-3和Bc l-2的蛋白含量及其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3例,其中窦性心律(SNR)组15例,阵发性AF(PAF)组8例,慢性AF(CAF)组20例。在外科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左房组织,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患者的caspase-3和Bc l-2的蛋白含量;应用TUNEL法检测心房肌细胞凋亡,计算其凋亡指数(AI)。结果①与SNR组比较,CAF组caspase-3的蛋白含量增加到394%±99.4%(P<0.001);Bcl-2蛋白含量则降低到32.8%±15.9%(P<0.001),而PAF组的各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②CAF组左房心肌细胞AI为24.6%±9.1%,明显高于SNR组和PAF组(P<0.01)。③CAF组caspase-3的蛋白含量及AI分别与左房内径、AF持续时间呈明显正相关;Bc l-2的蛋白含量与左房内径和AF持续时间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④AI与caspase-3、Bc l-2的蛋白含量分别呈正、负相关;P均<0.05。Caspase-3的蛋白含量与BCL-2的呈负相关,P<0.05。结论CAF时,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和Bc l-2蛋白表达降低导致的细胞凋亡可能是AF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