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Tc1/Tc2的影响.[方法]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均按常规的抗病毒方案治疗24周后,30例(康艾注射液治疗组)再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2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Th1、Th2、Tc1、Tc2细胞的变化.[结果]康艾注射液治疗组、普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h1、Th2及Tc1、Tc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Th1/Th2和Tc1/Tc2比值均明显上升;康艾注射液治疗组治疗后Th1/Th2和Tc1/Tc2比值高于普通治疗组.[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促进Th1和Tc1应答,改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Tc1/Tc2亚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重型肝炎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百分率,发现1.重型肝炎Th1、Th2、Tc1分别为(27.41±4.88)%、(3.48±2.67)%、(43.85±12.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以Th1和Tc1表达为主;2.重症期与恢复期相比,康复后Th1、Th2、Tc1显著下降,尤以Tc1下降更明显(P均<0.01);3.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Th1、Tc1无显著性差异(P>0.05).Th1、Th2、Tc1与重型肝炎的发生转归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 ,Tc1/Tc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重型肝炎和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 -γ、IL - 4的百分率,发现:1 重型肝炎Th1、Th2、Tcl分别为(2 7 .4 1±4 . 88) %、(3 .4 8±2 . 6 7) %、(43 .85±12 . 98)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以Th1和Tcl表达为主;2 重症期与恢复期相比,康复后Th1、Th2、Tcl显著下降,尤以Tcl下降更明显(P均<0. 0 1) ;3 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Th1、Tcl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Th1、Th2、Tcl与重型肝炎的发生转归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Th1/Th2及Tc1/Tc2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漂移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c1/Tc2漂移状况,并分析其免疫预存状态.方法: 2008-10-21/2008-12-0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新入院的术前胃癌患者外周血样本25例,同期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样本25例.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激活的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并分析Th1/Th2及Tc1/Tc2漂移状态.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h1/PBL、Tc1/PBL、Th1/Th2、Tc1/Tc2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6.242%±4.078% vs 3.047%±1.710%,14.171%±8.984% vs 6.393%±5.235%,3.127%±3.633% vs 1.172%±0.300%,17.200%±25.930% vs 3.252%±8.732%,均P<0.01).结论: 胃癌患者Th1及Tc1细胞比例减少,并出现Th1/Th2及Tc1/Tc2漂移现象,提示胃癌患者预存免疫状态低下,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c细胞亚群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双标志物Tc1(CD8/CCR5)、Tc2(CD8/CD30)的方法,测检了75例CHB、40例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NC)外周血Tc1、Tc2水平。结果CHB和LC患者外周血水平Tc1明显高于NC组(P<0.01);LC组Tc2小于CHB和NC组(P<0.05);重型CHB患者Tc1、Tc2均明显低于其它CHB患者(P<0.01);CHB和LC组Tc1/Tc2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CHB患者Tc细胞亚群(Tc1/Tc2)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Tc细胞亚群失衡可能在CHB、LC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Th1、Th2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抗纤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IFN-γ、IL-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4.51%)(P0.05);2组肝功能指标AST、TBIL、ALT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ST、TBIL、ALT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治疗后减少(P0.05);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IFN-γ治疗后增加,而IL-4下降(P0.05);观察组IFN-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而IL-4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Th1、Th2细胞亚群水平,从而纠正Th1/Th2失衡,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 8T淋巴细胞亚群 (Tc1、Tc2 )、及Tc1/Tc2与病毒感染相关性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病毒感染相关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及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外周血中CD+ 8T淋巴细胞内分泌细胞因子 (INF γ、IL 4)进行检测。结果 病毒感染相关性哮喘患者和过敏性哮喘患者中产生IL 4的Tc2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病毒相关性哮喘的比例也高于过敏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发作的病毒感染相关性哮喘患者的外周血CD8+ T细胞以Tc2亚群为主 ,这可能是引起病毒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Th2比值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LAM治疗前ALT高水平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高,完全应答率较高,无应答率较低;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4分泌,治疗后Th1/Th2平衡的恢复与抗病毒疗效有关。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2亚群及其比值(Th1/Th2)与肝内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技术测定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Th2,并计算其比值,肝穿刺病理检查确定肝内炎症分级。结果:肝穿刺病理检查重度炎症组的Th1/Th2高于轻度炎症组(P<0.05)。结论:Th1/Th2比值可能与肝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Th2、Tc1/Tc2亚群比例在慢性HBV感染的临床分型中的变化,以及在慢性HBV感染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PMA、Ionomycin作为刺激剂,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胞内细胞因子法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和CD3+CD8-T细胞内IFN~y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活动性)、慢性重症肝炎各组Th1/Th2、Tc1/Tc2亚群比例变化。结果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活动性)、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Th1、Tc1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重症肝炎组Th1、Tc1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重症肝炎组Tc1显著高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肝炎肝硬化(活动性)组Tc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c1细胞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增高。而Th2、Tc2细胞则在各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恢复期Th1和Tc1细胞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在慢性HBV感染中,机体免疫平衡偏向Th1类反应,Th1、Tc1细胞与肝脏炎症活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Th1和Tc1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肝癌(HCC)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至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变化研究提供线索,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0例CHB患者、40例LC患者、53例HCC患者,用Luminex技术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水平,并将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除TNF-α外,CHB组、LC组和HCC组Th1类IL-12、IFN-γ和Th2类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HB组中大部分Th1类和Th2类细胞因子都高于LC组和HCC组;HCC组中TNF-α细胞因子水平要高于CHB组、LC组。结论 CHB、LC和HCC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受到抑制,Th1/Th2平衡发生漂移,对HBV病毒的清除作用受到抑制。TNF-α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骨髓干细胞(BMSC)分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ALSS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内科综合治疗,ALSS组在相同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1周内开始接受ALS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2周时的BMSC分化因子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ALSS组治疗前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为(689.10±337.68)n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FGF-4)为(124.88±87.67) ng/L,表皮生长因子(EGF)为(323.85±44.40) 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9.29±1.38)ng/L,治疗后血清HGF为(1081.50±356.66) ng/L,FGF-4为(110.76-79.71) ng/L,EGF为(347.80±71.73)ng/L,bFGF为(9.57±1.15) ng/L,其中HGF显著升高(t=10.042,P<0.01),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6.670,P<0.01),FGF-4、EGF及bFGF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GF、FGF-4、EGF及bFGF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SS治疗可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不影响FGF-4、EGF和bFGF水平,可能有助于BMSC以转分化机制参与重型肝炎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期间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LDT治疗的1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4、8、12、24、48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病毒学突破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完全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治疗中病毒学突破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 α及IFN γ水平自服用LDT 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24周起IFN 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48周时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在病毒学突破组自服药24周起的IL-4水平及服药12周起的IL-6水平与基线相比,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LDT治疗对CHB患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艾注射液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h1、Th2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h1/Th2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Th1/Th2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IL-10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FN-γ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促使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平衡向Th1优势漂移,从而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Th1/Th2 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患者的IL-4、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及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IL-2和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L-4和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的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2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Th1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IL-10、IL-4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应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Donor T cells mediate both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immune reactions in the setting of allogeneic BMT (alloBMT). T cells mediate the GVL effect and prevent marrow rejection, but also induce GVHD. In an attempt to favorably influence the balance of these allogeneic responses, we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donor CD4+, Thl/Th2 and CD8+, Tcl/Tc2 functional T cell subsets in muri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models. Our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e CD8+Tc2 population (which is a cytolytic effector secreting the type II cytokines IL-4, IL-5, and IL-10) as a subset capable of mediating the GVL effect and preventing marrow rejection with reduced GVHD. We have also shown that the Tc2 subset can be generated in humans.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administration of donor CD8+ T cells of Tc2 phenotype represents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alloBMT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