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6 6岁。右上腹痛 2月余。查体 :右上腹有 10cm长线形瘢痕 ,轻度压痛。B超示 :右上腹囊实性占位 ,11cm× 9cm× 9cm ,边界清晰 ,有完整壁回声 ,并有乳头状低强回声突入腔内。术中见囊性包块位于结肠肝曲上方 ,包块下极为结肠肝曲部肠管壁 ,无法分离 ,故行包块加相连的结肠段切除。既往史 :2年前曾做胆囊切除。病理检查 眼观 :囊性包块连同一段结肠标本一件 ,囊性包块 9cm× 8cm× 8cm ,结肠长 8cm ,直径 5cm ,肠腔面光滑 ,挤压囊肿壁 ,见污秽液体经肠壁一直径 0 2cm小孔流入肠腔。囊壁厚 0 3~ 0 6cm ,腔… 相似文献
2.
3.
一、临床资料 病人,男,9岁,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约24小时,于2000年5月24日入院,既往无类似腹痛病史。查体:T:37.5℃,P:96次/min,BP:90/60 mmHg(12/8 kPa);营养中等,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腹部稍膨隆,全腹肌紧张,且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以右中、上腹部为甚,肠鸣音减弱。WBC:17.9×10~9/L,腹透无明显异常,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发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2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分析与致病有关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12例均在非急性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胆囊切除术,尽可能选择在非急性期手术,认清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是避免残余胆囊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唐坚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7(3):186-187
目的 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按B超常规探查作出诊断,部分再做CT、胆道镜、胆囊造影检查作对照分析及它们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B超符合率最高(90.0%),CT次之(89.5%),胆囊镜(85.7%),X线-胆囊造影47.5%。结论 B超是胆囊内隆起性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特别坚早期胆囊癌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现代超声显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使胆囊内隆起病变在术前检出率明显提高。笔者就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其病理检查作对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本组21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6~58岁。18例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3例无任何症状。经B型超声诊断为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并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PAVF)的疗效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5例PAV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41岁,平均年龄12.64岁。应用弹簧圈、国产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和外科胶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结果 2例患者应用弹簧圈封堵,1例患者应用PDA封堵器封堵,1例患者应用外科胶栓塞成功,术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1例患者为弥漫型细小PAVF,未进行封堵。1例术后有一过性左侧肢体无力,诊断为轻微脑栓塞,给予抗凝治疗,20 h后肌力恢复正常。随访10个月到8年,1例弥漫性PAVF患者确诊3年后死于大咯血,其余4例均无再通及封堵器脱落、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AVF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及其功能,规范操作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病人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超群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2):154-15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综合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预防瘘管过早使用及穿刺三种方法:①绳梯式穿刺;②区域穿刺;③钮扣眼穿刺或窦道穿刺法.结果74例患者中发生阻塞16例.由7种原因引起阻塞.主要以低血压、穿刺不当为多见.结论血管是患者的生命延线.综合防护、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方法正确是预防内瘘的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76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临床病例,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有76例患者诊断为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CDF),并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证实。根据胆总管十二指肠瘘口与十二指肠乳头解剖位置关系的不同,进行分型;根据瘘口大小,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有70例(92%)。结果76名患有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患者按瘘口与十二指肠乳头解剖位置关系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70例接受手术治疗,6例接受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至10年,70例接受手术者中有66例临床预后情况满意,未再发作过胆管炎。结论既往有胆道疾病、上腹痛、发热、黄疸病史等会增加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风险;ERCP是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主要诊断方式,手术是大多数CDF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症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避免副损伤的技巧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对438例各类胆囊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情况及应变措施,术后发生胆汁瘘的处理方法和效果进行与总结。结果:中转开腹8例,术后开腹3例,术后胆汁瘘共12例,其中9例行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引起的废用性胆囊选择腹腔镜手术要慎重,术中根据calot三角情况采用最佳处理方法,术后胆瘘在胆汁流量较少情况下可观察一周再决定是否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的腹腔引流,过去我们常在右上腹中截孔引出,拔出引流后此口多在手术切口拆线后数日自行愈合,病人常认为手术是两个口,若直接从切口引出,又常影响切口愈合。从1991年5月至1993年9月,我们对部分胆囊切除术的腹腔引流稍加改进谈体会。 手术方法:备普通泮氏引流一根,内置10~14号尿管一根,两管前端另剪数个侧孔,关腹前牵平腹膜肌层,距切口约5cm选其下方一侧以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手术治疗胆囊残部综合征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胆囊残部综合征的认识 ,探讨胆囊残留病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1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12例胆囊残部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均于 3a~ 10a前行过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为 1月~ 8a。 11例经B超诊断为胆囊残部结石 ,1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再手术时均证实有小胆囊存在 ,其大小为 4cm× 3cm× 2cm~ 8cm× 4cm× 3cm ,内含结石 1~ 5枚。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囊切除手术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胆囊残留病变也并不少见。在胆囊切除手术中 ,不仅要考虑到胆管损伤的防治 ,也应重视胆囊残留病变的问题 ,努力做好每一例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唐坚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1,7(3)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按B超常规探查作出诊断,部分再做CT、胆道镜、胆囊造影检查作对照分析它们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B超符合率最高(90.0%),CT次之(89.5%),胆囊镜(85.7%),X线-胆囊造影47.5%.结论 B超是胆囊内隆起性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特别对早期胆囊癌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女24例,男12例,年龄20~71岁,平均40岁,病程3天~20年,平均1.96年,住院天数9~35天,平均16天。 2.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36例中,表现为甲亢6例,其中原发性甲亢4例,继发性甲亢2例(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各1例),甲状腺腺瘤25例(左腺叶16例,右腺叶9例),并囊内出血11例,甲状腺腺癌2例,异位甲状腺2例,桥本氏病1例。 相似文献
19.
肺错构瘤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及中国医大一院1980~1998年共收治肺错构瘤2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学习将诊治体会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20.
罗超群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5,1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综合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预防瘘管过早使用及穿刺三种方法:①绳梯式穿刺;②区域穿刺;③钮扣眼穿刺或窦道穿刺法.结果 74例患者中发生阻塞16例,由7种原因引起阻塞,主要以低血压、穿刺不当为多见.结论血管是患者的生命延线.综合防护、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方法正确是预防内瘘的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