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枕动脉岛状筋膜瓣修复再造耳支架外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架外露是全耳再造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修复颇为棘手。米粒般大小的裸露软骨可自愈 ,稍大的裸露则必须用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转移覆盖 ,然后在筋膜瓣表面移植皮片修复[1 ] 。但如果以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行一期耳再造后发生较大支架外露时则不能应用此法 ,为此 ,2 0 0 0~ 2 0 0 1年我们设计了以枕动脉为蒂的岛状筋膜瓣修复 6例此类患者 ,获得良好效果。1 手术方法术前以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或手指触摸法确定枕动脉位置及走行途径 ,沿枕动脉走行方向做T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显露枕筋膜 ,根据外露支架及创面大小 ,设计以枕动脉为…  相似文献   

2.
颞浅动脉岛状组织瓣修复颅骨外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额颅骨外露修复方法较多 ,如颅骨钻孔 ,肉芽生长植皮 ;皮肤软组织扩张 ;邻近皮瓣转移 ;游离皮瓣转移〔1,2〕 ;游离大网膜移植植皮等方法 ,但均存在一定缺点。作者用颞浅动脉岛状组织瓣加游离植皮 〔3〕的方法修复前额颅骨外露一例 ,美容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某男 ,36岁 ,因高压电击伤4小时入院 ,四肢有散在电击伤创面。右额面有约 1 %创面。清创后前额有 8cm× 6cm创面颅骨外露 ,行颅骨钻孔、邻近头皮扩张器埋置术。术后因扩张器外露感染而取出扩张器。拟行以右颞浅动脉顶支为营养血管的岛状组织瓣修复颅骨外露创面。2 方法术…  相似文献   

3.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移位及皮片移植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4.0 cm~3.0 cm×7.0 cm。结果 5例筋膜瓣加植皮均存活,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位加皮片移植是一种治疗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颞顶筋膜瓣在修复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在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后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软骨支架外露形状,设计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支架外露修复效果良好,再造耳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外耳再造术后如发生再造耳皮瓣破溃、软骨支架外露的并发症,选择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耳再造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软骨支架外露后,应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 沿颞部发际内行垂直切口,以颞浅血管为蒂,沿颞肌筋膜表面剥离,形成颞浅筋膜瓣,向下旋转包裹支架外露部位,筋膜瓣表面行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3d.结果 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支架外露、皮片坏死现象.随访3~12个月,其再造耳耳轮、对耳轮、三角窝等表面结构清晰,有明显的立体形态,不显臃肿,效果满意.结论 对外耳再造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利用颞浅筋膜瓣联合游离移植中厚皮片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指背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28例32指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男22例,女6例;年龄17~45岁,平均26岁.外伤致皮肤缺损24例28指,伤后至手术时间1 h~21 d;肿瘤切除后4例4指.缺损位于手指近节24指,中远节8指.缺损范围为2.1 cm×1.2 cm~4.5 cm×2.5 cm.术中采用2.3 cm×1.4 cm~4.8 cm×2.8 cm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2例皮片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余筋膜瓣及皮片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愈合良好.术后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指背侧外形丰满,不臃肿,伸屈活动自如.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的评定标准,优26指,良6指.结论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供可靠,可修复手指背侧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岛状筋膜瓣修复甲床及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甲床及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对22例此类患者采取同指逆行指动脉岛状筋膜瓣翻转覆盖创面后游离植皮,通过随访观察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了解临床疗效,总结优缺点。结果随访1-8个月,平均4个月,22例筋膜瓣植皮全部成活,患者对外形和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结论同指指动脉岛状筋膜瓣加植皮具有易于切取、对供区影响小、外形良好等优点,是修复甲床及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间后动脉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与筋膜瓣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全耳再造手术方式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情况,为耳再造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69例全耳再造术分别采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肋软骨支架耳再造(软骨组)、颞浅筋膜瓣翻转Medpor材料耳再造(Medpor组)及颞浅筋膜瓣翻转肋软骨耳轮联合Medpor耳基耳再造手术(复合组),比较不同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出现时间及与患者年龄、手术时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软骨组、Medpor组及复合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分别为7.1%、12.9%及6.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耳轮外上缘均为外露比例最高部位,出现时间均多在术后3月内发生。软骨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在18岁以上者最高,Medpor组支架外露发生率则在18岁以上者最低(P<0.05)。近5年来手术者支架外露比例较前5年降低。结论:不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均不能完全杜绝支架外露的发生,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患者的情况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掌握情况来综合考虑。但对于6~12岁少儿,采用肋软骨法再造为宜;而对于大于18岁的成人,则采用Medpor法再造为宜。  相似文献   

11.
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 方法 1997 年~2003年,对31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阴茎阴囊型21例、会阴型10例,按照尿道下裂的不同病理解剖,进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设计、移位和尿道成形修复手术.阴茎包皮岛状瓣最长7.5 cm,宽1.5~1.8 cm. 结果修复后阴茎外形良好,不臃肿、无扭曲,尿道开口达到正常解剖部位,排尿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尿瘘11例,其中阴茎阴囊型6例、会阴型5例,经修补后痊愈. 结论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 趾甲皮瓣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 介绍一种修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趾创面.结果 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 第二路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带血管筋膜瓣移植悬吊盆底与修复直肠阴道隔治疗直肠前突(rectocele,RC)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6年8月,收治12例RC患者,采用带血管筋膜瓣移植悬吊盆底与修复直肠阴道隔的方法进行治疗。均为女性,年龄49~73岁。病程5~30年,平均5.6年。主要表现均为排便困难。X线排便造影示:均为重度RC(≥30mm),伴会阴下降(≥40mm)综合征、直肠黏膜内脱垂3例及肛管狭窄9例。切取筋膜瓣范围15cm×3cm~18cm×5cm。术后每2个月定期随访。结果2例患者术中出血约800ml,余约500ml。术后筋膜瓣均成活。11例伤口期愈合,1例由于过早下床活动伤口裂开延迟愈合;供区期愈合。术后4~6d均正常排便。2例供区皮下积液,1例尿潴留合并尿道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11例患者获随访6~12个月。直肠肛门检查直肠前壁凹陷消失,表面光滑平整,指压弹性良好,接近正常直肠前壁。X线及CT排便造影检查示RC凹陷消失。结论带血管筋膜瓣移植悬吊盆底与修复直肠阴道隔可有效恢复直肠阴道隔解剖结构,恢复其功能,是治疗RC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9月~2002年12月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切取掌骨头背侧或近节手指背侧皮瓣,逆行修复近节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35例42指,同时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cm×2.5cm~1.5cm×3.5cm。结果术后35例42指获3个月~1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两点辨别觉6~10mm,指外形及功能佳。结论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一期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同侧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并分析其可行性及手术注意点;切取皮瓣4 cm×5 cm~11 cm×12 cm. 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1/3发绀并坏死经换药Ⅱ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均Ⅰ期愈合.随访1~2年,有2例皮瓣臃肿,其余外观满意,功能均恢复正常. 结论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急诊修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早期闭合创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尤其适合于急诊修复小腿下1/3及其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5年5月,收治臀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Ⅲ度褥疮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9岁。病程5~12个月。清创或肿瘤切除后臀骶部软组织缺损为15 cm×8 cm~16 cm×10 cm,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范围15 cm×8 cm~18 cm×10 cm。供区宽度<8 cm均可直接缝合,余植皮覆盖。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2.5~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及感觉良好。2例褥疮未再出现皮肤溃疡。结论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切取容易、安全,神经解剖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范围较大,术后感觉好,可作为修复大面积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足跟部是人体主要持重部位,组织缺损后的修复要求较高。一但皮肤与皮下组织撕脱缺损,将使跟骨与跖筋膜外露。用带血供的组织瓣覆盖修复创面是众多的学者所公认的。我科自1985年5月 ̄1994年5月收治了26例足跟底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折病人,在急诊清创术的同时,用同侧带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经过随访,疗效满意。其优点是:皮瓣供血丰富,可供使用的皮瓣面积大,厚度适中,弹性好并耐磨。血管位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桡动脉细小皮支血管岛状前臂皮瓣进行全鼻再造,保留了桡动脉。自1987年以来共做5例全部成功,鼻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19.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预制带颞浅动脉的改良前额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6例,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本法对面部,特别是眼睑、鼻等部位的皮肤缺损提供了安全、有效、外形恢复满意的手术方法。介绍了改良前额皮瓣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优缺点,适应证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带隐动脉蒂皮瓣修复儿童膝与足踝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用带隐动脉蒂皮瓣修复儿童同侧膝或对侧足踝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从1990年9月~1994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收治3~12岁儿童9例,7例是车祸引起皮肤广泛撕脱后瘢痕挛缩,2例是蚊咬伤及骨牵引后引起皮肤坏死。其中膝部1例,足踝部8例,皮瓣面积11cm×4cm~14cm×8cm。血管蒂长4~8cm,同侧转移1例,交腿转移8例。结果:7例一期愈合,1例远端1/5坏死,1例绿脓杆菌感染,换药后愈合,随访3月~4年术区外形良好。结论:此皮瓣比较薄,供瓣面积大,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可长达15cm,不牺牲主干血管,而皮瓣最长为14cm。皮瓣有感觉,术后功能与外观良好,特别适用于儿童膝窝及足踝部深部外伤皮肤缺损的修复,同侧和对侧均可用此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